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三角测量原理的环形激光管道检测系统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046499A

    公开(公告)日:2022-09-13

    申请号:CN202210688775.7

    申请日:2022-06-17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三角测量原理的环形激光管道检测系统,包括:可于待测管道内行走的环形激光扫描装置,其包括沿着行走方向依次设置的相机、锥形反射器和激光发射器,所述激光发射器发射出的环形光束经过所述锥形反射器反射以照射于待测管道的内壁上形成激光条纹,所述相机用于在环形激光扫描装置行走过程中连续获取所述激光条纹的图像;以及与所述相机连接的数据处理单元,所述数据处理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激光条纹的图像数据建立待测管道内壁的三维模型。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基于激光三角测量原理的主动式光学三维测量方案,不同于传统的二维图像检测,基于三维模型的管道内壁检测具有较强的鲁棒性以及测量的准确性。

    一种基于三角测量原理的环形激光管道检测系统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046499B

    公开(公告)日:2023-06-30

    申请号:CN202210688775.7

    申请日:2022-06-17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三角测量原理的环形激光管道检测系统,包括:可于待测管道内行走的环形激光扫描装置,其包括沿着行走方向依次设置的相机、锥形反射器和激光发射器,所述激光发射器发射出的环形光束经过所述锥形反射器反射以照射于待测管道的内壁上形成激光条纹,所述相机用于在环形激光扫描装置行走过程中连续获取所述激光条纹的图像;以及与所述相机连接的数据处理单元,所述数据处理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激光条纹的图像数据建立待测管道内壁的三维模型。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基于激光三角测量原理的主动式光学三维测量方案,不同于传统的二维图像检测,基于三维模型的管道内壁检测具有较强的鲁棒性以及测量的准确性。

    一种监测建筑实际运行能耗节能效率的方法及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1046455A

    公开(公告)日:2020-04-21

    申请号:CN201910709880.2

    申请日:2019-07-30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建筑运维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监测建筑实际运行能耗节能效率的方法及系统,所述监测建筑实际运行能耗节能效率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数据解析步骤:将能耗传感器检测到的能耗数据转化成能耗数据,并进行分类;数据分析步骤:构建数据模型,将能耗数据与模型数据进行关联、交互,输出节能效果评估结果以及分析、诊断耗能问题。本发明用于改善终端用户体验,快速审计建筑能效等级,并且对建筑进行快速的绿色建筑评分。

    一种检测非均质含水介质在不同电位条件下氧化还原容量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883690A

    公开(公告)日:2024-11-01

    申请号:CN202410937314.8

    申请日:2024-07-1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检测非均质含水介质在不同电位条件下氧化还原容量的方法,属于电化学分析技术领域。该方法体系利用网状钛基钌铱氧化物涂层电极作为工作电极,将现有介导电化学分析体系的样品投加量的上限从mg级提升至g级,解决了非均质含水介质测试中样品的代表性问题,并使得氧化还原容量分析的精度从mmol e‑/kg提升至μmol e‑/kg。通过调控工作电极的施加电压并且添加不同的电子介导物质,可以实现非均质含水介质在不同电位条件下氧化还原容量的测试。该方法灵敏度高、准确度好,此外钛基钌铱氧化物涂层电极耐腐蚀性强,成本低,便于加工,维护简单,具有很好的实际应用前景。

    管道轻质回填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5.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7905082A

    公开(公告)日:2024-04-19

    申请号:CN202410060034.3

    申请日:2024-01-1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管道轻质回填结构及其施工方法,涉及土方回填技术领域,管道轻质回填结构包括沟槽、至少一回填层、以及管道防护支座,回填层设于沟槽内,管道防护支座设于回填层内,包括上座体和下座体,上座体呈拱形设置,且其下侧壁开设有一槽口向下设置的第一安装槽,下座体的上侧壁开设有一槽口向上设置的第二安装槽,上座体盖设于下座体上,且第一安装槽和第二安装槽相对应,以围合形成一安装腔,用于适配安装管道,下座体在宽度方向上的两侧壁分别开设有沿上下方向间隔分布的多个凹槽,且各凹槽的槽口向外设置;如此,通过管道防护支座的设置,可保护管道结构,并实现对管道的缓冲减载,避免管道受力过大,延长管道的使用寿命。

    一种沉浸式虚拟网络会议方法和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6016837A

    公开(公告)日:2023-04-25

    申请号:CN202211592781.9

    申请日:2022-12-1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计算机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沉浸式虚拟网络会议方法和装置。其中所述方法包括:使用摄像头采集用户头像照片,建模生成与用户头像对应的虚拟人物模型;使用摄像头对用户进行动作图像捕捉,根据动作图像,分析得到用户的动作捕捉数据;使用摄像头对用户进行面部表情捕捉,根据表情图像,分析得到用户的面部捕捉数据;根据动作捕捉数据和面部捕捉数据,使用虚拟引擎驱动虚拟人物模型,实现与用户动作同步和表情同步的虚拟人形象。本发明通过建模得到接近于用户的高保真的虚拟人物模型,再驱动该虚拟人物模型,以构建网络会议,使参会用户在会议中以接近于现实人物的形象出现,从而营造出会议的真实感,增强用户的沉浸感。

    一种砂岩地层顶管废弃渣土的处理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521113A

    公开(公告)日:2022-12-27

    申请号:CN202211259104.5

    申请日:2022-10-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砂岩地层顶管废弃渣土的处理方法,将所述砂岩地层顶管废弃渣土、水泥、粉煤灰、矿粉以及水混合均匀后加入外加剂搅拌均匀后静置20~30分钟,得到可控低强度材料;其中:所述砂岩地层顶管废弃渣土、水泥、粉煤灰、矿粉、外加剂以及水的重量份分别为2500~2700份、300~340份、180~220份、70~90份、4~8份以及800~900份。砂岩地层顶管废弃渣土被固封起来(因为在可控低强度材料上面还需要铺装其它物质,如沥青),避免了砂岩地层顶管废弃渣土长时间暴露空气中发生的物理化学反应,对土壤造成的污染,还可以避免土地资源的浪费,由此可知,该处理方法绿色环保。

    一种管模压注式非开挖管道修复设备及修复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815175B

    公开(公告)日:2022-03-08

    申请号:CN202011639818.X

    申请日:2020-12-3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管模压注式非开挖管道修复设备及修复方法,混料加压箱滑动安装于待修复管道内,混料加压箱上设有注料口,混料加压箱内设有连通的搅拌腔室和加压腔室,搅拌腔室与注料口连通,搅拌腔室内设有搅拌机构,加压腔室内设有加压机构,混料加压箱上设有出料口和开关,开关用于使出料口与加压腔室在连通和分隔之间切换;环形密封条固定于待修复管道后管口内侧壁,管模设于混料加压箱后方,管模前端设有前挡环,管模侧壁贯穿设有喷嘴,喷嘴与出料口之间通过连接管连接。本发明提出的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采用压注的方式将修复材料挤压至待修复管道的缺陷中,修复材料可以完全填充于旧管道的各种缺陷中,修复后形成的管道复合结构强度更高。

    一种不同粗糙度管-岩接触面的摩阻力定量试验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567334A

    公开(公告)日:2021-10-29

    申请号:CN202110801370.5

    申请日:2021-07-1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不同粗糙度管‑岩接触面的摩阻力定量试验方法,该试验基于三维激光扫描仪、3D打印机、试块模具和自动控制结构面直剪仪进行,包括以下步骤:S1、当顶管施工遇到阻碍时,使用三维激光扫描仪对管壁外侧的岩石结构面进行三维激光扫描,获取被测量岩石结构面上一系列离散点的相对坐标信息,得到岩石结构面的点云数据;S2、建立岩石结构面三维模型;S3、制作类岩石结构试块;S4、使用自动控制结构面直剪仪进行摩擦试验。本发明可以探明岩石顶管施工过程中管‑岩接触面的粗糙度范围,解决了岩石顶管设计过程中顶进力计算所取参数不明确的问题,优化了顶进力计算公式中参数的取值范围,有利于岩石顶管技术的发展。

    一种采用水平定向钻的工程地质勘察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578468B

    公开(公告)日:2021-03-26

    申请号:CN201910768217.X

    申请日:2019-08-2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采用水平定向钻的工程地质勘察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将水平定向钻机布置于地下工程的一侧,使水平定向钻机沿着地下工程的轴线进行水平定向钻进;S2判断水平定向钻机钻进过程是否需要连续取芯,若需要连续取芯,则进行连续取芯;若无需连续取芯,则进行间断非连续取芯。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无需穿过上部较厚的无用覆盖层,而是直接在地下空间工程所施工的地层进行直接勘探,无效进尺和工作量大大减少,综合效率高,工程成本低;实现了沿轴线进行线性勘察,较传统点状勘察,可以更真实、全面反映周围岩土体的地质特征;实现钻孔轨迹全过程监控,具有很高的钻进精度,确保钻孔轨迹始终沿着设计轨迹钻进。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