铁塔、导线、防舞器耦合系统铁塔抗导线舞动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859996A

    公开(公告)日:2010-10-13

    申请号:CN201010187045.6

    申请日:2010-05-25

    Abstract: 铁塔、导线、防舞器耦合系统铁塔抗导线舞动的方法,它包括如下步骤:建立铁塔模型,设置导线舞动参数,建立铁塔、导线、防舞器耦合系统模型,添加铁塔节点荷载,设置塔脚节点约束,利用核心计算模块进行计算求解,利用后处理模块,直接计算输出铁塔单元的内力-时间历程曲线,根据计算输出的铁塔单元内力-时间历程曲线校核铁塔单元的承载力,据此判断铁塔单元是否需要进行加强。本发明考虑了铁塔、导线、防舞器的耦合效应,对加装防舞器后导线舞动规律的研究更具准确性,也可计算分析导线舞动对铁塔的影响,研究铁塔抗舞动的承载能力,提供铁塔单元加强的依据,可满足科研、工程设计的需要。

    顶部固定水钻法人工挖孔桩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852157B

    公开(公告)日:2015-01-07

    申请号:CN201210315336.8

    申请日:2012-08-30

    Abstract: 顶部固定水钻法人工挖孔桩方法,它包括如下步聚:①当孔深低于2米时,采用人工挖孔桩外支撑方法,②当孔深大于2米时,人工挖孔桩内支撑方法。本发明可以完全取代炸药爆破施工。通过对岩石取芯机进行适当的改进,将底部固定改为顶部固定,减少设备固定时间,提高了基础挖掘效率,可广泛用于岩石地质条件的基础开挖。所采用设备体积小,重量轻,对水、电、路的要求较低,能够广泛应用于山区、沟谷等交通条件差的山区施工。本发明对安全生产、资源节约及环境保护都有很大积极作用。本发明针对岩石地层的人工挖孔桩成孔,是一种高效的人工凿岩方法。

    双回路VIV串鼓形直线塔
    6.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2704734A

    公开(公告)日:2012-10-03

    申请号:CN201210154849.5

    申请日:2012-05-18

    Abstract: 双回路VIV串鼓形直线塔,它主要包括塔身(11),导线横担(12),地线支架(13)和塔腿(14),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导线横担(12)包括上层横担(121)、中层横担(122)和下层横担(123),上层横担(121)和下层横担(123)采用V型绝缘子串,中层横担(122)采用I型绝缘子串。目前三相“I”串的上中导线层间距较大,空间利用率不高;且走廊宽度较大,占有空间大,成本高。三相“V”在三层横担的杆塔型式中,塔头最高,横担最长,横担正面斜材均为受力材,钢材指标不经济;且绝缘子耗费多。本发明VIV串布置型式在节约钢材指标、减小塔头尺寸、优化走廊宽度、保障线路安全运行等方面具有更大优势。

    一种特高压直流单回路小根开直线塔

    公开(公告)号:CN103899118A

    公开(公告)日:2014-07-02

    申请号:CN201210583813.9

    申请日:2012-12-28

    Abstract: 一种特高压直流单回路小根开直线塔,它包括塔身以及位于塔身上的瓶口,塔身底部设有塔腿,塔身顶部设有导线横担,所述导线横担的左右两侧对称连接有地线支架,所述塔身的双坡坡度Z-E/M3为0.13~0.14,其中Z为塔腿之间的水平距离,E为瓶口宽度,M3为瓶口与塔腿的距离。由于特高压线路杆塔的根开越来越大,越来越多的杆塔不能满足复杂的地形要求,本发明通过减小双坡坡度从而减小了该直线塔的根开,小根开尺寸可以满足在陡峭地形立塔,具有足够的机械强度,满足各种工况下的内力和变形要求,有利于塔位安全和环境保护要求,同时也减少了钢材使用量,节约了塔基征地费用和工程建设投资。

    铁塔、导线、防舞器耦合系统铁塔抗导线舞动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859996B

    公开(公告)日:2013-06-19

    申请号:CN201010187045.6

    申请日:2010-05-25

    Abstract: 铁塔、导线、防舞器耦合系统铁塔抗导线舞动的方法,它包括如下步骤:建立铁塔模型,设置导线舞动参数,建立铁塔、导线、防舞器耦合系统模型,添加铁塔节点荷载,设置塔脚节点约束,利用核心计算模块进行计算求解,利用后处理模块,直接计算输出铁塔单元的内力-时间历程曲线,根据计算输出的铁塔单元内力-时间历程曲线校核铁塔单元的承载力,据此判断铁塔单元是否需要进行加强。本发明考虑了铁塔、导线、防舞器的耦合效应,对加装防舞器后导线舞动规律的研究更具准确性,也可计算分析导线舞动对铁塔的影响,研究铁塔抗舞动的承载能力,提供铁塔单元加强的依据,可满足科研、工程设计的需要。

    顶部固定水钻法人工挖孔桩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852157A

    公开(公告)日:2013-01-02

    申请号:CN201210315336.8

    申请日:2012-08-30

    Abstract: 顶部固定水钻法人工挖孔桩方法,它包括如下步聚:①当孔深低于2米时,采用人工挖孔桩外支撑方法,②当孔深大于2米时,人工挖孔桩内支撑方法。本发明可以完全取代炸药爆破施工。通过对岩石取芯机进行适当的改进,将底部固定改为顶部固定,减少设备固定时间,提高了基础挖掘效率,可广泛用于岩石地质条件的基础开挖。所采用设备体积小,重量轻,对水、电、路的要求较低,能够广泛应用于山区、沟谷等交通条件差的山区施工。本发明对安全生产、资源节约及环境保护都有很大积极作用。本发明针对岩石地层的人工挖孔桩成孔,是一种高效的人工凿岩方法。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