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3091744B
公开(公告)日:2023-11-07
申请号:CN202110351571.X
申请日:2021-03-31
Applicant: 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事交通学院军事交通运输研究所 , 中汽院(重庆)汽车检测有限公司
IPC: G01C21/2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车辆测试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智能车绕桩自主跟随测试评价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确定起点和终点,在起点和终点之间布置若干个测试桩;S2、设置引导员从起点出发绕桩行进,走向终点的路径顺序;S3、在引导员从起点出发时开始计时;S4、在引导员出发时,对被测车辆输入跟随指令,使被测车辆跟随引导员行进;S5、记录被测车辆的行驶轨迹;S6、当被测车辆前进方向的最前端通过终点时,停止计时,绕桩结束;S7、基于被测车辆的行驶轨迹,按照预设评分规则计算被测车辆评价分。采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能够准确测试自主跟随能力。
-
公开(公告)号:CN117420329A
公开(公告)日:2024-01-19
申请号:CN202311471992.1
申请日:2023-11-07
Applicant: 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IPC: G01P21/02 , G01M17/007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汽车用车速表指示误差测试方法,包括汽车用车速表指示误差测试系统,该测试系统包括待测试车辆,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待测试车辆内的汽车测试仪VBox,以及设置在所述待测试车辆内的测速仪和分析仪;分析仪根据汽车测试仪VBox生成的指示速度曲线图和测速仪生成的实际速度曲线图分析车速表误差数据。本发明在试验过程中针对汽车用车速表进行指示误差测试,通过试验过程中减少人员的主观预判操作,得到更精确的更准确的试验数据,具有科学、合理、测量精度高等特点,避免了由于人员操作所带来的不确定性及误差。
-
公开(公告)号:CN112903313B
公开(公告)日:2023-08-11
申请号:CN202110166769.0
申请日:2021-02-05
Applicant: 中汽院(重庆)汽车检测有限公司 , 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IPC: G01M17/00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重型汽车制动系统稳定性试验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试验所需仪器准备:包括气象仪、速度计、数采系统、压力传感器、温度传感器、陀螺仪、质心平台;S2、试验条件及试验车辆相关要求;S3、典型下坡制动稳定性试验;S4、紧急制动试验。结合气象仪、速度计、数采系统、压力传感器、温度传感器、陀螺仪、质心平台共同用于重型汽车制动系统稳定性试验,在试验过程中针对重型汽车在长下坡、平坦道路上的制动稳定性进行专项试验,并通过试验过程中对各种参数的严格控制,得到更全面系统的试验数据,用于后续评价重型汽车制动系统的稳定性,更加科学、合理。
-
公开(公告)号:CN113091744A
公开(公告)日:2021-07-09
申请号:CN202110351571.X
申请日:2021-03-31
Applicant: 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事交通学院军事交通运输研究所 , 中汽院(重庆)汽车检测有限公司
IPC: G01C21/2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车辆测试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智能车绕桩自主跟随测试评价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确定起点和终点,在起点和终点之间布置若干个测试桩;S2、设置引导员从起点出发绕桩行进,走向终点的路径顺序;S3、在引导员从起点出发时开始计时;S4、在引导员出发时,对被测车辆输入跟随指令,使被测车辆跟随引导员行进;S5、记录被测车辆的行驶轨迹;S6、当被测车辆前进方向的最前端通过终点时,停止计时,绕桩结束;S7、基于被测车辆的行驶轨迹,按照预设评分规则计算被测车辆评价分。采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能够准确测试自主跟随能力。
-
公开(公告)号:CN112903313A
公开(公告)日:2021-06-04
申请号:CN202110166769.0
申请日:2021-02-05
Applicant: 中汽院(重庆)汽车检测有限公司 , 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IPC: G01M17/00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重型汽车制动系统稳定性试验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试验所需仪器准备:包括气象仪、速度计、数采系统、压力传感器、温度传感器、陀螺仪、质心平台;S2、试验条件及试验车辆相关要求;S3、典型下坡制动稳定性试验;S4、紧急制动试验。结合气象仪、速度计、数采系统、压力传感器、温度传感器、陀螺仪、质心平台共同用于重型汽车制动系统稳定性试验,在试验过程中针对重型汽车在长下坡、平坦道路上的制动稳定性进行专项试验,并通过试验过程中对各种参数的严格控制,得到更全面系统的试验数据,用于后续评价重型汽车制动系统的稳定性,更加科学、合理。
-
公开(公告)号:CN214251552U
公开(公告)日:2021-09-21
申请号:CN202120330885.7
申请日:2021-02-05
Applicant: 中汽院(重庆)汽车检测有限公司 , 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IPC: G01M17/007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简易便携式汽车制动系统压力测试装置,包括压力表、压力表接头、通气软管和铜接头,所述通气软管的一端通过压力表接头与压力表相连,通气软管的另一端装有铜接头用于与压力测试连接器相连,所述铜接头包括公头和螺套,所述公头分为内螺纹段和外螺纹段,公头的外螺纹段、压力测试连接器能分别从螺套的两侧插入,且螺接后公头的端头与压力测试连接器的端头相抵;所述公头的内螺纹段用于与通气软管相连,公头内还设置有气流通道,将通气软管与压力测试连接器连通。采用压力表、压力表接头、通气软管和铜接头组合而成的汽车制动系统压力测试装置,结构简单、成本低、携带方便,通过螺纹实现快速连接,装拆方便。
-
公开(公告)号:CN206862636U
公开(公告)日:2018-01-09
申请号:CN201720315547.X
申请日:2017-03-29
Applicant: 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IPC: G01M17/007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挂车制动反应时间测量装置,包括储气筒、正六面体框架和万向滚轮,储气筒竖直安装在正六面体框架的下层,在正六面体框架的上层设置有第一支路、第二支路和第三支路;第一支路用于将压缩空气接至储气筒,在第一支路上设置有第一截止阀、调压阀、第一测压计和第一多通转换接头;第二支路用于将第一多通转换接头的另外一个出气端接至挂车供气管路,在第二支路上设置有第二截止阀;第三支路用于将储气筒的气体接至挂车控制管路,在第三支路上设置有电磁阀、可调节量孔、第二测压计和第二多通转换接头,第二多通转换接头的其中一个出气端用于与挂车控制管路相连。结构紧凑、占用空间小、移动方便,并且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
-
公开(公告)号:CN206832473U
公开(公告)日:2018-01-02
申请号:CN201720315550.1
申请日:2017-03-29
Applicant: 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IPC: G01M17/007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挂车制动反应时间测量仪,包括储气筒和矩形盒,储气筒水平安装在矩形盒的下层,在矩形盒的上层设置有第一支路、第二支路和第三支路;第一支路用于将压缩空气接至储气筒,在第一支路上设置有第一截止阀、调压阀、第一测压计和第一多通转换接头;第二支路用于将第一多通转换接头的另外一个出气端接至挂车供气管路,在第二支路上设置有第二截止阀;第三支路用于将储气筒的气体接至挂车控制管路,在第三支路上设置有电磁阀、可调节量孔、第二测压计和第二多通转换接头,第二多通转换接头的其中一个出气端用于与挂车控制管路相连。结构简单紧凑、占用空间小、搬动方便、制造成本低。
-
公开(公告)号:CN220893788U
公开(公告)日:2024-05-03
申请号:CN202322885663.3
申请日:2023-10-26
Applicant: 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IPC: G01M17/007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汽车测试用的可变坡度试验台,包括底架,所述底架顶部安装有试验台结构,所述试验台结构包含有四个移动组件、两个台架、连接板、四个矩形开口、四个固定座以及四个调节组件。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测试技术领域,在运行时,可以利用四个移动组件移动到指定位置,随后使四个移动组件收缩,并固定底架,再将待测试汽车移动到两个台架顶部,并使汽车轮胎移动到四个调节座顶部,最后分别控制四个调节组件运行,可以对汽车角度进行调节,从而达到坡度调节的效果,具有便于操作、结构简单以及使用灵活等特性。
-
公开(公告)号:CN210533720U
公开(公告)日:2020-05-15
申请号:CN201921834905.3
申请日:2019-10-29
Applicant: 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IPC: G01M17/007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汽车防侧翻试验装置,包括能对称设置在汽车左右两侧的防侧翻支架总成,防侧翻支架总成包括滚轮组件、支撑臂组件、第一销轴、活动支架组件、第二销轴、调节组件、大臂组件、第一连接板组件和第二连接板组件,第一连接板组件和第二连接板组件通过共用的螺栓夹紧安装在汽车大梁上,大臂组件内侧端通过螺栓固定在第一连接板上,大臂组件外侧端通过第二销轴与活动支架组件内侧端相连,活动支架外侧端通过第一销轴与支撑臂内侧端相连,支撑臂组件外侧端固定有滚轮组件,调节组件外侧端设置在第二销轴中部,调节组件内侧端设置在大臂组件上方。该装置通过变化调节组件的长度,调节滚轮组件的离地高度,节约人力成本,提高试验效率。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