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混流式风扇的提升磁极绕组冷却效果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628323B

    公开(公告)日:2025-05-09

    申请号:CN202510168664.7

    申请日:2025-02-1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混流式风扇的提升磁极绕组冷却效果的方法,属于高转速、大容量水轮发电机和抽水蓄能发电电动机冷却技术领域;通过磁轭两端设置混流式风扇,将冷却风分为冷却磁极端部线圈的径向冷却风和进入磁极极间外表面的轴向冷却风;相邻两磁极绕组之间构成极间外表面通风冷却空间,在极间外表面通风冷却空间设置呈轴向布置的极间通风分区板,使极间通风分区板与磁极绕组外表面构成分隔的轴向通风风道;从而保证磁极绕组极间区域无法采用径向通风冷却的高转速、大容量水轮发电机和抽水蓄能发电电动机的转子磁极绕组冷却,并解决了传统结构迎风面和背风面冷却效果差异大的问题。

    一种用于降低磁极线圈背风面和迎风面温差的装置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652003A

    公开(公告)日:2025-03-18

    申请号:CN202510168655.8

    申请日:2025-02-1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高转速、大容量水轮发电机和抽水蓄能发电电动机冷却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降低磁极线圈背风面和迎风面温差的装置及方法;本装置包括极间分区隔板;在极间分区隔板的中部区域沿轴向方向开设轴向均压腔;轴向均压腔上开设中间导向通风孔,且轴向均压腔与侧边导向通风孔连通;侧边导向通风孔与中间导向通风孔均沿极间分区隔板的轴向方向错位布置;极间分区隔板背风侧开设的侧边导向通风孔数量大于迎风侧开设的侧边导向通风孔数量;极间分区隔板背风侧的每个侧边导向通风孔轴向长度小于迎风侧的每个侧边导向通风孔轴向长度;本发明实现了冷却风的风量大小以及进风位置的调整,更好的降低了磁极线圈背风面和迎风面的温差。

    一种用于改善磁极线圈温差的混合通风冷却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628322A

    公开(公告)日:2025-03-14

    申请号:CN202510168658.1

    申请日:2025-02-1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高转速、大容量水轮发电机和抽水蓄能发电电动机冷却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用于改善磁极线圈温差的混合通风冷却方法;本方法从磁轭通冷却风,冷却风分为三路;第一路冷却风到达磁极极间通风盒子,进入磁极线圈径向风道,经过磁极线圈周向风道,到达极间径向风道;第二路冷却风分为两部分冷却风,第一部分冷却风直接进入到极间径向风道,第二部分冷却风进入磁极线圈径向风道,经过磁极线圈周向风道,到达极间径向风道;第三路冷却风分为第三部分冷却风和第四部分冷却风,第三部分冷却风进入磁极端部径向风道,第四部分冷却风进入极间轴向风道;本发明实现了对磁极线圈的全方位冷却,改善磁极线圈整体温差水平,提升磁极线圈温升均匀性。

    一种凸极同步电机转子阻尼绕组连接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15967210A

    公开(公告)日:2023-04-14

    申请号:CN202310049839.3

    申请日:2023-02-0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凸极同步电机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凸极同步电机转子阻尼绕组连接结构,包括阻尼环板、磁极压板、磁极铁芯、磁轭、磁极拉紧螺杆和阻尼环内连接片,所述阻尼环板内嵌于磁极压板内,通过磁极拉紧螺杆压紧在磁极压板和磁极铁芯之间;所述阻尼环内连接片位于磁极内侧,两端分别固定于磁极压板和磁轭上。通过本连接结构,能有效避免阻尼环板及其阻尼环内连接片产生有害变形的问题,阻尼环连接结构更加安全。

    一种基于5G通信和边缘计算的柔性化自动化叠片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4443299A

    公开(公告)日:2022-05-06

    申请号:CN202210083497.2

    申请日:2022-01-2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5G通信和边缘计算的柔性化自动化叠片系统,涉及定子铁芯叠装领域,包括5G通信模块、边缘计算数据中心、叠装主控系统和执行控制器,边缘计算数据中心包含执行程序库、主控系统库和产品切换模块;产品切换模块负责根据生产任务和设备使用状态自动匹配确定系统编号,自动分配任务,下发系统程序,实现叠装产品自动切换;执行程序库负责执行控制器的程序备份更新管理;主控系统库负责叠装主控系统的备份更新管理,叠装主控系统和执行控制器的程序更新后,根据叠片任务,自动进行叠片生产,本发明具有周期短,成本低的特点,可充分利用5G网络提高的低时延、高速率以及强大的边缘计算能力,完成以5G边缘计算实现柔性化自动叠片。

    一种电刷投退控制方法及其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6026844A

    公开(公告)日:2016-10-12

    申请号:CN201610346394.5

    申请日:2016-05-2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2P25/12 H01R39/58 H02K13/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刷投退控制方法,包括电刷、电刷电流及状态传感器、电刷投退控制系统以及电刷投退执行机构,所述电刷的投退控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第一步,通过电刷电流及状态传感器监测电刷总电流和当前投入电刷的数量;第二步,通过电刷投退控制系统分析和计算是否需要投入或退出电刷以及投入或退出电刷的数量;第三步,通过电刷投退执行机构控制投退电刷动作。本发明能监测电刷投入状态,包括总电流和电刷投入数量,分析并控制执行机构进行投退电刷动作,使投入的电刷始终工作在优选电流密度状态下,对电刷的保护为“主动式”;使得电机更加自动化、智能化。

    一种长铁心低速风电电机气隙绕流式通风冷却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561278B

    公开(公告)日:2025-05-02

    申请号:CN202510113118.3

    申请日:2025-01-2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长铁心低速风电电机气隙绕流式通风冷却方法,属于风力发电机技术领域,包括以下步骤:S1、在定子的铁心内径侧设置带通风空腔的定子机座,在定子和转子之间设置气隙;S2、通过冷却风机将冷却空气通入定子机座的冷风区的冷风腔体中;S3、冷却空气依次经冷风腔体和定子铁心通风道进入气隙中,再经定子铁心通风道进入定子机座的热风区的热风腔体中,对定子的铁心及嵌于定子铁心槽内的定子线圈进行冷却。本发明通过气隙绕流通风冷却方式,不仅可以大幅提升周向冷却风量均匀性,同时通过定子铁心通风道的风速在轴向上的分布较传统结构更加均匀,利于大幅提升电机冷却效果。

    一种提升高海拔长铁心永磁直驱风电电机定子冷却效果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906210A

    公开(公告)日:2025-04-29

    申请号:CN202510115863.1

    申请日:2025-01-2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提升高海拔长铁心永磁直驱风电电机定子冷却效果的方法,涉及永磁直驱风电电机通风冷却技术领域,冷却空气在环形空间对定子线圈的非驱动端冷却;分为两路,一路冷却空气从第一进风腔流向对应定子铁心上的径向通风通道,进入气隙,再从气隙流向第一出风腔对应定子铁心上的径向通风通道,进入第一出风腔,然后流向第二空间;另一路冷却空气从第一空间流向第四空间对定子线圈的驱动端冷却,从第二进风腔流向对应定子铁心上的径向通风通道,进入气隙,再从气隙流向第二出风腔对应定子铁心上的径向通风通道,进入第二出风腔,流向第三空间至第二空间,本发明冷却空气流动路径使每一段定子铁心得到更充足的冷却空气,降温效果显著。

    一种高海拔长铁心永磁风电电机定子分区冷却的定子机座

    公开(公告)号:CN119906196A

    公开(公告)日:2025-04-29

    申请号:CN202510115926.3

    申请日:2025-01-2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海拔长铁心永磁风电电机定子分区冷却的定子机座,属于永磁直驱风电电机技术领域;第一通风管道连通第一均压腔,第一均压腔连通非驱端出风空间连通第五空间;第二通风管道连通第三均压腔连通驱动端出风空间连通第三空间,第三空间连通第五空间;第三通风管道连通第二均压腔连通进风腔连通第一出风腔和第二出风腔;第一出风腔连通第一空间连通第二空间连通第五空间;第二出风腔连通第二空间连通第五空间,三冷却路径汇集第五空间连通出风管道。本发明构建了风电电机的三条冷却空气道,能大大减小定子铁心通风道风量的差异,使每一铁心段及处于每一铁心段处的定子线圈得到充足的空气冷却,提升冷却效果。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