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1141698A
公开(公告)日:2020-05-12
申请号:CN201911400145.X
申请日:2019-12-30
Applicant: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IPC: G01N21/3563 , G01N21/25 , G06K9/40 , G06K9/6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热红外比辐射率的岩性分类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对TASI数据进行预处理(相对辐射校正、大气校正和温度与发射率分离),基于PPI的端元提取,依据相似系数进行I级岩性分类,应用SDEM算法进行II级岩性分类,基于彩色合成法辅助岩性填图。本发明的有益之处在于:(1)将岩性填图与热红外高光谱数据进行了结合,大大节省了人力、物力和时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2)在SDEM的基础上,又采用了彩色图像合成法,弥补了部分岩性无法被分类的不足;(3)结合野外工作,可以获得精确的岩性分类结果。
-
公开(公告)号:CN118859319A
公开(公告)日:2024-10-29
申请号:CN202410908510.2
申请日:2024-07-08
Applicant: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IPC: G01V1/30 , G06F18/241 , G06N20/00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岩石圈岩性组成判别方法、装置及计算机程序产品,方法包括:获取研究区域内的岩石圈温度结构、密度结构数据、纵波速度地球物理剖面/切片数据和横波速度地球物理剖面/切片数据,利用岩石圈温度结构校正纵波速度地球物理剖面/切片数据和横波速度地球物理剖面/切片数据,得到校正后的纵波速度与横波速度,根据密度结构数据、校正后的纵波速度与横波速度计算岩石圈的其他物性参数,将密度结构数据、校正后的纵波速度与横波速度和其他物性参数输入到预先训练好的机器学习分类模型中进行预测,得到岩石圈岩性组成。本申请采用多参数的机器学习判别模型能极大地提升岩石圈岩性组成的准确度且能预测唯一岩性。
-
公开(公告)号:CN118604909A
公开(公告)日:2024-09-06
申请号:CN202410681582.8
申请日:2024-05-29
Applicant: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基于多种物性参数预测岩石圈主量元素组成的方法及装置,包括:获取研究区域内的纵波速度地球物理剖面/切片数据、横波速度地球物理剖面/切片数据、大地热流数据和全球地壳模型数据,并计算研究区域内的密度;利用大地热流数据和全球地壳模型数据计算研究区域内的岩石圈温度结构,并通过岩石圈温度结构对纵波速度地球物理剖面/切片数据和横波速度地球物理剖面/切片数据进行校正;根据密度、校正后的纵波速度与横波速度计算与主量元素相关性较好的多种物性参数,并输入到预先训练好的各压力下的机器学习回归模型中进行回归预测,得到研究区域内岩石圈主量元素组成。本申请能够更加准确的预测岩石圈化学组成。
-
公开(公告)号:CN115964915B
公开(公告)日:2024-06-28
申请号:CN202211648386.8
申请日:2022-12-21
Applicant: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IPC: G06F30/23 , G16C10/00 , G06F111/10 , G06F111/04 , G06F119/08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克拉通岩石圈三维物质架构示踪方法,建立了必须符合岩石探针、岩石圈物性结构、岩石物理性质与矿物及化学组成的测试分析/模拟计算结果等观测事实,并遵循地球化学热力学‑地球动力学理论框架,克服了单一方法各自的局限性,通过由单一手段到多方法综合约束转变,实现多学科融合开展岩石圈物质组成的研究。在岩石圈三维物质架构的示踪中实现了由点到面、局部到全时空、物性到物质组成、单一方法到多学科综合约束的战略思路的转变。采用多学科融合的关键与纽带是岩石的矿物‑化学组成和物理性质,得到的研究区内典型地区岩石圈三维物质架构演变模型的准确性与完整性更可靠。
-
公开(公告)号:CN115964915A
公开(公告)日:2023-04-14
申请号:CN202211648386.8
申请日:2022-12-21
Applicant: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IPC: G06F30/23 , G16C10/00 , G06F111/10 , G06F111/04 , G06F119/08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克拉通岩石圈三维物质架构示踪方法,建立了必须符合岩石探针、岩石圈物性结构、岩石物理性质与矿物及化学组成的测试分析/模拟计算结果等观测事实,并遵循地球化学热力学‑地球动力学理论框架,克服了单一方法各自的局限性,通过由单一手段到多方法综合约束转变,实现多学科融合开展岩石圈物质组成的研究。在岩石圈三维物质架构的示踪中实现了由点到面、局部到全时空、物性到物质组成、单一方法到多学科综合约束的战略思路的转变。采用多学科融合的关键与纽带是岩石的矿物‑化学组成和物理性质,得到的研究区内典型地区岩石圈三维物质架构演变模型的准确性与完整性更可靠。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