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4584972B
公开(公告)日:2025-02-25
申请号:CN202210202540.2
申请日:2022-03-03
Applicant: 东南大学
IPC: H04W12/03 , H04W12/122 , H04B7/0456 , H04B7/0426 , H04B7/06 , H04B7/14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伪噪声的智能反射面系统的安全通信方法,包括:基站获得合法用户的统计信道状态信息,并根据该信道信息设计发射预编码矩阵和伪噪声矩阵;基站由相应的预编码矩阵和伪噪声矩阵计算系统遍历安全速率的下界,并通过硬件链路传送给智能反射面;最后基站和智能反射面交替优化发射端伪噪声功率分配因子和反射相移波束,直至安全速率收敛。本发明中伪噪声功率分配因子和反射相移波束的优化只依赖于合法用户的统计信道信息,适用于无法获取窃听者信道状态信息的场景,提高了系统的安全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5062667B
公开(公告)日:2024-07-16
申请号:CN202210759625.0
申请日:2022-06-29
Applicant: 东南大学
IPC: G06F18/10 , G06F18/213 , G06F18/214 , G06F18/2415 , G06N3/0464 , G06N3/084 , G06N3/098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解耦合表征的信道鲁棒射频指纹学习与提取方法,包括:接收机过采样接收有线或无线信号,通过下变频得到全部基带信号构造包含有限传输环境的训练数据集;进行解耦合表征学习,将信号分解成前景表征和背景表征,并利用这两部分表征实现对信号的重建;利用解耦合表征对训练集中的信号进行背景表征交换,以合成增广信号来模拟各种信道环境下发射设备所发射的信号;利用训练集中的原始信号与增广信号对射频指纹提取器进行训练,迫使射频指纹提取器忽略信号的背景差异从而使得所提取的指纹具有信道鲁棒的特性,对未见过设备和未见过传输环境依然具有泛化能力以及高可分性。
-
公开(公告)号:CN117411748A
公开(公告)日:2024-01-16
申请号:CN202311395336.8
申请日:2023-10-25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联合信道估计、相噪补偿和信号检测的半盲OFDM接收方法。该方法首先根据相位噪声模1约束与待检测信号映射约束,构建带约束的联合信道估计、相位噪声补偿和信号检测的目标函数。接着在给定相位噪声和待检测信号的条件下得到了最佳的信道估计,并将此估计值带回到原优化目标,得到更新后的目标函数。随后通过引入惩罚项、惩罚因子及辅助变量,构建了优化目标的增广拉格朗日函数,并利用使用交叉方向乘子法(ADMM)以及最大化最小化(MM)算法求解对应的优化问题。在满足迭代终止条件时得到信道、相位噪声以及发射信号的联合估计值。本发明从优化目标上保证了性能的最优性,并且可以有效节约导频开销,从而提升频谱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7318887A
公开(公告)日:2023-12-29
申请号:CN202311239204.6
申请日:2023-09-25
Applicant: 东南大学
IPC: H04L1/00 , G01V3/12 , H04L27/26 , H04B7/041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考虑杂波干扰的MIMO‑OFDM目标检测方法与系统。针对一个OFDM帧上多符号和多载波的特点,本发明首先联合一个子载波上所有的接收符号,采用分组的方法将所有子载波分为若干组,对一个子载波一个符号,建立目标不存在与存在的接收信号模型;然后利用广义似然比检验方法,计算出每组子载波的杂波协方差矩阵与目标响应信道的最大似然估计值;再根据每组子载波未知参数的最大似然估计值,计算出OFDM帧上所有子载波的检验统计量;最后基于离线训练得到的检测阈值,与检验统计量比较判断目标是否存在。本发明方法在MIMO‑OFDM目标检测中考虑杂波干扰的统计特性,与传统能量检测器相比实现了更高的正确检测概率,并且能够在硬件平台上达到理想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16088791A
公开(公告)日:2023-05-09
申请号:CN202211440898.5
申请日:2022-11-17
Applicant: 东南大学
IPC: G06F7/48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分块的浮点数并行化加法运算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基于IEEE754的浮点数表示方式,设计一种可以分块的低精度存储方式,能够通过自定义浮动块位数来对浮点数的尾数部分进行分块,利用FPGA能够并行处理的特点,在尾数求和过程中,同时对加数存储池各个列表中的浮动块进行加法运算,从而达到提升计算效率的作用。本发明实现简单,能够在计算误差基本不变的情况下,有效降低计算复杂度,减少计算所产生的时延,大幅提升计算的效率,并且能够调整分块位数,根据具体应用需求,权衡性能与精度。
-
公开(公告)号:CN116028012A
公开(公告)日:2023-04-28
申请号:CN202310150953.5
申请日:2023-02-22
Applicant: 东南大学
IPC: G06F7/5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FPGA的浮点数并行化乘法运算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基于IEEE754不同精度下的表示,设计一种可以分块的低精度存储方式,其中包括指数块与浮动块的设计;然后设计任意可变位数的浮动块定点加法,通过乘法池的方式实现可变位数的浮动块定点乘法;接着利用FPGA,通过异或运算与定点加法,得到被乘数和乘数之间符号位与指数位的乘法计算结果,通过定点乘法,得到被乘数和乘数尾数位的乘法计算结果;最后将所得的乘法计算结果规格化。本发明能够有效的应用于存内计算当中,随着分块数量增多,可以显著降低数据的计算时延,并且可变的精度可以提升计算的灵活度。
-
公开(公告)号:CN111182582B
公开(公告)日:2023-04-07
申请号:CN201911405604.3
申请日:2019-12-30
Applicant: 东南大学
IPC: H04W28/02 , H04B17/39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面向移动边缘计算的多任务分布式卸载方法,包括:根据无线信道状态信息,计算移动台到各个计算接入点的上和下行传输速率;将联合优化系统延时和能耗的多任务卸载策略问题建立为数学优化问题;将数学优化问题转化为最小化交叉熵问题;利用交叉熵学习的方法进行迭代求解,得到最优接入概率以及最优卸载策略;根据最优卸载策略,用户将任务经不同信道分别卸载到相应的计算接入点完成计算,计算后接入点将计算结果重新传回用户。本发明适用于多链路移动边缘计算系统,通过并行处理被分配到各个计算接入点的计算任务,提高了用户的资源利用效率,降低了计算复杂度;基于模型的交叉熵机器学习方法,提高了决策方法的鲁棒性和准确性。
-
公开(公告)号:CN115062667A
公开(公告)日:2022-09-16
申请号:CN202210759625.0
申请日:2022-06-29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解耦合表征的信道鲁棒射频指纹学习与提取方法,包括:接收机过采样接收有线或无线信号,通过下变频得到全部基带信号构造包含有限传输环境的训练数据集;进行解耦合表征学习,将信号分解成前景表征和背景表征,并利用这两部分表征实现对信号的重建;利用解耦合表征对训练集中的信号进行背景表征交换,以合成增广信号来模拟各种信道环境下发射设备所发射的信号;利用训练集中的原始信号与增广信号对射频指纹提取器进行训练,迫使射频指纹提取器忽略信号的背景差异从而使得所提取的指纹具有信道鲁棒的特性,对未见过设备和未见过传输环境依然具有泛化能力以及高可分性。
-
公开(公告)号:CN110113752B
公开(公告)日:2022-07-01
申请号:CN201910314892.5
申请日:2019-04-18
Applicant: 东南大学
IPC: H04W12/03 , H04W12/041 , H04L9/08 , H04B7/045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信道稀疏性测量的毫米波安全通信方法,包括:测量毫米波信道矩阵在角度域和功率域的稀疏性;计算系统的可达安全速率;根据安全速率选择合适的信源编码和调制方案,在发送端进行数字‑模拟混合预编码;发送端将信道主径与有限的射频链路相连以传输私密信号,同时通过非主径传输伪噪声,在合法用户和窃听端恢复出发送信号。本发明提供的基于信道稀疏性测量的毫米波安全通信方法能够实现安全通信,且其算法简单,容易实现,对毫米波大规模天线安全通信的设计与实现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因通过毫米波信道的非主径传输伪噪声,且由于非主径衰减严重,使其在对窃听者产生严重干扰的同时,几乎不对合法用户产生任何影响。
-
公开(公告)号:CN114501429A
公开(公告)日:2022-05-13
申请号:CN202210136141.0
申请日:2022-02-15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智能反射表面通信系统的保密中断概率评估方法,包括:首先,合法用户根据收到的来自智能反射表面的信号,建立合法用户的累积分布函数分析模型;然后,窃听用户根据收到的来自基站和智能反射表面的叠加信号,建立窃听用户的概率密度函数分析模型;最后,根据合法用户的累积分布函数和窃听用户的概率密度函数,建立该智能反射表面通信系统的保密中断概率分析模型,计算保密中断概率的上界和在高信噪比情况下的渐近表达式。本发明适用于实际相位离散的智能反射表面系统,给出的保密中断概率的上界和在高信噪比情况下的渐近表达式运算复杂度低,与实际仿真结果差距相当小,能够有效地评估智能反射表面通信系统的安全性能。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