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岩油赋存的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系统、设备及终端

    公开(公告)号:CN116758996B

    公开(公告)日:2024-05-24

    申请号:CN202310413740.7

    申请日:2023-04-18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页岩油勘探开发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页岩油赋存的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系统、设备及终端,构建有机质模型,确定致密固体基质;构建页岩油模型,确定单组分和多组分,根据致密固体基质构建油‑岩纳米孔赋存的初始模型;通过能量优化、牛顿运动方程进行平衡帧数提取以及最后一帧的提取;根据最后一帧进行页岩油分子赋存状态分析以及真实有机质与碳纳米材料吸附对比;根据平衡帧数进行数密度等值面分析以及油‑岩密度曲线分析;根据油‑岩密度曲线分析结果确定油‑岩密度曲线交点;划分吸附、吸收和游离态,统计不同状态烃类数目,计算吸附可动比例。本发明将页岩油的吸附、吸收以及游离进行一体化分析,使得页岩油区间划分更为便捷。

    一种多场耦合的成岩数值模拟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497068A

    公开(公告)日:2024-02-02

    申请号:CN202311183527.8

    申请日:2023-09-14

    Abstract: 一种多场耦合的成岩数值模拟方法,属于储层地质学技术领域。涉及成岩相类型划分、成岩相的成岩特征、骨架矿物、自生矿物组合和成岩作用差异性、成岩作用机理初步分析、典型成岩现象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及其相应的动力学条件、典型成岩现象。本发明收集分析测试资料和地质资料,开展靶区目标层位砂岩储层的成岩相类型划分、成岩相的成岩特征、骨架矿物、自生矿物组合和成岩作用差异性、成岩作用机理初步分析、典型成岩现象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及其相应的动力学条件,然后从数值模拟角度开展典型成岩现象的化学动力学分析、建立物理模型和数值模拟模型、揭示及改进典型成岩相的成岩作用机理。

    一种泥页岩不同矿物孔隙自动识别方法及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0146533B

    公开(公告)日:2021-06-08

    申请号:CN201910497324.3

    申请日:2019-06-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泥页岩不同矿物孔隙自动识别方法及系统。该方法包括:确定泥页岩扫描电镜灰度图的无机矿物孔隙图和干酪根区域图;对无机矿物孔隙图进行膨胀操作,得到膨胀后的无机矿物孔隙图;对比无机矿物孔隙图和膨胀后的无机矿物孔隙图,将膨胀后的无机矿物孔隙图中多出的区域确定为膨胀区域;统计硅质矿物、钙质矿物和粘土矿物的像素点个数;依据矿物的像素点个数,计算硅质矿物所占比例、钙质矿物所占比例和粘土矿物所占比例;依据矿物所占比例绘制矿物孔隙三角图图版;依据矿物孔隙三角图图版确定无机矿物孔隙图中孔隙对应的矿物类型。本发明不仅能提高对矿物孔隙识别的识别精度,还能定量的对孔隙受哪些矿物的控制进行识别。

    一种基于油水交替渗吸定量评价页岩油可动性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817748A

    公开(公告)日:2024-10-22

    申请号:CN202410808857.X

    申请日:2024-06-2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油水交替渗吸定量评价页岩油可动性方法,属于非常规油气勘探开发技术领域,包括:对样品预处理,得到干样,并进行核磁共振实验,得到基底核磁二维谱图;放入质量浓度为8%‑10%的氯化钾水溶液中进行自发渗吸,动态监测样品孔隙内流体变化;渗吸结束后,放入正十二烷溶液中进行渗吸,动态监测样品孔隙内流体变化;继续交替渗吸质量浓度为8%‑10%的氯化钾水溶液和正十二烷溶液,当样品质量和核磁信号量不发生变化时取出,结束渗吸,进行核磁共振二维实验;将样品进行离心处理,离心完成后进行核磁共振二维测试;基于样品不同状态下核磁共振测试结果计算可动油量和可动油率。本发明方法获得的结果真实可靠,可操作性强。

    页岩油赋存的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系统、设备及终端

    公开(公告)号:CN116758996A

    公开(公告)日:2023-09-15

    申请号:CN202310413740.7

    申请日:2023-04-18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页岩油勘探开发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页岩油赋存的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系统、设备及终端,构建有机质模型,确定致密固体基质;构建页岩油模型,确定单组分和多组分,根据致密固体基质构建油‑岩纳米孔赋存的初始模型;通过能量优化、牛顿运动方程进行平衡帧数提取以及最后一帧的提取;根据最后一帧进行页岩油分子赋存状态分析以及真实有机质与碳纳米材料吸附对比;根据平衡帧数进行数密度等值面分析以及油‑岩密度曲线分析;根据油‑岩密度曲线分析结果确定油‑岩密度曲线交点;划分吸附、吸收和游离态,统计不同状态烃类数目,计算吸附可动比例。本发明将页岩油的吸附、吸收以及游离进行一体化分析,使得页岩油区间划分更为便捷。

    一种注气提高页岩油可动性的评价模型、评价方法、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2505084B

    公开(公告)日:2022-10-25

    申请号:CN202011373009.9

    申请日:2020-11-3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于石油开发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注气提高页岩油可动性的评价模型、评价方法、应用。本发明提供的注气提高页岩油可动性的评价模型是基于在注气驱替实验中借助核磁共振仪器,可实时对样品的核磁信号测量,通过对实验过程中不同状态样品进行核磁共振检测,依据核磁谱的变化特征进而分析得到不同阶段样品内原油的分布特征,从而对页岩油注气条件下可动性进行评价,解决了现有基于注气提高页岩油可动性的评价方法大多采用数值模拟方法,说服力较差的问题。而本次提供的评价方法操作性强,可分析页岩油注气条件下不同孔径原油可动性的变化,为后期矿场试验提供指导意见,而且可再现度高,对页岩油的有效开发具有实际意义。

    一种注气提高页岩油可动性的评价模型、评价方法、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2505084A

    公开(公告)日:2021-03-16

    申请号:CN202011373009.9

    申请日:2020-11-3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于石油开发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注气提高页岩油可动性的评价模型、评价方法、应用。本发明提供的注气提高页岩油可动性的评价模型是基于在注气驱替实验中借助核磁共振仪器,可实时对样品的核磁信号测量,通过对实验过程中不同状态样品进行核磁共振检测,依据核磁谱的变化特征进而分析得到不同阶段样品内原油的分布特征,从而对页岩油注气条件下可动性进行评价,解决了现有基于注气提高页岩油可动性的评价方法大多采用数值模拟方法,说服力较差的问题。而本次提供的评价方法操作性强,可分析页岩油注气条件下不同孔径原油可动性的变化,为后期矿场试验提供指导意见,而且可再现度高,对页岩油的有效开发具有实际意义。

    一种野外油气地质考察专用包

    公开(公告)号:CN204191859U

    公开(公告)日:2015-03-11

    申请号:CN201420659071.8

    申请日:2014-11-06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野外油气地质考察专用包,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一背包本体,两设置在所述背包本体背面的减压双肩背带,一设置所述背包本体背面且位于两所述减压双肩背带之间的雨伞架夹层,两设置在所述背包本体两侧的地质锤卡扣,一沿所述背包本体内壁周向水平设置的拉链,一设置在所述背包本体正面下部的可扩展相机包,一设置在所述可扩展相机包上的用于打开所述可扩展相机包的前拉链,以及一设置在所述可扩展相机包上的用于扩张/收纳所述可扩展相机包的后拉链;其中,所述可扩展相机包与所述背包本体的接合处设置有另一拉链。本实用新型由于在背包本体内部设置有加厚隔层,其水平放置时背包主体分割为上、下两层,垂直放置时将背包主袋和可扩相机口袋隔开,因此可根据使用需求随时对背包内部空间进行调整。

    考虑有机质影响的湖相页岩导电模型及饱和度评价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413828B

    公开(公告)日:2025-05-13

    申请号:CN202510000274.9

    申请日:2025-01-0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考虑有机质影响的湖相页岩导电模型及饱和度评价方法,属于非常规油气储层含油性评价技术领域,包括:1)基于保压密闭样品和二维核磁共振技术,表征页岩样品中流体信息;2)根据页岩有机碳含量和粘土含量,划分湖相页岩岩性类型,分析不同岩性电阻率值和自由水、束缚水孔隙度间关系;3)选取粉砂岩夹层样品,反算无机孔隙导电网络的胶结指数和饱和度指数;4)建立湖相页岩并联导电模型,分岩性标定岩电参数;5)建立岩性岩性的判别图版、TOC的预测模型、束缚水含量的预测模型及有效孔隙度计算模型,结合湖相页岩并联导电模型,分不同岩性解释含油饱和度。本发明提供了准确的页岩储层流体信息,为岩电参数标定提供了全新思路。

    基于变纵波速度的细粒混积岩孔隙压力预测方法及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7784244B

    公开(公告)日:2024-05-10

    申请号:CN202410217006.8

    申请日:2024-02-2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基于变纵波速度的细粒混积岩孔隙压力预测方法及系统,属于非常规油气储层孔隙压力预测技术领域,包括:开展不同有效应力下岩石纵波速度测试,确定声波速度与有效应力间关系的函数形式,通过最优化拟合出函数中参数,分岩性建立有效应力影响项评价模型。根据实测地层压力数据和有效应力影响项模型,反推声波速度背景值,优选测井曲线,建立声波速度背景值测井评价模型;根据DT、DEN等测井曲线,联合岩性识别结果,计算声波速度背景值,进而得到地层有效应力,再根据上覆岩层压力,确定孔隙压力。本发明可以提高细粒混积岩储层孔隙压力预测的效率和精度。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