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1737927B
公开(公告)日:2024-11-01
申请号:CN202010589868.5
申请日:2020-06-24
Applicant: 中国恩菲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IPC: G06F30/28 , G16C20/10 , G06F113/08 , G06F119/08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一种用于钢包精炼过程的熔体成分分析方法、装置与电子设备。方法包括:响应用户的数据输入消息获取工艺参数,工艺参数至少包括反应容器尺寸、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喷气压力、喷气流量、钢液初始成分、夹杂物初始成分、渣相初始成分以及耐火材料初始质量;根据工艺参数以及预设组元质量分数计算公式组确定钢液组元质量分数时序变化曲线、夹杂物组元质量分数时序变化曲线以及渣相组元质量分数时序变化曲线;响应来自用户的曲线查看指令,按曲线查看指令展示钢液组元质量分数时序变化曲线、夹杂物组元质量分数时序变化曲线以及渣相组元质量分数时序变化曲线。本公开实施例可以准确地输出钢包精炼过程中多种组元质量分数时序变化曲线。
-
公开(公告)号:CN118609672A
公开(公告)日:2024-09-06
申请号:CN202410602700.1
申请日:2024-05-15
Applicant: 中国恩菲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中国有色工程有限公司
IPC: G16C10/00 , G16C20/10 , G06F30/25 , G06F30/28 , G06F113/08 , G06F119/14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闪速炉流固耦合仿真计算方法、系统、设备及存储介质,涉及多物理场耦合模拟仿真计算技术领域,在仿真计算的过程中考虑颗粒之间的相互碰撞以及颗粒在闪速炉反应塔部分下落过程中由于碰撞引起的颗粒粒径的变化及其对颗粒下落、化学反应速率、颗粒温度的影响,提高了闪速炉内预测的准确性。方法包括:基于颗粒部分和流体部分之间的两相间作用力,实时更新颗粒部分的位置和速度;根据质量传递数据,确定流体部分和颗粒部分的质量变化数据,根据热量传递数据,确定流体部分和颗粒部分的能量变化数据;利用质量变化数据和能量变化数据对颗粒部分的颗粒信息和流体部分的流体信息进行更新;生成闪速炉仿真计算结果。
-
公开(公告)号:CN111321310B
公开(公告)日:2024-03-19
申请号:CN202010084598.2
申请日:2020-02-10
Applicant: 中国恩菲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北京中冶设备研究设计总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制备金属镁的方法和系统。其中,制备方法包括:(1)对还原剂或还原剂与助熔剂的混合物进行熔融处理,以便得到还原液;(2)向所述还原液中喷吹锻白或锻白与助熔剂的混合物进行还原处理,以便得到含镁烟气、金属熔体和熔炼渣;(3)对所述含镁烟气进行冷凝处理,以便得到金属镁液和除镁烟气,其中,步骤(1)~(2)是在常压或正压下的封闭环境中进行的。该方法可以在常压或正压下实现金属镁的连续化还原冶炼,并提高热利用率、生产效率、原料利用率和金属回收率,改善现场操作环境。
-
公开(公告)号:CN108014711B
公开(公告)日:2024-02-09
申请号:CN201711287567.1
申请日:2017-12-07
Applicant: 中国恩菲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气液机械耦合搅拌装置,所述气液机械耦合搅拌装置包括搅拌桶、转轴、搅拌件和喷气组件,搅拌桶限定出搅拌空间,转轴设在搅拌空间内,搅拌件连接在转轴上,搅拌件用于搅拌搅拌空间内盛放的流体物料,喷气组件用于向搅拌空间内通入气体以搅拌流体物料。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气液机械耦合搅拌装置,通过设置搅拌流体物料的搅拌件和向搅拌空间内通入气体以搅拌流体物料的喷气组件,将气体搅拌和机械搅拌有效结合以达到混沌搅拌的效果。这样既能解决机械搅拌过程中能量投入过大的问题,又能解决气体搅拌存在搅拌盲区的问题,由此,极大地提高了搅拌空间内的混合效率,同时降低了搅拌能耗。
-
公开(公告)号:CN117057002A
公开(公告)日:2023-11-14
申请号:CN202310877023.X
申请日:2023-07-17
Applicant: 中国恩菲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中国有色工程有限公司
IPC: G06F30/13 , G06F30/18 , G06F30/28 , G06F113/08 , G06F113/14 , G06F119/08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厂房通风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地下厂房通风建模方法及系统,其中方法包括:获取厂房信息和管道信息,然后基于厂房信息和管道信息计算通风参数,随后构建几何模型;对几何模型进行修正,之后对修正后的几何模型进行流动传热耦合计算:流动传热耦合计算后,对几何模型进行温度场、速度场分析。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地下厂房通风建模的方法,在传统通风散热设计方案的基础上建立地下厂房通风散热的数字模型,在通过流动传热耦合计算后,可通过软件接口自动生成流线图和云图,清楚地了解地下厂房各点处的通风散热情况,通过软件接口还可以对仿真数据进行快速处理,获得地下厂房通风散热的多项关键设计指标,判断通风散热方案的合理性。
-
公开(公告)号:CN115652034A
公开(公告)日:2023-01-31
申请号:CN202211392708.7
申请日:2022-11-08
Applicant: 中国恩菲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中国有色工程有限公司
IPC: C21D1/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冷却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冷却装置,所述冷却装置包括框体、第一泵、第一管、旋转组件、传动部件和温度监测部件,框体具有容纳空间,第一泵和第一管布置在容纳空间内,第一泵的出口与第一管的进口相连,第一泵的进口与容纳空间连通,旋转组件上适于放置待冷却件,第一管的出口适于向旋转组件上的待冷却件喷洒冷却介质,旋转组件相对与框体可转动,传动部件设在容纳空间内,且传动部件与旋转组件相连,传动部件用于带动旋转组件沿框体的长度方向循环移动,温度监测部件设于第一泵的出口。本发明的冷却装置,提高待冷却件的冷却的均一性,提高冷却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3834585A
公开(公告)日:2021-12-24
申请号:CN202111123872.3
申请日:2021-09-24
Applicant: 中国恩菲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还原炉内硅棒检测方法及系统、装置、介质及电子设备。该方法包括获取还原炉内的硅棒图像;将硅棒图像输入至温度识别模型以得到温度信息;基于硅棒图像,通过形态识别模型得到硅棒图像的形态;以及根据硅棒图像的温度信息和形态得到检测结果。该方法解决了传统还原炉硅棒温度测量方法中,完全依靠人员不断手动操作、过度依赖人员经验、以及测量存在误差的问题,节省了大量人力,避免不同操作人员由于主观判断所引起的误差。通过对硅棒温度的测量以及炉内硅棒形态的快速诊断,从而可以及时反映炉内状态,并针对问题及时采取相关措施或调整操作参数,保证还原炉的稳定运行。
-
公开(公告)号:CN113019068A
公开(公告)日:2021-06-25
申请号:CN202110562904.3
申请日:2021-05-24
Applicant: 中国恩菲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成都英洛维客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IPC: B01D53/047 , B01D53/04 , C01B13/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制氧吸附塔,包括塔体,环形吸附仓,出气通道。所述塔体的底部设有进气通道,所述塔体的顶部设有填料通道。所述环形吸附仓设在所述塔体内,所述环形吸附仓的顶部与所述塔体的顶部相连,且所述环形吸附仓与所述填料通道连通,所述环形吸附仓的外周壁与所述塔体的侧周壁间隔布置以在所述环形吸附仓的外周壁和所述塔体的侧周壁之间形成进气腔,所述进气腔与所述进气通道连通,所述环形吸附仓的内周壁内形成出气腔。本发明的制氧吸附塔,能够减小“死空间”,气体分布均匀,提高系统运行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1394575A
公开(公告)日:2020-07-10
申请号:CN202010273093.0
申请日:2020-04-09
Applicant: 中国恩菲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IPC: C22B3/02 , C22B3/26 , B01D17/025 , B01F7/1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湿法冶金的萃取箱澄清室结构,包括混合室、澄清室、溢流堰和栅板,混合室用于盛放待萃取混合液;澄清室大致呈矩形体状,澄清室邻近地设置在混合室的右侧,澄清室的左侧壁宽度尺寸大于混合室的右侧壁宽度尺寸;溢流堰设置在混合室与澄清室之间,且溢流堰的左端与混合室的右侧壁上部相连,溢流堰的右端与澄清室的左侧壁上部相连,从而使得混合室中的待萃取混合液经过溢流堰溢流进入澄清室中;栅板设置在澄清室中以形成混合相分流区,迫使混合液沿澄清室的左侧壁面均匀进入澄清室。本发明实施例的用于湿法冶金的萃取箱澄清室结构,澄清室有效面积大、能够避免混合液进入澄清室产生涡旋扰动,能够提高萃取分离效率和产品品质。
-
公开(公告)号:CN110631027A
公开(公告)日:2019-12-31
申请号:CN201911030633.6
申请日:2019-10-28
Applicant: 中国恩菲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垃圾焚烧炉排炉,包括焚烧炉排、前拱墙、后拱墙和烟道,其中,焚烧炉排包括均呈前高后低的倾斜状设置且依次由前向后排布的干燥段炉排、燃烧段炉排和燃烬段炉排,干燥段炉排的后端高于燃烧段炉排的前端,燃烧段炉排的后端高于燃烬段炉排的前端;前拱墙位于干燥段炉排的上方且在竖直方向上投影完全覆盖干燥段炉排;后拱墙呈前高后低的倾斜状设置,后拱墙与水平面的夹角为39°~43°,后拱墙位于燃烬段炉排和燃烧段炉排的上方,后拱墙在竖直方向上投影完全覆盖燃烬段炉排以及覆盖燃烧段炉排的1/3至1/2的面积。本发明固废协同处置率高、烟气中污染物排放减少、能源利用效率提高。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