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水线下海生物附着船体的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963942B

    公开(公告)日:2016-03-16

    申请号:CN201410156652.4

    申请日:2014-04-18

    Inventor: 臧曙 杨德山 彭镇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预防水线下海生物附着船体的控制系统及其控制方法,包括控制台、第一脉冲高压电极桩组、第二脉冲高压电极桩组和电缆组;控制台上设有电源单元、系统中央处理单元、控制单元、脉冲高压发生器单元和脉冲高压转换输出单元,在船艇停泊水域中,采用脉冲高压放电的方法,运用放电刺激驱除(或驱赶)海生物,构建起一个船艇水下部分的“防护场”(或“防护区域”),阻挡海生物靠近船体,避免船体海生物的附着,从而达到净化船体表面,确保船艇良好的技术性能,实现船艇装备主动防护的目的。

    汽车追尾防撞预警智能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309588C

    公开(公告)日:2007-04-11

    申请号:CN200410065076.9

    申请日:2004-10-21

    Inventor: 臧曙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各类汽车追尾碰撞预防报警、智能控制领域,可实现现代公路交通领域里各类汽车预防追尾碰撞事故的发生。该系统采取检测、分析、处理、控制一体化的结构形式,其包括多谱勒雷达测距雷达和车速、制动传感器组成的信号采样部分、系统中央处理部分、显示报警部分和汽车发动机供油及制动系统控制装置组成的控制执行部分。中央处理单元集信号调理、输入缓冲、采样保持、数据采集、A/D转换、CPU处理、D/A转换、信号放大、显示报警电路和执行控制系统电路于一体,系统中央处理单元装置“超车模式”和“市区行驶模式”转换开关,由于采取了不破坏原车外型、不改动电气线路、只在原车基础上加装的原则,为各类汽车安装系统部件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汽车追尾防撞预警智能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586945A

    公开(公告)日:2005-03-02

    申请号:CN200410065076.9

    申请日:2004-10-21

    Inventor: 臧曙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各类汽车追尾碰撞预防报警、智能控制领域,可实现现代公路交通领域里各类汽车预防追尾碰撞事故的发生。该系统采取检测、分析、处理、控制一体化的结构形式,其包括多谱勒雷达测距雷达和车速、制动传感器组成的信号采样部分、系统中央处理部分、显示报警部分和汽车发动机供油及制动系统控制装置组成的控制执行部分。中央处理单元集信号调理、输入缓冲、采样保持、数据采集、A/D转换、CPU处理、D/A转换、信号放大、显示报警电路和执行控制系统电路于一体,系统中央处理单元装置“超车模式”和“市区行驶模式”转换开关,由于采取了不破坏原车外型、不改动电气线路、只在原车基础上加装的原则,为各类汽车安装系统部件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预防水线下海生物附着船体的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963942A

    公开(公告)日:2014-08-06

    申请号:CN201410156652.4

    申请日:2014-04-18

    Inventor: 臧曙 杨德山 彭镇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预防水线下海生物附着船体的控制系统及其控制方法,包括控制台、第一脉冲高压电极桩组、第二脉冲高压电极桩组和电缆组;控制台上设有电源单元、系统中央处理单元、控制单元、脉冲高压发生器单元和脉冲高压转换输出单元,在船艇停泊水域中,采用脉冲高压放电的方法,运用放电刺激驱除(或驱赶)海生物,构建起一个船艇水下部分的“防护场”(或“防护区域”),阻挡海生物靠近船体,避免船体海生物的附着,从而达到净化船体表面,确保船艇良好的技术性能,实现船艇装备主动防护的目的。

    预防水线下海生物附着船体的控制系统

    公开(公告)号:CN203921161U

    公开(公告)日:2014-11-05

    申请号:CN201420189695.8

    申请日:2014-04-18

    Inventor: 臧曙 彭建刚 彭镇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预防水线下海生物附着船体的控制系统,包括控制台、第一脉冲高压电极桩组、第二脉冲高压电极桩组和电缆组;控制台上设有电源单元、系统中央处理单元、控制单元、脉冲高压发生器单元和脉冲高压转换输出单元,在船艇停泊水域中,采用脉冲高压放电的方法,运用放电刺激驱除(或驱赶)海生物,构建起一个船艇水下部分的“防护场”(或“防护区域”),阻挡海生物靠近船体,避免船体海生物的附着,从而达到净化船体表面,确保船艇良好的技术性能,实现船艇装备主动防护的目的。

    多功能全自动数控滴塑机

    公开(公告)号:CN203919726U

    公开(公告)日:2014-11-05

    申请号:CN201420124822.6

    申请日:2014-03-20

    Inventor: 臧曙 彭建刚 许虹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多功能全自动数控滴塑机,包括料桶和机座,所述料桶分为大料桶和小料桶,所述机座的两侧分别装有第一机箱和第二机箱,三轴运动机构安装在所述第一机箱和所述第二机箱之间,所述大料桶固定在所述第二机箱内部,所述小料桶固定在所述三轴运动机构的后端,所述三轴运动机构的下端安装胶头组件。采用大小料桶配置方式,既确保了生产过程的连续性、减少了停机频繁换料,又减轻了运动桁架上小料桶的重量,减轻了运动桁架负荷,提高了功效、降低了生产成本。

    汽车追尾防撞预警智能控制系统

    公开(公告)号:CN2767268Y

    公开(公告)日:2006-03-29

    申请号:CN200420080420.7

    申请日:2004-10-21

    Inventor: 臧曙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可应用于各类汽车预防追尾碰撞车速检测、自动控制领域。其采取检测、分析、处理、控制一体化的结构形式,将多谱勒雷达和车速、制动传感器分别安装在汽车的前端和发动机室内,时时探测与前车车距、自车车速和制动信息,并将采样信号时时传递给位于车室内的中央处理单元(单片机),中央处理单元集信号调理、输入缓冲、采样保持、数据采集、A/D转换、CPU处理、D/A转换、信号放大、显示报警电路和执行控制系统电路于一体,完成信息智能分析处理,并控制安装于汽车发动机室部位的发动机供油系统控制装置、汽车制动系统控制装置和位于车室内的显示报警器,完成自动控制汽车减速、制动和显示报警任务。实现了车距时时探测、中央处理单元(单片机)智能分析处理、自动控制汽车减速、制动与显示报警的目的。

    船舶电动锚机设备示教系统

    公开(公告)号:CN204537514U

    公开(公告)日:2015-08-05

    申请号:CN201520203802.2

    申请日:2015-04-08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船舶电动锚机设备示教系统,包括地板,所述地板上安装有主令控制器、电气控制箱、锚机电动机和减速器,所述减速器上方安装有绞缆筒,所述绞缆筒依次连接制动带和制动手轮,所述锚机电动机和所述减速器上方设置有支撑板,所述绞缆筒、所述制动带和所述制动手轮穿过所述支撑板位于所述支撑板的上部,所述支撑板上安装有工具器材柜,所述工具器材柜上安装有数字电视屏示教系统。本实用新型将主令控制器、电气控制箱、锚机电动机和减速器等实际设备以及与锚机相关的多媒体课件等信息资料融为一体,可为船员培训提供一个适合理论教学与实装训练的综合性示教平台。

    一种岸基可移动式岸电接线桩

    公开(公告)号:CN205160136U

    公开(公告)日:2016-04-13

    申请号:CN201520941283.X

    申请日:2015-11-24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岸基可移动式岸电接线桩,包括岸基轨道,岸基轨道上设有移动式底座,移动式底座底部设有滑块,移动式底座上设有锁紧装置、接线桩主杆、绞盘机箱和低压电缆箱,绞盘机箱内设有绞盘机和第一电机,低压电缆箱内部设有电缆卷车和第二电机,接线桩主杆上设有第一定滑轮、第二定滑轮,接线桩主杆内部设有接线桩横向杆臂,接线桩横向杆臂侧壁上设有防水插座和第二凹槽;本实用新型在船艇靠泊码头后,无需机电兵从二层后甲板处拖电缆到码头上再接电缆,只需接插插头即可实现船艇供电。

    船舶载运物资动态监控系统

    公开(公告)号:CN204536958U

    公开(公告)日:2015-08-05

    申请号:CN201520203801.8

    申请日:2015-04-08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船舶载运物资动态监控系统,包括舱室,所述舱室分为舱顶,舱壁和舱底,其特征在于,所述舱顶上方安装有位移监测摄像头和无线感烟探测器,所述舱壁上安装有无线温湿度探测器,无线火焰探测器和无线感温探测器,所述舱底上安装有无线浸水探测器,所述位移监测摄像头,所述无线感烟探测器,所述无线浸水探测器,所述无线温湿度探测器,所述无线火焰探测器和所述无线感温探测器均通过舱室内的无线网卡与终端监控主机相连。本实用新型能够实现对舱室内的环境实现24小时在线监控控制,能够有效避免因舱室内出现的突发状况导致货物的损坏,保证运输安全。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