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3647453B
公开(公告)日:2017-01-11
申请号:CN201310683493.9
申请日:2013-12-13
Applicant: 中南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10/56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CCM模式的微逆变器及其控制方法,该微逆变器采用通用ARM芯片STM32作为微逆变器控制系统的主控芯片,利用芯片的AD转换、定时器、温度传感器和内嵌Flash等固有功能,完成微逆变器AD转换、PWM波占空比控制,掉电保护和温度保护的要求,降低系统总成本;该控制方法使得微逆变器反激变换电路工作于CCM模式,减小开关频率,使得通用ARM芯片STM32的控制得以实现,同时降低开关损耗,减小对滤波器的要求,进一步降低系统成本,提高工作效率,实测最高效率可达94.63%。
-
公开(公告)号:CN102088192B
公开(公告)日:2013-01-02
申请号:CN201110050186.8
申请日:2011-03-02
Applicant: 中南大学
IPC: H02J3/3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10/56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单相单级电流型光伏并网逆变器及其控制方法,单相单级电流型光伏并网逆变器由直流侧电容C、变流模块和输出滤波器组成;直流侧电容与光伏电池相接;变流模块由1个直流电感L及5个反向阻断型功率开关组成,所述的5个反向阻断型功率开关分别为SWL、SWp1、SWp2、SWn1与SWn2;输出滤波器由电容Cf和电感Lf连接而成,电容Cf接变流模块的2个输出端。该单相单级电流型光伏并网逆变器以最少功率变换级数、最小无源元件参数,实现无变压器并具有升压功能的单相单级光伏并网逆变器。
-
公开(公告)号:CN103647453A
公开(公告)日:2014-03-19
申请号:CN201310683493.9
申请日:2013-12-13
Applicant: 中南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10/56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CCM模式的微逆变器及其控制方法,该微逆变器采用通用ARM芯片STM32作为微逆变器控制系统的主控芯片,利用芯片的AD转换、定时器、温度传感器和内嵌Flash等固有功能,完成微逆变器AD转换、PWM波占空比控制,掉电保护和温度保护的要求,降低系统总成本;该控制方法使得微逆变器反激变换电路工作于CCM模式,减小开关频率,使得通用ARM芯片STM32的控制得以实现,同时降低开关损耗,减小对滤波器的要求,进一步降低系统成本,提高工作效率,实测最高效率可达94.63%。
-
公开(公告)号:CN102931678B
公开(公告)日:2014-07-09
申请号:CN201210404801.5
申请日:2012-10-22
Applicant: 中南大学
IPC: H02J3/3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10/56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双交错反激式光伏并网微逆变器及其控制方法,包括直流侧电容、双反激变换器、换流桥和输出滤波器;双交错反激变换器的两个高频变压器均具有双副边绕组结构,既保证了任何时候系统工作在交错反激模式下,又降低了系统对高频变压器饱和电流和磁芯、输入输出电容和功率MOSFET额定电流的要求;换流桥仅采用两个晶闸管组成,采用“主动式”换流方法,在保证系统可靠性的前提下也兼顾并网电流波形质量;该双交错反激式光伏并网微逆变器能够无污染、高效地转换和传输能量,同时具有结构紧凑、成本低廉和可靠实用的特点。
-
公开(公告)号:CN102088192A
公开(公告)日:2011-06-08
申请号:CN201110050186.8
申请日:2011-03-02
Applicant: 中南大学
IPC: H02J3/3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10/56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单相单级电流型光伏并网逆变器及其控制方法,单相单级电流型光伏并网逆变器由直流侧电容C、变流模块和输出滤波器组成;直流侧电容与光伏电池相接;变流模块由1个直流电感L及5个反向阻断型功率开关组成,所述的5个反向阻断型功率开关分别为SWL、SWp1、SWp2、SWn1与SWn2;输出滤波器由电容Cf和电感Lf连接而成,电容Cf接变流模块的2个输出端。该单相单级电流型光伏并网逆变器以最少功率变换级数、最小无源元件参数,实现无变压器并具有升压功能的单相单级光伏并网逆变器。
-
公开(公告)号:CN118388463A
公开(公告)日:2024-07-26
申请号:CN202410479075.6
申请日:2024-04-21
Applicant: 中南大学
IPC: C07D405/06 , C07D405/04 , C07D317/1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三氟甲基酮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S1、先于反应瓶中加入反应底物,然后加入2‑三氟甲基‑1,3‑二氧戊环‑2‑乙酸作为自由基供体,之后加入反应溶剂,搅拌均匀后再加入二乙酰氧基碘苯作为自由基氧化剂;所述反应底物为烯烃或芳烃;S2、采用保护气体置换反应瓶中的空气,然后将反应混合液搅拌反应10~36 h;S3、反应完全后,先用乙酸乙酯稀释反应混合液,再用饱和NaHCO3水溶液洗涤,然后合并有机相溶液并旋蒸浓缩,最后通过硅胶柱层析纯化。本发明可通过自由基反应成功制备出三氟甲基酮类化合物,不仅反应条件温和、产率高,且制备成本低、安全性好,尤其是对反应底物的官能团具有较好兼容性。
-
公开(公告)号:CN102931678A
公开(公告)日:2013-02-13
申请号:CN201210404801.5
申请日:2012-10-22
Applicant: 中南大学
IPC: H02J3/3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10/56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双交错反激式光伏并网微逆变器及其控制方法,包括直流侧电容、双反激变换器、换流桥和输出滤波器;双交错反激变换器的两个高频变压器均具有双副边绕组结构,既保证了任何时候系统工作在交错反激模式下,又降低了系统对高频变压器饱和电流和磁芯、输入输出电容和功率MOSFET额定电流的要求;换流桥仅采用两个晶闸管组成,采用“主动式”换流方法,在保证系统可靠性的前提下也兼顾并网电流波形质量;该双交错反激式光伏并网微逆变器能够无污染、高效地转换和传输能量,同时具有结构紧凑、成本低廉和可靠实用的特点。
-
公开(公告)号:CN118005559A
公开(公告)日:2024-05-10
申请号:CN202410156314.4
申请日:2024-02-04
Applicant: 中南大学
IPC: C07D217/2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罗沙司他关键中间体的合成方法,以中间体4‑羟基‑7‑苯氧基异喹啉‑3‑羧酸甲酯I为起始原料,以四甲基乙二胺TMEDA作为甲基化试剂,并加入光催化剂混合于有机溶剂中,在光照条件下一步反应制备得到关键中间体IV,其结构式如下:#imgabs0#本发明提供的罗沙司他关键中间体的合成方法,具有发应条件温和、步骤简单、环境友好等特点。
-
公开(公告)号:CN204343163U
公开(公告)日:2015-05-20
申请号:CN201420804284.5
申请日:2014-12-18
Applicant: 中南大学
IPC: E01D19/12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U形与J形组合加劲肋正交异性板,由桥面板与组合加劲肋构成。组合加劲肋为U形加劲肋与J形加劲肋组合而成;U形加劲肋的顶部与桥面板单边角焊连接成整体,J形加劲肋与U形加劲肋底部双边对接角焊形成整体正交异性桥面板。本结构与传统的U形加劲肋正交异性板相比,可以有效改善正交异性板的整体刚度,提高承载能力,同时也提高了抗疲劳性能;通过减小U肋的开口宽度和高度,增加J形加劲肋,可有效提高加劲肋的局部稳定性和正交异性板的整体稳定性。
-
公开(公告)号:CN222295046U
公开(公告)日:2025-01-03
申请号:CN202420180379.8
申请日:2024-01-25
Applicant: 湖南省交通规划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 , 中南大学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便于预制桥墩装配的现浇桩基结构,包括现浇桩基本体和对接组件,所述对接组件包括竖向对接筒体,竖向对接筒体的内腔填充有与现浇桩基本体的混凝土同等强度的混凝土填芯,竖向对接筒体包括预埋在现浇桩基本体内部的下预埋段和向上凸伸出现浇桩基本体的顶面且用于与预制墩柱相对接的上对接段;对接组件还包括环形对接板,环形对接板连接在竖向对接筒体的外周壁的中部,环形对接板位于现浇桩基本体的顶部,环形对接板将竖向对接筒体从高度方向上分隔成上对接段和下预埋段,环形对接板的顶面与预制墩柱的底面相对接。本申请能够实现现浇桩基和预制墩柱的快速化装配,且装配后具有强节点弱构件的优点。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