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9346195B
公开(公告)日:2025-01-28
申请号:CN201811342475.3
申请日:2018-11-12
Applicant: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深水池式供热堆控制棒驱动机构,包括驱动组件、钢丝绳、卡锁装置和驱动杆组件;所述驱动组件与所述钢丝绳驱动连接;所述钢丝绳与所述驱动杆组件均与所述卡锁装置连接以实现/断开连接;所述驱动杆组件与控制棒组件连接。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1、通过驱动杆组件和卡锁装置的设置减少钢丝绳的有效长度,从而解决因钢丝绳影响而产生的不利于控制棒组件快速落棒的情况;2、通过外筒壁的设置,钢丝绳之间不会相互响应;3、卡锁装置和驱动杆组件自动对中连接;4、通过棒位检测组件能够实现对控制棒组件的棒位检测;5、减少相关部件所受堆芯辐照的剂量(如,往上提至水面以上或需放置在堆大厅的部件)。
-
公开(公告)号:CN107781431B
公开(公告)日:2024-05-31
申请号:CN201711213315.4
申请日:2017-11-28
Applicant: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自然循环瓣阀系统,该系统包括自然循环瓣阀和喷水嘴管,该自然循环瓣阀包括阀体、支座、支撑臂、配重块和阀瓣,阀瓣位于支撑臂顶部,配重块置于支撑臂底部,支撑臂与支座活动连接,支座与阀体固定连接,喷水嘴管用于产生水柱,以将阀瓣推向阀体。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安装容易、操作方便,检修方便且满足关闭的可靠性和开启的即时性的自然循环瓣阀系统。
-
公开(公告)号:CN113450933B
公开(公告)日:2024-05-14
申请号:CN202110955405.0
申请日:2021-08-19
Applicant: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
IPC: G21C15/18
Abstract: 反应堆余热排出系统及方法。反应堆余热排出系统包括:冷却容器,其限定形成具有向上开口的容纳腔,所述反应堆的堆容器位于所述容纳腔中;和储液容器,其内容装冷却液,用于向所述容纳腔供应冷却液。本申请实施例可以在反应堆事故停堆时利用容纳腔中的冷却液对反应堆的堆容器进行散热。
-
公开(公告)号:CN109461506B
公开(公告)日:2023-08-18
申请号:CN201811342703.7
申请日:2018-11-12
Applicant: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反应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泳池式区域低温供热堆,包括设置在堆水池底部的堆芯,堆水池中池水深度为20‑30米;在堆水池内由上至下依次设置的上吊篮、中吊篮、下吊篮和堆芯底座;上吊篮中设有控制棒驱动机构的驱动线,中吊篮中设有控制棒导向筒,堆芯设置在下吊篮内,下吊篮设置在固定于堆水池底面的堆芯底座的上方,反应堆采用控制棒束控制反应性;还包括与下吊篮连通的一回路,在堆芯内加热后的池水经一回路传送至堆水池之外进行换热并回流至堆水池中。本发明具有固有安全性级别高、可靠性高、经济实用的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16313178A
公开(公告)日:2023-06-23
申请号:CN202310396687.4
申请日:2023-04-13
Applicant: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
IPC: G21C15/18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反应堆及其反应性控制系统。反应堆包括容纳有冷却介质的冷却介质池和设置于冷却介质池内的堆芯,反应性控制系统包括:粉末射流提供部,用于将粉末状的中子吸收材料与气流混合形成粉末射流;和至少一个注料通道,注料通道至少部分设置于冷却介质池的液面下方,冷却介质池内的冷却介质能够进入注料通道并返回堆芯。注料通道用于接收粉末射流,以使粉末射流中的中子吸收材料在注料通道中被冷却介质溶解,以随冷却介质流向堆芯。本申请实施例的反应堆反应性控制系统在反应堆需要停堆时,通过向注料通道中提供粉末射流,能够快速地将中子吸收材料注入注料通道中被冷却介质溶解,进而持续快速地随冷却介质流动至反应堆的堆芯。
-
公开(公告)号:CN112071449B
公开(公告)日:2023-03-21
申请号:CN202010935020.3
申请日:2020-09-08
Applicant: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
Inventor: 周寅鹏 , 郭志家 , 张金山 , 刘兴民 , 柯国土 , 衣大勇 , 范月容 , 岳芷廷 , 彭朝晖 , 姚成志 , 石辰蕾 , 吕征 , 张占利 , 方静辉 , 卢小钦 , 温兰冠
IPC: G21C11/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隔热装置,隔热装置设置在反应堆水池内部的安装空间内,隔热装置包括多个隔热单元,多个隔热单元拼合后整体的横截面的形状和尺寸与所述安装空间对应位置的横截面的形状和尺寸相适配。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中隔热装置由多个隔热单元拼合而成,可单独对多个隔热单元进行安装或拆卸等操作,拆装更加简单便捷,结构简单。
-
公开(公告)号:CN111986823B
公开(公告)日:2022-11-25
申请号:CN202010903189.0
申请日:2020-09-01
Applicant: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
Inventor: 郭志家 , 范月容 , 冯嘉敏 , 杨历军 , 孙征 , 姚成志 , 汪军 , 衣大勇 , 吕征 , 石辰蕾 , 戴守通 , 赵守智 , 刘天才 , 柯国土 , 张金山 , 陈会强 , 周寅鹏 , 彭朝晖 , 史同振 , 朱磊
Abstract: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中子反射结构和堆芯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堆芯周向外侧的第一反射层;设置在所述第一反射层周向外侧的第二反射层;所述第一反射层包括多个第一反射件和/或所述第二反射层包括多个第二反射件,并且所述第一反射层和所述第二反射层限定出多个容置空间,每个所述容置空间内可枢转地设置一个第三反射件,所述第三反射件在周向上使用多种具有不同的中子反射能力的材料,从而控制反射到所述堆芯的中子的数量。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中子反射结构和堆芯组件结构简单且安装方便。
-
公开(公告)号:CN111627575B
公开(公告)日:2022-07-01
申请号:CN202010529703.9
申请日:2020-06-11
Applicant: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
Inventor: 郭志家 , 衣大勇 , 吕征 , 陈会强 , 邵静 , 戴守通 , 范月容 , 孙征 , 姚成志 , 赵守智 , 柯国土 , 刘天才 , 冯嘉敏 , 张金山 , 石辰蕾 , 周寅鹏 , 彭朝晖 , 殷保稳 , 刘磊 , 史同振
IPC: G21C11/02 , G21C13/073
Abstract: 一种用于反应堆容纳结构的屏蔽结构及具有该屏蔽结构的屏蔽组件,其中,所述反应堆容纳结构限定出用于容纳至少部分反应堆且具有开口的容纳腔,所述屏蔽结构包括:屏蔽本体,所述屏蔽本体具有连接部,所述连接部用于与所述反应堆容纳结构连接以使所述屏蔽本体覆盖所述开口,从而减少所述至少部分反应堆产生的至少部分辐射由所述开口向所述容纳腔外泄漏。这种屏蔽结构以及具有其的屏蔽组件,由于减少了由开口向容纳腔外泄漏的辐射,具有较好的屏蔽辐射的效果,从而有效地保证作业人员的人身以及财产安全。
-
公开(公告)号:CN111599499B
公开(公告)日:2022-05-13
申请号:CN202010304973.X
申请日:2020-04-17
Applicant: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控制棒驱动机构落棒时间测量方法,通过安装在驱动机构内与传动机构连接处的角位移传感器测量驱动机构的实际转动角度,当系统发出机构复位指令时,记录当前系统时间t1,当检测到角位移传感器测量的旋变值与系统设定的目标值之间的差值小于第一阈值时,记录当前的系统时间t2,两次时间的差值(t2‑t1)就是控制棒驱动机构的落棒时间。该方法还可以通过安装在控制棒驱动机构的控制鼓组件上的光电编码器测量的光编值对控制棒驱动机构落棒时间进行校验。该方法操作性强、可靠性高,可应用于特殊堆型的控制棒归位测试。
-
公开(公告)号:CN113698206A
公开(公告)日:2021-11-26
申请号:CN202110800418.0
申请日:2021-07-15
Applicant: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
Inventor: 郭志家 , 杨历军 , 刘天才 , 范月容 , 张金山 , 冯嘉敏 , 彭朝晖 , 衣大勇 , 孙征 , 吕征 , 王亚婷 , 赵守智 , 柯国土 , 陈会强 , 姚成志 , 周寅鹏 , 石辰蕾 , 朱磊 , 江浩 , 刘宗泉
IPC: C04B35/563 , C04B35/645 , B28B3/2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核级碳化硼芯块的制备方法。采用本发明所提供的核级碳化硼芯块的制备方法,可以通过热压烧结10B碳化硼粉末得到密度2.1~2.2g/cm3,10B富集度大于85%的核级碳化硼芯块,从而实现所得到的核级碳化硼芯块能满足研究性核反应堆反应性控制需要的中子吸收功能。同时,所制备得到的核级碳化硼芯块的物理和力学性能良好,能够保证芯块结构完整、性能稳定地运行于反应堆寿期内的高温、辐照、冲击和振动等各种工况下,并已用作国内研究性反应堆控制棒组件内的中子吸收体芯块。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