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5948595B
公开(公告)日:2023-06-02
申请号:CN202211158301.8
申请日:2022-09-22
Applicant: 黑龙江省林业科学研究所 , 东北林业大学
IPC: C12Q1/6895 , C12Q1/6851 , C12N15/11 , C12R1/645
Abstract: 一种基于荧光定量PCR技术定量检测杜鹃花类菌根真菌的引物及检测方法,它涉及生物技术领域,本发明为了解决杜鹃花类菌根真菌(Oidiodendron maius)目前没有有效的定量检测技术的问题,本发明检测引物为:上游引物EMS1:5'‑TGAGACCAAAGTCCCCTTCAACCAAAA‑3';下游引物EMS4:5'‑TTGGTGGCAATCAAAAGAGATAC‑3'。采用荧光定量PCR技术定量检测。本发明的方法1)特异性好、鉴定快速:引物包括杜鹃花类菌根真菌(Oidiodendron maius)的特异性序列。2)准确定量,灵敏度高。3)实用性好、应用范围广。
-
公开(公告)号:CN115997683A
公开(公告)日:2023-04-25
申请号:CN202310089234.7
申请日:2023-02-09
Applicant: 东北林业大学
IPC: A01H1/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四倍体裂叶桦的高效创制方法,属于林木育种领域。本发明采用固体混培法或者浸渍法诱导培养二倍体裂叶桦外植体,得到四倍体裂叶桦;其中,固体混培法包括以二倍体裂叶桦无菌叶片、叶柄或幼茎为外植体,接种于含有质量浓度0.03%‑0.1%秋水仙素的固体培养基中处理2‑6d,得到四倍体裂叶桦;浸渍法包括以二倍体裂叶桦无菌叶片、叶柄或幼茎为外植体,浸泡于含有质量浓度为0.2%‑0.6%的无菌秋水仙素溶液中,常温黑暗下振荡处理12‑36h,摇床转速90r/min,得到四倍体裂叶桦。本发明对选育适应性及抗旱耐盐性强的多倍体裂叶桦,以及丰富东北地区的造林及园林绿化树种具有重要意义。
-
公开(公告)号:CN115997683B
公开(公告)日:2023-10-20
申请号:CN202310089234.7
申请日:2023-02-09
Applicant: 东北林业大学
IPC: A01H1/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四倍体裂叶桦的高效创制方法,属于林木育种领域。本发明采用固体混培法或者浸渍法诱导培养二倍体裂叶桦外植体,得到四倍体裂叶桦;其中,固体混培法包括以二倍体裂叶桦无菌叶片、叶柄或幼茎为外植体,接种于含有质量浓度0.03%‑0.1%秋水仙素的固体培养基中处理2‑6d,得到四倍体裂叶桦;浸渍法包括以二倍体裂叶桦无菌叶片、叶柄或幼茎为外植体,浸泡于含有质量浓度为0.2%‑0.6%的无菌秋水仙素溶液中,常温黑暗下振荡处理12‑36h,摇床转速90r/min,得到四倍体裂叶桦。本发明对选育适应性及抗旱耐盐性强的多倍体裂叶桦,以及丰富东北地区的造林及园林绿化树种具有重要意义。
-
公开(公告)号:CN115136886B
公开(公告)日:2023-05-05
申请号:CN202210919737.8
申请日:2022-08-02
Applicant: 东北林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四倍体紫雨桦的创制方法,属于植物育种技术领域。上述创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切取二倍体紫雨桦叶片或幼茎,接种于预培养基中,预培养0‑4天后,再转接于含有秋水仙素的诱导培养基中,诱导培养6‑10天;(2)经诱导培养后,再转接于所述预培养基培养至长出愈伤组织;(3)将所述愈伤组织转接于分化培养基中进行分化培养,获取不定芽;(4)不定芽长到2‑3cm高时,转接于生根培养基中进行生根培养,生根培养35‑45天;(5)炼苗及移栽,获得四倍体紫雨桦。由于四倍体紫雨桦具有红绿饱和度及花青素含量高的特点,对于提升紫雨桦的抗寒特性及观赏性,美化城市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
公开(公告)号:CN111349634B
公开(公告)日:2021-04-06
申请号:CN202010226165.6
申请日:2020-03-27
Applicant: 东北林业大学
IPC: C12N15/29 , C07K14/415 , C12N15/82 , A01H5/00 , A01H6/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白桦BpNAC100基因及其氨基酸序列和应用,BpNAC100基因在白桦响应盐胁迫上的应用,BpNAC100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如序列表中SEQ ID NO:1所示,氨基酸的序列表如序列表中SEQ ID NO:2所示;本发明利用农杆菌介导法分别在白桦中过表达和抑制表达BpNAC100基因及其启动子,获得了proBpNAC100::Luc转基因白桦植株和BpNAC100::GFP、BpNAC100‑RNAi转基因白桦植株,得出BpNAC100基因的启动子在白桦不同组织部位具有空间表达特异性,BpNAC100::GFP转基因白桦植株具有抗盐害能力。
-
公开(公告)号:CN111349634A
公开(公告)日:2020-06-30
申请号:CN202010226165.6
申请日:2020-03-27
Applicant: 东北林业大学
IPC: C12N15/29 , C07K14/415 , C12N15/82 , A01H5/00 , A01H6/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白桦BpNAC100基因及其氨基酸序列和应用,BpNAC100基因在白桦响应盐胁迫上的应用,BpNAC100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如序列表中SEQ ID NO:1所示,氨基酸的序列表如序列表中SEQ ID NO:2所示;本发明利用农杆菌介导法分别在白桦中过表达和抑制表达BpNAC100基因及其启动子,获得了proBpNAC100::Luc转基因白桦植株和BpNAC100::GFP、BpNAC100-RNAi转基因白桦植株,得出BpNAC100基因的启动子在白桦不同组织部位具有空间表达特异性,BpNAC100::GFP转基因白桦植株具有抗盐害能力。
-
公开(公告)号:CN115948595A
公开(公告)日:2023-04-11
申请号:CN202211158301.8
申请日:2022-09-22
Applicant: 黑龙江省林业科学研究所 , 东北林业大学
IPC: C12Q1/6895 , C12Q1/6851 , C12N15/11 , C12R1/645
Abstract: 一种基于荧光定量PCR技术定量检测杜鹃花类菌根真菌的引物及检测方法,它涉及生物技术领域,本发明为了解决杜鹃花类菌根真菌(Oidiodendron maius)目前没有有效的定量检测技术的问题,本发明检测引物为:上游引物EMS1:5'‑TGAGACCAAAGTCCCCTTCAACCAAAA‑3';下游引物EMS4:5'‑TTGGTGGCAATCAAAAGAGATAC‑3'。采用荧光定量PCR技术定量检测。本发明的方法1)特异性好、鉴定快速:引物包括杜鹃花类菌根真菌(Oidiodendron maius)的特异性序列。2)准确定量,灵敏度高。3)实用性好、应用范围广。
-
公开(公告)号:CN115136886A
公开(公告)日:2022-10-04
申请号:CN202210919737.8
申请日:2022-08-02
Applicant: 东北林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四倍体紫雨桦的创制方法,属于植物育种技术领域。上述创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切取二倍体紫雨桦叶片或幼茎,接种于预培养基中,预培养0‑4天后,再转接于含有秋水仙素的诱导培养基中,诱导培养6‑10天;(2)经诱导培养后,再转接于所述预培养基培养至长出愈伤组织;(3)将所述愈伤组织转接于分化培养基中进行分化培养,获取不定芽;(4)不定芽长到2‑3cm高时,转接于生根培养基中进行生根培养,生根培养35‑45天;(5)炼苗及移栽,获得四倍体紫雨桦。由于四倍体紫雨桦具有红绿饱和度及花青素含量高的特点,对于提升紫雨桦的抗寒特性及观赏性,美化城市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
公开(公告)号:CN218546214U
公开(公告)日:2023-02-28
申请号:CN202222736373.8
申请日:2022-10-17
Applicant: 黑龙江省林业科学研究所 , 东北林业大学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一种菌根真菌鉴定取样装置及其挖取和清理装置涉及菌根真菌取样技术领域;所述的取样装置包括挖取装置,所述挖取装置包括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中部转动连接转环,所述转环的下端固定连接有伸缩杆一,所述伸缩杆一的另一端铰接有铲刀,通过把手向下推动铲刀,铲刀带动伸缩杆一延伸,在铲刀大半进入土壤后,向两侧推动铲刀,转动把手,带动铲刀、伸缩杆一,转环转动,铲刀转动对菌根真菌根系的土壤进行切割,拉动把手,使铲刀带动菌根真菌根系上升,从而将杜鹃花根部及周围土壤完整取出,不伤及根系及真菌环境,保持样品完整性。
-
公开(公告)号:CN218184401U
公开(公告)日:2023-01-03
申请号:CN202222697981.2
申请日:2022-10-13
Applicant: 黑龙江省林业科学研究所 , 东北林业大学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一种菌根真菌分室培养装置及其培养和供水机构涉及分室培养装置技术领域;所述的培养装置通过将多个连接板底部的卡块依次对着底板顶部连接框的卡槽,使得连接板通过卡块与卡槽与底板连接,再通过第一密封垫避免水流漏出,连接完毕后从而形成培养壳,再将尼龙隔离网板通过凹槽插入连接框和连接板内,进而形成培养室和菌丝室进行分室培养,再通过壳盖底部的连接柱对着连接板顶部的连接槽,进而形成封闭空间进培养,培养完毕后,依次拆开壳盖、连接板,进而可以单独取出进行清理,从而完成分室培养和便于清理培养装置的操作,达到培养装置可循环利用的效果。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