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载电源机柜的两级智能控制系统的实现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072533B

    公开(公告)日:2016-03-02

    申请号:CN201310032677.9

    申请日:2013-01-29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车载通信设备中电源机柜的两级智能控制系统及其实现方法,控制系统包括控制组合、为系统供电的交流电与蓄电池组、控制面板及直供组合、逆变组合和充电组合。控制组合为主控单元,负责收集和转发各组合信息,并通过控制面板实现状态显示及操作。各组合自主控制、独立工作。控制组合包括主控制器,与主控制器连接的按键、交流检测模块、温度检测模块、状态显示模块、温度显示模块、固态控制模块和通信接口转换模块。本系统的方法主要针对控制组合主程序、输出控制子程序、状态检测子程序和串行通信子程序等进行编程实现。本发明克服了传统电源设备单级控制方式存在的智能化程度低、响应速度慢、控制精度差等缺陷。

    车载电源机柜的两级智能控制系统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072533A

    公开(公告)日:2013-05-01

    申请号:CN201310032677.9

    申请日:2013-01-29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车载通信设备中电源机柜的两级智能控制系统及其实现方法,控制系统包括控制组合、为系统供电的交流电与蓄电池组、控制面板及直供组合、逆变组合和充电组合。控制组合为主控单元,负责收集和转发各组合信息,并通过控制面板实现状态显示及操作。各组合自主控制、独立工作。控制组合包括主控制器,与主控制器连接的按键、交流检测模块、温度检测模块、状态显示模块、温度显示模块、固态控制模块和通信接口转换模块。本系统的方法主要针对控制组合主程序、输出控制子程序、状态检测子程序和串行通信子程序等进行编程实现。本发明克服了传统电源设备单级控制方式存在的智能化程度低、响应速度慢、控制精度差等缺陷。

    车载电源机柜的蓄电池组结构

    公开(公告)号:CN203179962U

    公开(公告)日:2013-09-04

    申请号:CN201320046350.2

    申请日:2013-01-29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车载电源机柜的蓄电池组结构,包括电池座架和多个蓄电池组,蓄电池组由电池仓和位于电池仓内的蓄电池组成,电池仓设在电池座架上,电池仓的开口处设有阻止蓄电池掉出的挡板,多个蓄电池组之间电连接,蓄电池组之间连接有断路器。本实用新型蓄电池组采用电池仓结构,蓄电池安装在电池仓内,电池仓固定在电源机柜机架上,安装蓄电池时只需将蓄电池放置在电池仓上再推入,连接好挡板,然后连接好电缆和断路器;拆卸蓄电池时只需取下挡板,先断开断路器和电缆,再将蓄电池拉出即可,不仅可较好地固定蓄电池,而且可实现快速安装、拆卸的要求。

    一种车载电源蓄电池组并联用二极管模块的安装结构

    公开(公告)号:CN203254974U

    公开(公告)日:2013-10-30

    申请号:CN201320046294.2

    申请日:2013-01-29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T10/7005 Y02T10/7241 Y02T90/16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载通信设备供电领域,具体是一种车载电源蓄电池组并联用二极管模块的安装结构,包括两蓄电池组、两共阴极二极管模块组,各蓄电池组分别连接两共阴极二极管模块组,一个共阴极二极管模块组的共阴极连接直供电路,另一个共阴极二极管模块组的共阴极连接逆变电路,还包括有充电器散热器,所述共阴极二极管模块组至充电器散热器之间依次设有铜板和绝缘垫,所述共阴极二极管模块组与充电器散热器通过螺钉连接。本实用新型克服了现有技术中二极管模块的散热问题、绝缘问题,提供了一种安装维护方便的车载电源蓄电池组并联用二极管模块的安装结构。

    一种车载电源的直流输出过载智能保护装置

    公开(公告)号:CN203180486U

    公开(公告)日:2013-09-04

    申请号:CN201320046289.1

    申请日:2013-01-29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车载电源的直流输出过载智能保护装置,包括DC/DC转换器、二极管、蓄电池、驱动电路和控制面板;DC/DC转换器与二极管阴极连接,蓄电池与二极管阳极连接,二极管阴极还连接有滤波器,电压检测模块连接A/D转换器,电流检测模块连接比较控制电路,A/D转换器与比较控制电路之间设有单片机,单片机与驱动电路连接,驱动电路与固态继电器连接,单片机还连接有控制面板;本实用新型克服了现有技术中某个设备确实出现故障,进行过载保护后,必须关掉整个电源设备,重新开机才能恢复供电的缺陷,提供一种改进后的车载电源的直流输出过载智能保护装置,对某个设备自动过载保护后,可在故障清除、不关机的情况下重新人工恢复对该设备供电。

    车载电源机柜的控制面板

    公开(公告)号:CN203181447U

    公开(公告)日:2013-09-04

    申请号:CN201320046333.9

    申请日:2013-01-29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车载电源机柜的控制面板,包括面板主体,面板主体分为状态指示区和操作区。状态指示区内设有交流输入指示灯、蓄电池状态指示灯、单独充电指示灯、蓄电池反接指示灯、逆变模块指示灯、旁通指示灯、五路交流输出指示灯、三路直流输出指示灯、数码管、加电计时器和蓄电池电压表。状态指示区内的指示灯通过常亮、闪烁或熄灭来指示不同的状态;数码管显示电源机柜内部的工作温度,当出现故障时,显示故障代码,非常直观,有利于故障的快速定位和检修。操作区内设有电源机柜开关、单独充电按钮、输出恢复按钮、旁通输出按钮和静音按钮。

    一种车载电源机柜的大功率逆变器

    公开(公告)号:CN203180798U

    公开(公告)日:2013-09-04

    申请号:CN201320046286.8

    申请日:2013-01-29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B70/126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车载电源机柜的大功率逆变器,属于车载通信设备供电领域,包括升压电路,校正电路,逆变电路以及输出滤波电路,各级电路依次连接,所述升压电路采用多变换模块功率叠加模式、每一模块对应的变压器初级独立工作、次级直接串联的结构,校正电路串联在升压电路和逆变电路之间,升压电路和校正电路采用零电流关断和零电压开通软开关技术,逆变电路采用移相全桥软开关技术;本实用新型克服了现有技术中逆变器存在的带载能力差、变换效率低、逆变输出不稳定且可靠性差的技术缺陷,提供一种能提高大功率逆变电路带载能力,改善逆变输出的稳定性和可靠性的车载电源大功率逆变器。

    车载电源机柜的两级智能控制系统

    公开(公告)号:CN203172569U

    公开(公告)日:2013-09-04

    申请号:CN201320046332.4

    申请日:2013-01-29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载通信设备中电源机柜的两级智能控制系统,控制系统包括控制组合、交流电与蓄电池组、控制面板及与控制组合总线通信的直供组合、逆变组合和充电组合,控制组合为主控单元,负责收集和转发各组合信息,并通过控制面板实现状态显示及操作,各组合自主控制、独立工作。其中,控制组合包括主控制器,与主控制连接的按键,与主控制器控制连接的交流检测模块、温度检测模块、状态显示模块、温度显示模块、固态控制模块和通信接口转换模块。本实用新型克服了传统电源设备单级控制方式存在的智能化程度低、响应速度慢、控制精度差等缺陷。

    一种车载电源的三相与单相交流输出快速切换装置

    公开(公告)号:CN203180622U

    公开(公告)日:2013-09-04

    申请号:CN201320046334.3

    申请日:2013-01-29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车载电源的三相与单相交流输出快速切换装置,包括三相交流输入电路和逆变交流输入电路,三相交流通路和逆变交流通路上分别串联的固态继电器,串联在各通路中固态继电器与输出端之间的电流检测电路,并联在各通路的输入端与固态继电器之间的交流取样电路,并联在各通路中固态继电器与电流检测电路之间的电压检测电路;与电压检测电路、电流检测电路和交流取样电路相连的单片机,单片机控制的驱动电路。本装置采用固态继电器作为交流输出切换器件,利用微处理器完成对外供交流输入、蓄电池和逆变器输出状态的监测,并根据交流输出电流的大小,自动设置最佳切换时间,确保对通信设备的不间断供电,同时保证安全切换。

    一种能自动并联工作的车载电源蓄电池组合

    公开(公告)号:CN203180610U

    公开(公告)日:2013-09-04

    申请号:CN201320044798.0

    申请日:2013-01-28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能自动并联工作的车载电源蓄电池组合,属于车载电源技术领域,包括由依次连接的DC/DC模块、大功率固态继电器、蓄电池组、二极管模块所组成的工作组,以及充电控制模块,电池检测模块,直流接触器,直流供电组合和逆变供电组合;本实用新型克服了现有技术中车载电源只能提供两组蓄电池直接并联工作方式或两组蓄电池各自单独工作方式的缺陷,提供一种改进后的车载电源蓄电池组合,当其中一组蓄电池电压较低时,两组蓄电池在充电控制模块的作用下自动并联,延长供电时间,且通过二极管模块的单向导电性避免了电池并联时直接互灌影响放电效率的问题。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