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2589484A
公开(公告)日:2021-04-02
申请号:CN202011266145.8
申请日:2020-10-30
Applicant: 中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车削、镗削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车床或镗床的孔加工方法,可提高车床、镗床的加工能力。该方法包括加工装置,有切削刃部分、支撑部分。切削刃部分位于工件孔内。支撑部分的直径小于或等于孔的直径,支撑部分沿圆周分布有几个楔形凸起,楔形凸起与已加工深孔内壁形成楔形空间;有切削液流向楔形空间,形成具有压力的楔形油膜。液力调节装置包括定位件,螺杆、支座;螺杆上有不同导程的螺纹。液体或气体使切屑排到孔外。加工方法的步骤:第一,装配加工装置;第二,将加工装置、工件安装于机床;第三,使切削刃相对于工件旋转。本发明液体的力量大,自定心精度高,自纠偏效果好,能吸收振动,液力大小便于估算。
-
公开(公告)号:CN118514350A
公开(公告)日:2024-08-20
申请号:CN202310888447.6
申请日:2023-07-19
Applicant: 中国航天科工飞航技术研究院(中国航天海鹰机电技术研究院) , 中北大学
IPC: B29C69/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柔性声学超材料的制作方法及超材料单元。该方法包括:确定Helmholtz超材料共振腔腔芯尺寸,Helmholtz超材料共振腔一个面的中心位置设置入射孔,与设置入射孔的面相对的面设置为开口;根据Helmholtz超材料共振腔腔芯尺寸制备腔芯模具;将腔芯模具浸入到融化的蜡液中,使腔芯模具表面均匀覆盖一层蜡膜;向腔芯模具空隙部分倒入混合完全的硅橡胶溶液,静置第一预定时间;在硅橡胶溶液完全固化后,连同腔芯模具整体放入预定温度的热水中进行水浴脱模,得到Helmholtz超材料共振腔;在将要装配Helmholtz超材料共振腔的基板上表面倒入混合完全的硅橡胶溶液;静置第二预定时间,将Helmholtz超材料共振腔的开口放置于粘接有半凝固状态硅橡胶的基板上,待完全固化后,得到超材料结构。
-
公开(公告)号:CN112648921B
公开(公告)日:2024-10-15
申请号:CN201910991809.8
申请日:2019-10-13
Applicant: 中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机械制造领域,具体涉及孔类零件检测仪与孔检测方法。主要用于检测孔轴线直线度等形位误差及其它质量指标。检测仪包括基准部分、驱动部分、探测部分、光学部分、运算显示部分。带孔工件相对于基准移动;探测部分与孔壁接触或与孔壁之间有气膜,可绕支点摆动。光斑随带孔工件运动而变化。运算显示部分能显示光斑位置变化或其变换后的信息。光线与孔的中心线同轴或不同轴,探测杆、探测头上可设置孔,探测头与被测工件的孔壁形成环形楔形空间。孔检测方法包括孔检测仪器,步骤如下:第一步,放置带孔工件,并发出光线;第二步,使带孔工件或探测部分沿基准部分移动;第三步,根据光斑信息求孔形状位置误差或尺寸误差或粗糙度。
-
公开(公告)号:CN112589484B
公开(公告)日:2024-07-16
申请号:CN202011266145.8
申请日:2020-10-30
Applicant: 中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车削、镗削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车床或镗床的孔加工方法,可提高车床、镗床的加工能力。该方法包括加工装置,有切削刃部分、支撑部分。切削刃部分位于工件孔内。支撑部分的直径小于或等于孔的直径,支撑部分沿圆周分布有几个楔形凸起,楔形凸起与已加工深孔内壁形成楔形空间;有切削液流向楔形空间,形成具有压力的楔形油膜。液力调节装置包括定位件,螺杆、支座;螺杆上有不同导程的螺纹。液体或气体使切屑排到孔外。加工方法的步骤:第一,装配加工装置;第二,将加工装置、工件安装于机床;第三,使切削刃相对于工件旋转。本发明液体的力量大,自定心精度高,自纠偏效果好,能吸收振动,液力大小便于估算。
-
公开(公告)号:CN112845666A
公开(公告)日:2021-05-28
申请号:CN201911153505.0
申请日:2019-11-12
Applicant: 中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机械加工领域,具体涉及孔检测与矫正装备及检测和矫正方法。包括检测设备、矫直设备、检测方法、校直方法。当设备相对于基准部分运动时,探测部分绕支点运动,由光斑及其变化信息获得孔的直线度。专用加力器力的大小与孔轴线的误差有关。采用最小包容区域法或最小二乘法或两端点连线法或转动惯量法求孔直线度。转动惯量法的步骤包括:建立坐标系OXYZ;将测点赋予质量和刚化;求刚体转动惯量、惯性积、惯性矩阵及其对角阵、主惯性坐标系O′X′Y′Z′;投影求直线度。矫直方法的步骤包括:求孔的直线度;加力矫直;重复检测与加力。本发明采用了光学放大原理,降低了探测部分绕自身轴线旋转带来的误差,摩擦小,可用于大、小直径孔。
-
公开(公告)号:CN112648921A
公开(公告)日:2021-04-13
申请号:CN201910991809.8
申请日:2019-10-13
Applicant: 中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机械制造领域,具体涉及孔类零件检测仪与孔检测方法。主要用于检测孔轴线直线度等形位误差及其它质量指标。检测仪包括基准部分、驱动部分、探测部分、光学部分、运算显示部分。带孔工件相对于基准移动;探测部分与孔壁接触或与孔壁之间有气膜,可绕支点摆动。光斑随带孔工件运动而变化。运算显示部分能显示光斑位置变化或其变换后的信息。光线与孔的中心线同轴或不同轴,探测杆、探测头上可设置孔,探测头与被测工件的孔壁形成环形楔形空间。孔检测方法包括孔检测仪器,步骤如下:第一步,放置带孔工件,并发出光线;第二步,使带孔工件或探测部分沿基准部分移动;第三步,根据光斑信息求孔形状位置误差或尺寸误差或粗糙度。
-
公开(公告)号:CN112642881A
公开(公告)日:2021-04-13
申请号:CN201910986587.0
申请日:2019-10-13
Applicant: 中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机械加工领域,具体涉及孔矫正装备与矫正方法。矫正装备包括检测设备、矫直设备。检测设备有基准部分、驱动部分、探测部分、光学部分、运算显示部分。带孔工件相对于基准部分移动,通过探测部分绕支点的运动、由光斑及其变化信息获得孔的直线度。在矫直设备上分布有多个专用加力器,力的大小与各部位的误差有关。矫直方法的步骤为:第一,带孔工件运动,探测部分绕支点转动;显示光斑位置与孔的直线度;第二,加力器加力矫直,力的大小与误差有关。第三,多次检测与加力。所采用的方式有冷矫直或热矫直。本发明采用了光学放大原理,降低了探测部分绕自身轴线旋转带来的误差,检测与矫直精度高,摩擦小,可用于大、小直径孔。
-
公开(公告)号:CN214444669U
公开(公告)日:2021-10-22
申请号:CN202022619474.8
申请日:2020-10-30
Applicant: 中北大学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车削、镗削领域,具体涉及可用于车床或镗床的加工装置,用于提高车床、镗床的加工能力。该装置包括切削刃部分、支撑部分,切削刃部分安装于支撑部分的末端或中间,位于工件孔内。支撑部分的直径小于或等于孔的直径,支撑部分沿圆周分布有几个楔形凸起,楔形凸起与已加工深孔内壁形成楔形空间;楔形凸起的最高点与最低点以直线或曲线连接;切削液流向楔形空间,从大间隙流入,小间隙流出,或轴向泄漏,形成具有压力的楔形油膜。液体或气体使切屑排到孔外。液力大小便于估算,根据需要可以调节。调节装置包括定位件,螺杆、支座;螺杆上有不同导程的螺纹。液体的力量大,自定心精度高,自纠偏效果好,能吸收振动。
-
公开(公告)号:CN211161280U
公开(公告)日:2020-08-04
申请号:CN201921741650.6
申请日:2019-10-13
Applicant: 中北大学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机械加工领域,具体涉及矫孔装备,包括检测设备、矫直设备。检测设备有基准部分、驱动部分、探测部分、光学部分、运算显示部分。带孔工件相对于基准部分移动,通过探测部分绕支点的运动、由光斑及其变化信息获得孔的直线度。在矫直设备上分布有多个专用加力器,力的大小与各部位的误差有关。有对工件加热的装置或没有加热装置。检测过程中光斑稳定,具有放大误差的作用,分辨率高。探测头的位移可以等于光发射装置的位移,不受探测杆的变形的影响。可以防止探测头绕自身轴线旋转,或减小旋转的不良影响。可测量小直径孔。采用顺锥,利于减少探测头的偏心。检测受外界光的干扰少。气压油雾润滑,摩擦磨损小。(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号:CN210464374U
公开(公告)日:2020-05-05
申请号:CN201921752018.1
申请日:2019-10-13
Applicant: 中北大学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机械制造领域,具体涉及孔检测仪器。主要用于检测孔轴线直线度等形位误差及其它质量指标。检测仪包括基准部分、驱动部分、探测部分、光学部分、运算显示部分。带孔工件相对于基准移动;探测部分与孔壁接触或与孔壁之间有气膜,可绕支点摆动。光斑随带孔工件运动而变化。运算显示部分能显示光斑位置变化或其变换后的信息。光线与孔的中心线同轴或不同轴。探测杆、探测头上可设置孔,探测头与被测工件的孔壁能形成环形楔形空间,自动定位于被测孔的中心。光斑稳定,分辨率高,受探测杆变形或绕自身轴线旋转影响小。可测量小直径孔。受外界光的干扰少。油雾或气体能使探测头与孔壁的摩擦磨损减少。(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