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5388290B
公开(公告)日:2017-10-10
申请号:CN201510812243.X
申请日:2015-11-20
Applicant: 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
IPC: G01N33/569 , G01N33/6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A50/5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疟原虫随机重组抗原‑1在制备筛查和/或评估恶性疟疾流行强度的试剂盒中的用途。另一方面,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检测待测血清中疟原虫抗体的间接ELISA试剂盒,其中所述试剂盒包括包被于96孔板的0.1μg/100μl疟原虫随机重组抗原‑1,所述待测血清用PBS稀释至1:200。
-
公开(公告)号:CN102108355A
公开(公告)日:2011-06-29
申请号:CN200910244058.X
申请日:2009-12-28
Applicant: 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
IPC: C12N15/11 , C12N15/63 , C12N1/21 , C07K14/445 , C07K16/20 , A61K39/015 , A61K31/7088 , A61K39/395 , A61P33/06 , G01N33/569 , C12R1/19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A50/41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恶性疟原虫的多表位人工抗原及其用途。本发明设计出一种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的多核苷酸以及序列如SEQ ID NO:2所示的多肽,所述多核苷酸和多肽作为人工抗原可用于制备疫苗,并可通过该抗原获得抗体,用于制备抗恶性疟原虫感染的免疫制剂和检测疟疾感染的试剂盒。本发明多表位人工抗原与现有技术的抗恶性疟原虫疫苗相比具有高免疫原性、抗原识别多样性,本发明的抗体对恶性疟原虫的体外生长具有很高的抑制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01298615B
公开(公告)日:2010-09-15
申请号:CN200410080982.6
申请日:2004-10-26
Applicant: 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A50/41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生物医学高技术中的基因的开发与应用领域。具体而言,本发明涉及一种能被恶性疟疾患者血清识别的具有多个表位的人工抗原的氨基酸序列以及编码所述的氨基酸序列的多核苷酸序列。本发明还涉及含有所述的氨基酸序列或所述的多核苷酸序列的疫苗。本发明进一步涉及所述的人工抗原在用于制备抗恶性疟原虫感染的免疫抑制剂中的应用。
-
公开(公告)号:CN100510080C
公开(公告)日:2009-07-08
申请号:CN01110256.X
申请日:2001-04-04
Applicant: 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
IPC: C12N15/30 , C12N15/11 , C07H21/00 , A61K39/015 , A61P33/0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A50/41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恶性疟原虫抗原候选基因PfMAg,包括其互补脱氧核糖核酸(cDNA)序列和编码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该基因在恶性疟原虫红内期裂殖体期特异表达,其编码蛋白C末端存在14个[(Q/K)T(D/E)E(I/L)(K/N)ND(H/N)I]重复多肽。该重复多肽可以识别疟疾病人血清,其免疫兔产生的多抗,在体外可抑制两株红内期恶性疟原虫的生长,可作为恶性疟原虫免疫治疗的候选靶抗原。
-
公开(公告)号:CN1245628C
公开(公告)日:2006-03-15
申请号:CN01115916.2
申请日:2001-05-22
Applicant: 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
Inventor: 王恒
IPC: G01N33/569 , G01N33/576 , G01N33/57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检测外周血抗原特异性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的新方法,包括构建和制备MHC I类分子的突变体蛋白,通过体外孵育得到MHC I类分子突变体-肽复合物,将所述复合物与光交联剂化学交联,使已经交联了光交联剂的复合物与样品中所要检测的抗原特异性CTLs相互结合,在温和条件下进行光交联而将MHC I类分子突变体-肽复合物不可逆地共价结合在CTL表面的TCR上,随后用免疫荧光检测抗原特异性CTL。本发明还涉及使用所述方法的试剂盒及其应用。
-
公开(公告)号:CN1387046A
公开(公告)日:2002-12-25
申请号:CN01115916.2
申请日:2001-05-22
Applicant: 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
Inventor: 王恒
IPC: G01N33/569 , G01N33/576 , G01N33/57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检测外周血抗原特异性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的新方法,包括构建和制备MHC I类分子的突变体蛋白,通过体外孵育得到MHC I类分子突变体-肽复合物,将所述复合物与光交联剂化学交联,使已经交联了光交联剂的复合物与样品中所要检测的抗原特异性CTLs相互结合,在温和条件下进行光交联而将MHC I类分子突变体-肽复合物不可逆地共价结合在CTL表面的TCR上,随后用免疫荧光检测抗原特异性CTL。本发明还涉及使用所述方法的试剂盒及其应用。
-
公开(公告)号:CN110656120A
公开(公告)日:2020-01-07
申请号:CN201910983991.2
申请日:2019-10-16
Applicant: 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生物学研究所 , 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乙脑病毒SA14-14-2的克隆方法:根据NCBI公布的D90195.1基因序列为参照分别合成6段基因序列,利用同源重组技术通过相应酶切位点将合成序列依次克隆至线性化载体中,获得乙脑病毒SA14-14-2的全长克隆。本发明采用同源重组技术,可简单、快速并且高效的将插入片段定向克隆至载体任意位点。仅需将插入片段正/反向引物5’端引入线性化载体的末端序列,使之包含载体的同源臂,后按一定比例混合,在重组酶催化下,37℃反应30min即可完成,极大的节约了连接时间。同时由于独特的非连接酶依赖体系,极大降低了载体自连背景,同时对杂质的耐受度增加,提高了其阳性率并简化了实验步骤。
-
公开(公告)号:CN1508250A
公开(公告)日:2004-06-30
申请号:CN02157528.2
申请日:2002-12-19
Applicant: 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
IPC: C12N15/11 , C12N15/63 , C07H21/00 , C07K14/445 , C07K16/20 , A61K31/7088 , A61P33/02 , A61P37/0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A50/41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恶性疟原虫新基因,其被命名为msra-2,其编码一种来自恶性疟原虫的疟疾病人血清识别抗原(malaria infected patientserumrecognizingantigen-1 of P.f)。本发明还涉及所述基因编码的蛋白质产物,以及所述基因和蛋白质在抗恶性疟原虫方面的免疫学用途。
-
公开(公告)号:CN105388290A
公开(公告)日:2016-03-09
申请号:CN201510812243.X
申请日:2015-11-20
Applicant: 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
IPC: G01N33/569 , G01N33/6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A50/58 , G01N33/56905 , G01N33/68 , G01N2333/44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疟原虫随机重组抗原-1在制备筛查和/或评估恶性疟疾流行强度的试剂盒中的用途。另一方面,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检测待测血清中疟原虫抗体的间接ELISA试剂盒,其中所述试剂盒包括包被于96孔板的0.1μg/100μl疟原虫随机重组抗原-1,所述待测血清用PBS稀释至1:200。
-
公开(公告)号:CN1508251A
公开(公告)日:2004-06-30
申请号:CN02157529.0
申请日:2002-12-19
Applicant: 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
IPC: C12N15/11 , C12N15/30 , C12N15/63 , C07H21/00 , C07K14/445 , C07K16/20 , A61K31/7088 , A61P33/0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A50/41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恶性疟原虫新基因,其被命名为msra-3,其编码一种来自恶性疟原虫的疟疾病人血清识别抗原(malaria infected patientserumrecognizingantigen-1 of P.f)。本发明还涉及所述基因编码的蛋白质产物,以及所述基因和蛋白质在抗恶性疟原虫方面的免疫学用途。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