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8299079A
公开(公告)日:2024-07-05
申请号:CN202410396412.5
申请日:2024-04-02
Applicant: 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超小型反应堆系统,包括:反应堆堆芯、压力容器、余热导出机构、屏蔽体、能量输出回路接口组件,反应堆堆芯、压力容器、能量输出回路接口组件设置于屏蔽体内,反应堆堆芯设置于压力容器内,余热导出机构设置于屏蔽体外,余热导出机构通过连接管路与压力容器连接,连接管路贯穿屏蔽体,能量输出回路接口组件与压力容器连接。本发明实现了长寿期、安全地供应热、电、氢等多种能源的功能;通过采用先进四代堆气冷堆技术保证堆芯在恶劣环境下仍具备很高的安全性;通过骨架结构增强对裂变产物的屏障作用;通过颗粒燃料的密集排布和慢化剂材料的填充方式实现堆芯体积小、重量轻,可以通过火箭搭载。
-
公开(公告)号:CN114220572B
公开(公告)日:2024-06-14
申请号:CN202111287422.8
申请日:2021-11-02
Applicant: 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
IPC: G21C15/1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移动式微型反应堆的非能动余热排出装置,包括箱体、两个隔热屏、出气窗、两个进气窗和两个应急进气窗,在正常运行工况下,热电转换系统发电,应急进气窗关闭,环境冷空气由进气窗进入隔热屏与箱体的侧板之间的流道向下流动,通过隔热屏底部开设的通气孔进入内部与反应堆压力容器进行热交换,由温差引起的浮升力驱动热空气向上流动,通过出气窗排出;在严重事故工况下,热电转换系统停止发电,应急进气窗打开,环境的冷空气通过两个应急进气窗迅速涌入箱体内,用于冷却反应堆压力容器,热空气随后由出气窗排出,结构简单实用。
-
公开(公告)号:CN118001958A
公开(公告)日:2024-05-10
申请号:CN202410032322.8
申请日:2024-01-09
Applicant: 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
IPC: B01F25/422 , B01F25/452 , B01F23/10 , G21C17/00 , G01N25/1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均流混合装置,包括均流筒,所述均流筒设置在燃料组件流动传热试验段设备的压力容器内,位于吊篮和出口管道之间的腔室中,所述均流筒包括筒体,所述筒体一端朝向吊篮并设置开口,另一端朝向出口管道并设置封口板,所述筒体的侧壁上设有多个通孔,保护气流经吊篮与压力容器之间形成的环形空腔后,与经过吊篮内燃料组件模拟体的试验气一同从开口进入筒体,之后受封口板阻挡由侧壁处的通孔排出,从而实现在腔室内充分混合成混合气,并排出至出口管道。本发明的均流混合装置能够提高气体紊流程度,辅助试验段内的保护气和试验气充分混合,避免局部高温导致管道机械失效,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燃料组件流动传热试验段设备及方法。
-
公开(公告)号:CN113178267B
公开(公告)日:2023-11-24
申请号:CN202110274580.3
申请日:2021-03-15
Applicant: 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反应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棱柱式高温气冷堆的混合腔室结构,设置在棱柱式高温气冷堆的底部,包括由石墨构成的侧壁和金属材质的底板(3)共同构成的混合腔室式高温气冷堆的底部连接,在侧壁上还设有出口流道(6),从棱柱式高温气冷堆的底部流出的冷却剂能够在混合腔室(5)内混合后经过出口流道(6)流出。本发明能够汇集、搅混、输运冷却剂,提高流出堆芯燃料区的冷却剂的均匀性,提高反应堆运行的安全性。(5),侧壁和底板(3)之间密封连接,侧壁与棱柱
-
公开(公告)号:CN116403739A
公开(公告)日:2023-07-07
申请号:CN202310416332.7
申请日:2023-04-18
Applicant: 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温气冷堆堆芯热量导出系统,包括换热箱和热量导出管路,热量导出管路设置在气冷堆堆芯的压力容器外部,其一端设置在自身的最底部,另一端设置在自身的最顶部,且均连通至换热箱,以使从换热箱流动至热量导出管路底部的冷却介质经过压力容器加热后自动上升至顶部流回换热箱,换热箱底部的设置位置高于压力容器顶部的设置位置,且顶部开放,与大气环境连通,底部设有连通热量导出管路两端的开口,用于加热前后的冷却介质直接混合换热。本发明的高温气冷堆堆芯热量导出系统采用非能动方案,不依赖外部驱动,且设计布局合理,有效降低换热热阻,提高了冷却介质传热效率。本发明还提供一种高温气冷堆及高温气冷堆堆芯热量导出方法。
-
公开(公告)号:CN114334192A
公开(公告)日:2022-04-12
申请号:CN202111361226.0
申请日:2021-11-17
Applicant: 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
IPC: G21C15/1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微小型卧式反应堆的非能动余热排出装置,属于反应堆技术领域,所述装置包括屏蔽保温壳,屏蔽保温壳布置在卧式反应堆压力容器的外侧;在屏蔽保温壳内部、反应堆压力容器的外侧设置有导流罩,导流罩将屏蔽保温壳内空气的流动空间分为内、外两侧流道,内侧流道内的空气可由导流罩的前后两端流向外侧流道;在屏蔽保温壳的底部开有进气口,通过进气口将环境中的冷空气导入导流罩内侧流道,直接冷却反应堆压力容器;在屏蔽保温壳的上部开有出气口,通过出气口将导流罩外侧流道的高温空气排出至环境。本发明采用了非能动的设计理念,空气冷却,系统简化、结构简单,能够在正常停堆以及事故工况下有效导出堆芯余热,提高了反应堆运行的安全性。
-
公开(公告)号:CN114220573A
公开(公告)日:2022-03-22
申请号:CN202111287423.2
申请日:2021-11-02
Applicant: 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
IPC: G21C15/1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二次蒸发冷却的增强型非能动安全壳热量排出系统(PCS),包括:PCS水箱,PCS水箱箱体下部连接有PCS系统循环管道,PCS系统循环管道包括PCS系统下降管道和PCS系统上升管道;PCS水箱内设有汽水分离器,汽水分离器下端与PCS系统上升管道连通;PCS水箱在汽水分离器一侧的箱体上部设有排气通道,排气通道上方设有排气装置,另一侧的箱体上部设有进气装置。本发明解决了现有非能动安全壳热量排出系统在长期运行阶段,壳外水箱温度达到饱和状态,系统运行性能降低的矛盾,通过壳外水箱表面的二次蒸发冷却水箱,降低其长期运行时壳外水箱温度,改善系统运行特性,达到增强非能动安全壳热量排出系统性能的目的。
-
公开(公告)号:CN114220568A
公开(公告)日:2022-03-22
申请号:CN202111287798.9
申请日:2021-11-02
Applicant: 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非能动及能动乏燃料水池空冷系统,属于核安全技术领域,所述系统包括设置在燃料厂房内的乏燃料贮存水池,乏燃料贮存水池内分为短期卸出乏燃料贮存区域和长期卸出乏燃料贮存区域;在燃料厂房外设置有空气冷却通道,空气冷却通道内设置有用于加强空气流动的循环风扇;还包括池水冷却系统和空气冷却系统,每套冷却系统包括一个位于燃料厂房内的热交换器和一个位于燃料厂房外空气冷却通道内的空气散热器。本发明能够在正常及事故工况下保证乏燃料组件冷却,在极端事故工况(池底破口)下,通过空气冷却保证低功率水平乏燃料组件冷却,通过局部喷淋保证高功率水平乏燃料组件的冷却。
-
公开(公告)号:CN113270206A
公开(公告)日:2021-08-17
申请号:CN202110332504.3
申请日:2021-03-29
Applicant: 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冷却剂通道密集排布的小型棱柱式环形气冷微堆堆芯系统,包括燃料组件、控制棒组件和反射层;所述燃料组件包括燃料棒通道和冷却剂通道;每个燃料棒通道周围布置有冷却剂通道以降低燃料最高温度;所述反射层包括上反射层、下反射层、侧反射层和内反射层;所述内反射层设置在堆芯中心以避免堆芯中心温度过高;所述燃料组件围绕所述内反射层设置;所述控制棒组件包括被燃料组件围绕的紧急冷停堆棒和布置在所述侧反射层的调节控制棒。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通过冷却剂通道均匀密集排布,增强对燃料组件的冷却能力;布置的内反射层,有利于降低堆芯最高温度,提高堆芯温升裕量,进而提高堆芯安全性。
-
公开(公告)号:CN113178267A
公开(公告)日:2021-07-27
申请号:CN202110274580.3
申请日:2021-03-15
Applicant: 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反应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棱柱式高温气冷堆的混合腔室结构,设置在棱柱式高温气冷堆的底部,包括由石墨构成的侧壁和金属材质的底板(3)共同构成的混合腔室(5),侧壁和底板(3)之间密封连接,侧壁与棱柱式高温气冷堆的底部连接,在侧壁上还设有出口流道(6),从棱柱式高温气冷堆的底部流出的冷却剂能够在混合腔室(5)内混合后经过出口流道(6)流出。本发明能够汇集、搅混、输运冷却剂,提高流出堆芯燃料区的冷却剂的均匀性,提高反应堆运行的安全性。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