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3388054B
公开(公告)日:2015-01-07
申请号:CN201310306019.4
申请日:2013-07-19
Applicant: 东北大学 , 攀钢集团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G06F19/00
Abstract: 一种在线控制LF精炼过程钢水温度的系统及方法,属于冶金过程的生产与控制技术领域,系统:包括信息采集模块、加热判断模块、电极加热升温模块、钢包包衬散热模块、添加合金判断模块、合金热效应模块、添加渣料判断模块、渣料热效应模块、氩气吹开渣层判断模块、钢水辐射散热模块、氩气吸热模块、渣层散热模块、温度计算模块、温度校正判断模块、温度校正模块、温度预报模块、温度控制模块。方法:在线控制LF精炼过程钢水温度是通过计算LF精炼过程的加热升温和散热降温过程所引起的钢水温度变化量后,获得钢水的实时温度,并通过调节加热时间控制加热过程,使钢水的实时温度达到钢水的目标温度,且控制在LF精炼现场允许的控制精度范围内。
-
公开(公告)号:CN103382515A
公开(公告)日:2013-11-06
申请号:CN201310306458.5
申请日:2013-07-19
Applicant: 东北大学 , 攀钢集团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一种在线实时预报RH精炼过程钢水温度的系统及方法,属于冶金过程的生产与控制技术领域,系统:包括信息采集模块、钢包包衬散热计算模块、真空处理判断模块、真空室内衬散热计算模块、真空室内钢水辐射散热计算模块、脱碳判断模块、脱碳热效应模块、添加合金判断模块、合金热效应模块、添加渣料判断模块、渣料热效应模块、提升气体散热模块、温度计算模块、温度校正判断模块、温度校正模块、温度显示模块。方法:RH精炼过程钢水实时温度是通过分析计算精炼过程钢包包衬散热、真空处理时内衬散热及钢水辐射散热、钢水脱碳时的热效应、提升气体散热添加合金和渣料的热效应引起的钢水温度变化及周期性根据实际测温值进行校正而获得的。
-
公开(公告)号:CN114293093B
公开(公告)日:2022-12-23
申请号:CN202111359944.4
申请日:2021-11-17
Applicant: 攀钢集团攀枝花钢铁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东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钢铁生产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600MPa级钒钛微合金化热轧钢筋及其生产方法。以所述600MPa级钒钛微合金化热轧钢筋的总质量为基准,其包含的化学成分的质量分数为:C:0.2~0.28%,Si:0.2~0.8%,Mn:1~1.6%,V:0.05~0.15%,Ti:0.05~0.20%,其中,Mn、Ti的含量满足2.4<[Mn]+29.4[Ti]-169.6[Ti]2+328.5[Ti]3<3.0,V、Ti的含量满足0.15<[V]+[Ti]<0.3。本发明通过限定合金元素的合理匹配关系,充分发挥合金元素的强化作用,在提高合金元素利用率的同时,保证了产品质量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4293093A
公开(公告)日:2022-04-08
申请号:CN202111359944.4
申请日:2021-11-17
Applicant: 攀钢集团攀枝花钢铁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东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钢铁生产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600MPa级钒钛微合金化热轧钢筋及其生产方法。以所述600MPa级钒钛微合金化热轧钢筋的总质量为基准,其包含的化学成分的质量分数为:C:0.2~0.28%,Si:0.2~0.8%,Mn:1~1.6%,V:0.05~0.15%,Ti:0.05~0.20%,其中,Mn、Ti的含量满足2.4<[Mn]+29.4[Ti]-169.6[Ti]2+328.5[Ti]3<3.0,V、Ti的含量满足0.15<[V]+[Ti]<0.3。本发明通过限定合金元素的合理匹配关系,充分发挥合金元素的强化作用,在提高合金元素利用率的同时,保证了产品质量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02766728B
公开(公告)日:2014-02-19
申请号:CN201210209268.7
申请日:2012-06-25
Applicant: 攀钢集团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东北大学
IPC: C21C7/06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钢包精炼炉精炼过程钢水硫含量实时预测的方法及装置。本发明在机理模型的基础上,在线跟踪LF生产过程中的电加热、底吹氩、渣料及合金加入等操作状态,考虑各操作条件的改变而造成的模型输入参数的改变进而影响到模型控制参数的改变,并且充分考虑到对控制参数影响较大的一些因素在精炼过程中的变化,在每一个计算周期的计算中对模型控制参数进行更新,最终建立LF精炼过程的在线动态脱硫模型,确保最终钢水硫含量预测的合理性和准确性,能够为现场生产提供指导。
-
公开(公告)号:CN103388054A
公开(公告)日:2013-11-13
申请号:CN201310306019.4
申请日:2013-07-19
Applicant: 东北大学 , 攀钢集团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C21C7/072
Abstract: 一种在线控制LF精炼过程钢水温度的系统及方法,属于冶金过程的生产与控制技术领域,系统:包括信息采集模块、加热判断模块、电极加热升温模块、钢包包衬散热模块、添加合金判断模块、合金热效应模块、添加渣料判断模块、渣料热效应模块、氩气吹开渣层判断模块、钢水辐射散热模块、氩气吸热模块、渣层散热模块、温度计算模块、温度校正判断模块、温度校正模块、温度预报模块、温度控制模块。方法:在线控制LF精炼过程钢水温度是通过计算LF精炼过程的加热升温和散热降温过程所引起的钢水温度变化量后,获得钢水的实时温度,并通过调节加热时间控制加热过程,使钢水的实时温度达到钢水的目标温度,且控制在LF精炼现场允许的控制精度范围内。
-
公开(公告)号:CN112475252B
公开(公告)日:2021-10-15
申请号:CN202011433322.7
申请日:2020-12-10
Applicant: 东北大学
IPC: B22D11/14 , B22D11/22 , B22D11/115 , B22D11/124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铸造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高铸造应力合金铸锭的电磁半连铸装置及应用所述装置进行铸锭铸造的方法。所述电磁半连铸装置主要包括分流槽、结晶器和引锭头,所述结晶器包括结晶器内套、一冷水箱、线圈和底部支架。在一冷水量不变的条件下,采用带有双排异径交叉水孔的一冷水箱,使一冷水出现双水流束,进而降低一冷水与结晶器内套接触处合金熔体的冷却速率,从而降低裂纹产生几率。通过双排水孔间距的设置,可以实现铸造时冷却强度的控制,有助于提高铸锭的表面质量。使用本发明装置中的分流槽也可有效降低扁锭中心和边部的温度梯度及铸造应力,从而降低铸锭开裂的可能性。本发明中的电磁半连铸装置还可以通过更换结晶器内套的规格来实现对于一定规格范围内产品的生产。
-
公开(公告)号:CN113275528A
公开(公告)日:2021-08-20
申请号:CN202110568874.7
申请日:2021-05-25
Applicant: 东北大学
IPC: B22D11/103 , B22D11/18
Abstract: 一种镁合金半连续铸造过程稳定控流的导液装置及方法,属于铸造领域。该镁合金半连续铸造过程稳定控流的导液装置,设置有导液控制执行机构和保护气控制装置;导液控制执行机构包括升降装置和控制分流装置,升降装置和控制分流装置连接,升降装置用于调节控制分流装置升降,控制分流装置用于控制导液管出液端的镁合金熔体流量;盛有镁合金的坩埚和保护气储存罐通过保护气输气管连接,在保护气输气管上设置有保护气控制装置,其用于通过调整保护气输出流程控制坩埚内压力。该装置可在半连铸过程中稳定传输高温熔体,保证结晶器内液位的稳定,提高产品的表面质量和光洁度,降低夹渣的可能性,实现稳定、安全的铸造生产,且适用性广。
-
公开(公告)号:CN112475252A
公开(公告)日:2021-03-12
申请号:CN202011433322.7
申请日:2020-12-10
Applicant: 东北大学
IPC: B22D11/14 , B22D11/22 , B22D11/115 , B22D11/124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铸造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高铸造应力合金铸锭的电磁半连铸装置及应用所述装置进行铸锭铸造的方法。所述电磁半连铸装置主要包括分流槽、结晶器和引锭头,所述结晶器包括结晶器内套、一冷水箱、线圈和底部支架。在一冷水量不变的条件下,采用带有双排异径交叉水孔的一冷水箱,使一冷水出现双水流束,进而降低一冷水与结晶器内套接触处合金熔体的冷却速率,从而降低裂纹产生几率。通过双排水孔间距的设置,可以实现铸造时冷却强度的控制,有助于提高铸锭的表面质量。使用本发明装置中的分流槽也可有效降低扁锭中心和边部的温度梯度及铸造应力,从而降低铸锭开裂的可能性。本发明中的电磁半连铸装置还可以通过更换结晶器内套的规格来实现对于一定规格范围内产品的生产。
-
公开(公告)号:CN108213369B
公开(公告)日:2020-07-17
申请号:CN201810011563.9
申请日:2018-01-05
Applicant: 东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降低重轨钢中A类夹杂物评级的连铸坯凝固组织控制方法,该方法通过确定重轨钢钢轨中A类夹杂物尺寸,结合铸坯压缩比确定重轨钢连铸坯中MnS夹杂物尺寸限制条件,并以此作为连铸坯MnS夹杂物控制的基础条件,结合重轨钢钢中成分和工艺条件,计算不同重轨钢中S含量的连铸坯凝固组织(一次枝晶间距λ1),确定连铸坯中MnS尺寸与钢中S含量和一次枝晶间距之间的定量关系;在此基础上,结合重轨钢连铸坯中MnS夹杂物尺寸限制条件,定量确定重轨钢中不同S含量条件下,所需控制的连铸坯凝固组织,从而达到满足重轨钢A类夹杂物控制要求。本发明首次提出通过控制凝固组织的一次枝晶间距达到有效控制硫化锰夹杂物尺寸的目的。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