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任务指导的轻量级人脸检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553227A

    公开(公告)日:2020-08-18

    申请号:CN202010318351.2

    申请日:2020-04-21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任务指导的轻量级人脸检测方法,先将训练集进行数据增广,通过轻量级骨干网络在有限尺度空间内尽量保持原有特征,接着利用特征整合模块实现双分支架构且精简计算,再引入关联锚点辅助预测,以半监督方式生成人脸周边的头部、身体信息,最后应用任务指导型策略,对分类和回归分而治之,即构建选择性分类组专用于类别打分任务,构建选择性回归组专用于位置回归任务,将二者的损失加权求和,用以指导训练与学习过程直至收敛,进而实现对目标人脸的检测。本发明可达到工业级实时性标准,可被部署于边缘与终端设备上,对计算能力和内存大小的需求较低,且无需预训练网络,较适用于中、低检测难度的无约束场景。

    低计算量及高度特征融合的实时语义分割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488884A

    公开(公告)日:2020-08-04

    申请号:CN202010350414.2

    申请日:2020-04-28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低计算量及高度特征融合的实时语义分割方法。该方法网络结构为基于深度可分离卷积的多分支特征跨层融合的编码-解码结构。该方法利用不同分辨率的原始图像作为多分支的输入,再通过由深度可分离卷积组成的残差模块提取特征,之后对多分支的不同阶段进行特征传递,提高了各阶段特征利用率。本发明在Cityscapes数据集上进行测试,取得了很好的实验结果:达到112.3Fps和65.6%的mIoU。可以在满足计算精度的同时达到实时分割的效果。

    面向移动终端的可穿戴指套式力触觉交互装置及实现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4898842A

    公开(公告)日:2015-09-09

    申请号:CN201510292295.9

    申请日:2015-06-01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面向移动终端的可穿戴指套式力触觉交互装置及实现方法,包括安装紧固模块、触觉刺激执行模块、信号测量调理模块和核心控制接口模块,所述安装紧固模块为可穿戴主要机构装置,其上设置有触觉刺激执行模块和信号测量调理模块,所述信号测量调理模块的信号输出端与核心控制接口模块的信号输入端连接,所述核心控制接口模块与移动终端无线连接,移动终端与触觉刺激执行模块映射,所述核心控制接口模块的信号输出端与触觉刺激执行模块的信号输入端连接。本发明操控原理简单、便携性好,可用于不同的移动终端进行交互。

    一种用于移动终端交互的便携式力触觉反馈电容笔

    公开(公告)号:CN103885615A

    公开(公告)日:2014-06-25

    申请号:CN201410099125.4

    申请日:2014-03-18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移动终端交互的便携式力触觉反馈电容笔,包括笔头、套环、第一壳体、连接筒、第二壳体、端部壳体、电机、弹簧、滑块、丝杆、光电编码盘、测控模块、振动触觉模块和电源;第一壳体包括前壳体和后壳体,第一壳体内壁上设有限位槽;笔头与连接筒的一端固定连接,连接筒的另一端穿过前壳体的端部通孔;套环与连接筒间隙配合;丝杆的一端连接在连接筒中,丝杆的另一端与电机连接;滑块套装在丝杆上,滑块与丝杆相配合;弹簧的一端连接在滑块上,弹簧的另一端连接在套环上;光电编码盘连接在电机上,测控模块分别与光电编码盘和电机连接。该力触觉反馈电容笔解决移动终端的力触觉交互难以实现的问题,且能够产生连续的力觉反馈。

    一种用于移动终端的指套式力触觉交互装置及交互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853332A

    公开(公告)日:2014-06-11

    申请号:CN201410105295.9

    申请日:2014-03-20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移动终端的指套式力触觉交互装置,包括指套组件和移动终端,触摸屏表面贴有绝缘薄膜和静电薄膜;指套组件包括控制模块、导电橡胶套、测力传感器和压电传送器,测力传感器固定连接在压电传送器上表面;控制模块包括触觉装置控制单元、电源、无线通信模块、第一触觉驱动器和第二触觉驱动器,无线通信模块与触觉装置控制单元的串口连接,第一触觉驱动器的电压输出端口与压电传送器连接,第二触觉驱动器的电压输出端口与静电薄膜连接。该交互装置使用穿戴式指套和移动终端进行力触觉交互,便于携带。同时还提供该装置的交互方法,该方法提供切向和法向的力触觉反馈,给使用者提供良好的触觉交互体验。

    面向移动终端的可穿戴指套式力触觉交互装置及实现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4898842B

    公开(公告)日:2017-11-07

    申请号:CN201510292295.9

    申请日:2015-06-01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面向移动终端的可穿戴指套式力触觉交互装置及实现方法,包括安装紧固模块、触觉刺激执行模块、信号测量调理模块和核心控制接口模块,所述安装紧固模块为可穿戴主要机构装置,其上设置有触觉刺激执行模块和信号测量调理模块,所述信号测量调理模块的信号输出端与核心控制接口模块的信号输入端连接,所述核心控制接口模块与移动终端无线连接,移动终端与触觉刺激执行模块映射,所述核心控制接口模块的信号输出端与触觉刺激执行模块的信号输入端连接。本发明操控原理简单、便携性好,可用于不同的移动终端进行交互。

    一种力触觉再现中的纹理力测量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439030B

    公开(公告)日:2015-10-07

    申请号:CN201310424215.1

    申请日:2013-09-17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力触觉再现中的纹理力测量方法,考虑了客观纹理表面因素和人手探索过程中的移动速度与主动按压力,将纹理力分解为垂直方向作用力及水平方向作用力。其中,垂直方向作用力分为客观因素作用力及主观因素作用力,客观因素作用力由实测的纹理表面微观轮廓高度以及表面刚度特性决定。鉴于接触过程中的法向加速度的变化能反映人手移动过程中速度和压力的变化情况,主观因素作用力是法向加速度的函数,仿真时的法向加速度是实测加速度在不同压力和速度下的线性插值函数。水平方向纹理力可为探针划过纹理表面的摩擦阻力,由垂直方向按压力与纹理材料动摩擦系数决定。

    视频语义分割中的自适应关键帧选择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523442B

    公开(公告)日:2023-05-23

    申请号:CN202010316625.4

    申请日:2020-04-21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视频语义分割中的自适应关键帧选择方法。在处理视频的语义分割技术中,关键帧的选择是一个重要的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自适应关键帧选择方法。该方法可以对场景变换进行感知,自适应地选择关键帧:当视频中场景变化较快时,增加关键帧选择的频率;视频中场景变化较慢时,减少关键帧选择的频率。该方法可以使网络在处理速度和分割精度上取得更好的平衡。经验证,相比于采取定长选择关键帧方法的视频语义分割网络,使用本发明提出的自适应关键帧选择方法的网络,测试中在同等处理速度的情况下有着更高的准确率。

    一种用于移动终端交互的便携式力触觉反馈电容笔

    公开(公告)号:CN103885615B

    公开(公告)日:2016-08-24

    申请号:CN201410099125.4

    申请日:2014-03-18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移动终端交互的便携式力触觉反馈电容笔,包括笔头、套环、第一壳体、连接筒、第二壳体、端部壳体、电机、弹簧、滑块、丝杆、光电编码盘、测控模块、振动触觉模块和电源;第一壳体包括前壳体和后壳体,第一壳体内壁上设有限位槽;笔头与连接筒的一端固定连接,连接筒的另一端穿过前壳体的端部通孔;套环与连接筒间隙配合;丝杆的一端连接在连接筒中,丝杆的另一端与电机连接;滑块套装在丝杆上,滑块与丝杆相配合;弹簧的一端连接在滑块上,弹簧的另一端连接在套环上;光电编码盘连接在电机上,测控模块分别与光电编码盘和电机连接。该力触觉反馈电容笔解决移动终端的力触觉交互难以实现的问题,且能够产生连续的力觉反馈。

    无约束场景下的基于特征强化的渐进式级联人脸检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553230A

    公开(公告)日:2020-08-18

    申请号:CN202010319149.1

    申请日:2020-04-21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在无约束场景下的基于特征强化的渐进式级联人脸检测方案,属于多媒体信号处理领域。本发明将训练集进行数据增广,以VGGNet-16作为基础特征提取网络,利用特征强化模块实现双分支架构,在预测之前,对各分支应用Max-Both-Out策略;训练时搭建迭代式级联结构,设计渐进式损失,即由第一分支多任务损失和第二分支多任务损失加权求和,用以指导训练与学习过程直至收敛,最终实现对目标人脸的检测。本发明不仅关注上下文信息还着重挖掘当前层特征,丰富了面部特征的提取模式,适用于检测难度较高的无约束场景,尤其对微小的、模糊的、遮挡的人脸也可实现精准检测。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