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低温固结的金属-纤维包覆FBG传感器封装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14324178A

    公开(公告)日:2022-04-12

    申请号:CN202111485254.3

    申请日:2021-12-07

    Applicant: 中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为一种基于低温固结的金属‑纤维包覆FBG传感器封装结构,属于结构监测制造领域。本发明包括由下而上叠置设置的金属支撑层、金属封装层和金属防护层;金属封装层中水平均布排列设置有多个传感器件,传感器件包括由镀镍碳纤维包覆的光纤光栅传感器,镀镍碳纤维与光纤光栅传感器通过低熔点金属粘连并真空热压。本发明封装结构设计科学,造价便宜,便于维护,可以作为智能金属构件的一层原材料,在真空、低温、低压的条件下进行热压不会对光纤的涂覆层造成损伤,故可实现大面积封装,多根多点式光纤光栅传感器封装后形成网络式传感阵列,可以对金属构件的多点损伤同时进行检测与反馈,对于轻量化智能金属构件的研制具有很大意义。

    高氮钢/FeAl金属间化合物微叠层复合材料超塑成形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706494A

    公开(公告)日:2021-04-27

    申请号:CN202011390681.9

    申请日:2020-12-02

    Applicant: 中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为一种高氮钢/FeAl金属间化合物微叠层复合材料超塑成形方法,属于超塑性成型技术领域。本方法先是采用高碳钢板、铝箔材通过包套真空复合轧制得到复层板胚,然后将复层板胚进行热压扩散处理得到高氮钢/FeAl金属间化合物微叠层复合材料,接着使用超塑性成形技术处理得到复杂曲面的微叠层复合材料。本发明利用独特的箔‑箔交叠复合轧制+扩散反应工艺获得界面结合强度高的高氮钢/FeAl金属间化合物微叠层复合材料,利用FeAl金属间化合物相的超塑性变形,获得具有复杂曲面结构的金属间化合物复合装甲,为满足未来针对新型攻击武器防护所迫切需要的高性能装甲防护结构的设计制造提供技术支撑。

    高过载环境中工作的传感器封装防护结构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259510A

    公开(公告)日:2021-01-22

    申请号:CN202011146346.4

    申请日:2020-10-23

    Applicant: 中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为一种高过载环境中工作的传感器封装防护结构及其制备方法,属于传感器封装技术领域。该结构包括由上而下依次连接的叠层冲击防护板、多孔缓冲板、叠层防护底板和封装盖板,叠层防护底板的底面中心位置处开设有封装槽室,封装槽室内的中央处固定有传感芯片,封装槽室侧边设有引线通道,传感芯片的引线从引线通道引出,封装槽室内填充有环氧高分子材料,封装槽室的槽口固定有槽室盖板。本发明传感器封装防护结构设计科学、结构新颖、使用方便、维护简单,采用金属间化合物基叠层板作为保护层,使用金属梯度蜂窝多孔材料作为缓冲层,构成一种防护加缓冲的双重保护体系的封装结构,可以有效保证传感器在高过载环境中的正常工作。

    高过载环境中工作的传感器封装防护结构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259510B

    公开(公告)日:2022-11-22

    申请号:CN202011146346.4

    申请日:2020-10-23

    Applicant: 中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为一种高过载环境中工作的传感器封装防护结构及其制备方法,属于传感器封装技术领域。该结构包括由上而下依次连接的叠层冲击防护板、多孔缓冲板、叠层防护底板和封装盖板,叠层防护底板的底面中心位置处开设有封装槽室,封装槽室内的中央处固定有传感芯片,封装槽室侧边设有引线通道,传感芯片的引线从引线通道引出,封装槽室内填充有环氧高分子材料,封装槽室的槽口固定有槽室盖板。本发明传感器封装防护结构设计科学、结构新颖、使用方便、维护简单,采用金属间化合物基叠层板作为保护层,使用金属梯度蜂窝多孔材料作为缓冲层,构成一种防护加缓冲的双重保护体系的封装结构,可以有效保证传感器在高过载环境中的正常工作。

    具有损伤反馈功能的智能防护装甲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781446A

    公开(公告)日:2021-05-11

    申请号:CN202011590703.6

    申请日:2020-12-29

    Applicant: 中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为一种具有损伤反馈功能的智能防护装甲及其制备方法,属于智能装甲防护技术领域。该防护装甲包括叠层防护板以及均匀分布在叠层防护板中的传感单元系统,传感单元系统由单层多根、多层多根,相邻间距小于侵彻内径的光导纤维排布而成,均匀分布在叠层防护板中,光导纤维被叠层防护板覆盖的部分有金属镀层,外露部分接入由光谱仪组成的传感信号检测系统中。本发明具有损伤深度反馈功能的智能防护装甲设计科学、结构新颖、使用方便,采用铁/铝基非晶叠层复合材料防护板作为金属叠层防护板,二氧化硅光导纤维作为传感单元,通过检测整体光导纤维的运转情况,可以实时反馈损伤深度。

    具有损伤反馈功能的智能防护装甲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781446B

    公开(公告)日:2023-05-12

    申请号:CN202011590703.6

    申请日:2020-12-29

    Applicant: 中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为一种具有损伤反馈功能的智能防护装甲及其制备方法,属于智能装甲防护技术领域。该防护装甲包括叠层防护板以及均匀分布在叠层防护板中的传感单元系统,传感单元系统由单层多根、多层多根,相邻间距小于侵彻内径的光导纤维排布而成,均匀分布在叠层防护板中,光导纤维被叠层防护板覆盖的部分有金属镀层,外露部分接入由光谱仪组成的传感信号检测系统中。本发明具有损伤深度反馈功能的智能防护装甲设计科学、结构新颖、使用方便,采用铁/铝基非晶叠层复合材料防护板作为金属叠层防护板,二氧化硅光导纤维作为传感单元,通过检测整体光导纤维的运转情况,可以实时反馈损伤深度。

    一种基于数据挖掘的污水处理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5565608A

    公开(公告)日:2016-05-11

    申请号:CN201610074036.3

    申请日:2016-02-03

    Applicant: 中北大学

    Inventor: 刘忠宝 赵文娟

    Abstract: 本发明基于数据挖掘的污水处理系统;依次包括进水管、调节池、厌气池、曝气池、膜生物反应池、膜组件、污泥池、储水池;进水管中的污水注入调节池中,调节池底部设置有第一潜污泵,膜组件设置在膜生物反应池中,膜生物反应池底部设置有第二潜污泵,膜组件连接抽吸泵,抽吸泵将膜组件过滤后的污水输送到储水池中;其特征在于厌气池的上部被隔板分割,隔板的一侧设置有过滤区,隔板的另一侧通过连接口连通曝气池;曝气池中部设置有上曝气管,曝气池底部设置有下曝气管,下曝气管和上曝气管连接鼓风机;曝气池的上部通过过滤墙连通膜生物反应池;膜生物反应池底部设置有第三潜污泵,膜组件的两侧设置有曝气板。

    一种基于数据挖掘的污水处理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5565608B

    公开(公告)日:2017-11-10

    申请号:CN201610074036.3

    申请日:2016-02-03

    Applicant: 中北大学

    Inventor: 刘忠宝 赵文娟

    Abstract: 本发明基于数据挖掘的污水处理系统;依次包括进水管、调节池、厌气池、曝气池、膜生物反应池、膜组件、污泥池、储水池;进水管中的污水注入调节池中,调节池底部设置有第一潜污泵,膜组件设置在膜生物反应池中,膜生物反应池底部设置有第二潜污泵,膜组件连接抽吸泵,抽吸泵将膜组件过滤后的污水输送到储水池中;其特征在于厌气池的上部被隔板分割,隔板的一侧设置有过滤区,隔板的另一侧通过连接口连通曝气池;曝气池中部设置有上曝气管,曝气池底部设置有下曝气管,下曝气管和上曝气管连接鼓风机;曝气池的上部通过过滤墙连通膜生物反应池;膜生物反应池底部设置有第三潜污泵,膜组件的两侧设置有曝气板。

    基于模糊大间隔最小球分类的恒星光谱离群数据挖掘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5718941B

    公开(公告)日:2017-06-27

    申请号:CN201610031687.4

    申请日:2016-01-18

    Applicant: 中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模糊大间隔最小球分类的恒星光谱离群数据挖掘方法,首先选取训练样本集,然后构建基于模糊大间隔最小球分类模型,接着定义决策函数,最后利用决策函数对测试样本集进行类别判定。在该模型中,模糊技术的引入保证将样本区别对待,这样便减少噪声点和奇异点对分类结果的影响。本发明基于模糊最大间隔最小球模型对离群点较为敏感,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已有分类方法在特殊天体发现方面的不足,为特殊天体发现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