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8883690A
公开(公告)日:2024-11-01
申请号:CN202410937314.8
申请日:2024-07-12
Applicant: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IPC: G01N27/42 , G01N27/416 , G01N27/3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检测非均质含水介质在不同电位条件下氧化还原容量的方法,属于电化学分析技术领域。该方法体系利用网状钛基钌铱氧化物涂层电极作为工作电极,将现有介导电化学分析体系的样品投加量的上限从mg级提升至g级,解决了非均质含水介质测试中样品的代表性问题,并使得氧化还原容量分析的精度从mmol e‑/kg提升至μmol e‑/kg。通过调控工作电极的施加电压并且添加不同的电子介导物质,可以实现非均质含水介质在不同电位条件下氧化还原容量的测试。该方法灵敏度高、准确度好,此外钛基钌铱氧化物涂层电极耐腐蚀性强,成本低,便于加工,维护简单,具有很好的实际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0357348A
公开(公告)日:2019-10-22
申请号:CN201910568747.X
申请日:2019-06-27
Applicant: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IPC: C02F9/14 , C02F1/461 , C02F101/3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氯代烃污染地下水原位电化学循环井修复方法,步骤如下:在地下水污染区域打井,并在井中安装井管,其中每两口井为一组,每一组井中,其中一口井作为注水井,另外一口井作为抽水井,所述井管的顶端敞口、底端封闭,所述井管的下端管壁上开设若干小孔;向所述注水井内悬挂放入阳极板和阴极板,所述阳极板和阴极板分别通过导线与设置在井外的电源的正极和负极连接;启动电源向阳极板和阴极板通电,同时采用水泵持续抽取抽水井中的地下水注入到注水井中加强地下水流循环,注水井中产生的氢气和氧气在地下水流循环的作用下向含水层扩散促进化学/微生物降解地下水中的氯代烃。本发明提供的修复方法效果稳定、环境友好。
-
公开(公告)号:CN102910709B
公开(公告)日:2014-06-04
申请号:CN201210430378.6
申请日:2012-11-01
Applicant: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对有机污染地下水的原位修复方法,具体步骤是向地下水的有机污染区域注入S2O82-,将通电的铁电极插入该污染区域中,通过调节铁电极上的电流大小提供二价铁离子Fe(II),铁电极通正电流时铁电极部分溶解和产生Fe(II)从而活化S2O82-;铁电极通负电流时使铁电极处于钝化状态从而抑制甚至终止S2O82-的反应活性;当S2O82-消耗完毕后,将铁电极作为阳极继续电解提供Fe2/3+和OH-从而提高体系的pH至中性。该方法解决了过硫酸根原位化学氧化修复中过硫酸根活性的原位调控(增强和抑制)和重金属释放难题。
-
公开(公告)号:CN103318992A
公开(公告)日:2013-09-25
申请号:CN201310285591.7
申请日:2013-07-08
Applicant: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W10/37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双阳极电絮凝除砷方法,该方法采用原位处理的方式或者采用抽出处理的方式实施污染地下水的处理过程,使用双阳极和一个阴极对污染地下水进行电絮凝处理,对三个电极供直流电,调节总电流大小及其在两个阳极之间的分配比例,使砷(Ⅲ)氧化为砷(Ⅴ)、二价铁沉淀物氧化为三价铁沉淀物,以去除污染地下水中的砷,其中一个阳极为铁阳极,另一个阳极为惰性阳极。这种方法利用双阳极向地下水中供应溶解氧和二价铁,可以促进三价砷的氧化及其在铁沉淀物上的吸附去除,具有修复效率高、处理时间短、运行成本低、环境友好及灵活可控等优点。该方法将会在砷污染地下水处理领域产生极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9959332A
公开(公告)日:2025-05-09
申请号:CN202510184441.X
申请日:2025-02-19
Applicant: 中国电建集团中南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中电建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IPC: G01N27/4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预测土壤对六价铬的还原容量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背景电解质溶液与ABTS混合均匀,获得溶液A;对溶液A进行电化学氧化,直至电流信号稳定不变,获得溶液B;向所述溶液B中加入待测土壤样品,通电测试,获得时间‑电流曲线;再积分计算时间‑电流曲线的峰面积,获得土壤样品的给电子容量EDC;根据所述给电子容量EDC,计算土壤对六价铬的还原容量。本发明的方法简单、快捷,可实现土壤对六价铬还原容量的快速预测,且结果准确性高。
-
公开(公告)号:CN118583847B
公开(公告)日:2025-02-18
申请号:CN202410470041.0
申请日:2024-04-18
Applicant: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快速检测非均质含水层介质氧化还原容量的方法,属于含水层介质氧化还原分析技术领域。选用乙基紫精和2,2‑联氮‑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作为化学探针提供的方法相比传统化学探针反应活性更高,测试结果精确更高,探针与含水层介质的反应速率更快,实现了含水层介质氧化还原容量的准确高效测试。本发明提供的方法可应用于实际含水层介质氧化还原容量的快速便捷测试,测试精度达到mmol e‑/kg,反应和测试时间不超过20min,实现了低成本、高效、便捷、准确测试非均质含水层介质(如,砂土、粉土、黏壤土)的氧化还原容量。
-
公开(公告)号:CN111718039A
公开(公告)日:2020-09-29
申请号:CN202010402913.1
申请日:2020-05-13
Applicant: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IPC: C02F9/06 , C02F101/36 , C02F103/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地下水中多种氯代烃复合污染的处理方法及装置。本发明的处理方法,在抽水井和注水井之间的地面部分由抽水井到注水井依次串联电化学氧化反应器和钯催化加氢还原反应器,在电化学氧化反应器内配置铁阳极板和阴极板,铁阳极板和阴极板分别通过导线与外电源电连接,同时电化学氧化反应器外接含有配体和氧化剂的药剂罐;钯催化加氢还原反应器采用钯柱的形式,钯柱仅上半部分填充钯催化剂。本发明的电化学氧化反应器和钯催化加氢还原反应器两部分,时间上同步,空间上隔开以达到分步处理的目的,先在电化学氧化反应器降解能被氧化的氯代烃,后在钯催化加氢还原反应器中降解能被还原的氯代烃,可修复复合氯代烃污染的地下水。
-
公开(公告)号:CN104030405A
公开(公告)日:2014-09-10
申请号:CN201410291046.3
申请日:2014-06-25
Applicant: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化学强化砂滤罐除砷方法,本方法为采用一套除砷装置,将电化学技术与传统的砂滤罐除砷技术相结合,即利用电化学技术中电极持续产生的铁氧化物,提高砂滤罐对砷的吸附容量,同时对除砷装置使用过程采用了定期反冲洗措施,装置经过反冲洗后可重新使用,实现长效地将地下水中的砷(III)氧化为砷(V)并吸附去除。本方法解决了传统砂滤罐使用寿命较短、更换砂滤料的困难等问题。本方法无需加入外源氧化剂,具有处理时间短、效率高、操作灵活、控制方便、维护简单和环境友好等特点,便于推广应用。
-
公开(公告)号:CN102910709A
公开(公告)日:2013-02-06
申请号:CN201210430378.6
申请日:2012-11-01
Applicant: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对有机污染地下水的原位修复方法,具体步骤是向地下水的有机污染区域注入S2O82-,将通电的铁电极插入该污染区域中,通过调节铁电极上的电流大小提供二价铁离子Fe(II),铁电极通正电流时铁电极部分溶解和产生Fe(II)从而活化S2O82-;铁电极通负电流时使铁电极处于钝化状态从而抑制甚至终止S2O82-的反应活性;当S2O82-消耗完毕后,将铁电极作为阳极继续电解提供Fe2/3+和OH-从而提高体系的pH至中性。该方法解决了过硫酸根原位化学氧化修复中过硫酸根活性的原位调控(增强和抑制)和重金属释放难题。
-
公开(公告)号:CN118583847A
公开(公告)日:2024-09-03
申请号:CN202410470041.0
申请日:2024-04-18
Applicant: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快速检测非均质含水层介质氧化还原容量的方法,属于含水层介质氧化还原分析技术领域。选用乙基紫精和2,2‑联氮‑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作为化学探针提供的方法相比传统化学探针反应活性更高,测试结果精确更高,探针与含水层介质的反应速率更快,实现了含水层介质氧化还原容量的准确高效测试。本发明提供的方法可应用于实际含水层介质氧化还原容量的快速便捷测试,测试精度达到mmol e‑/kg,反应和测试时间不超过20min,实现了低成本、高效、便捷、准确测试非均质含水层介质(如,砂土、粉土、黏壤土)的氧化还原容量。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