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3663701A
公开(公告)日:2014-03-26
申请号:CN201310444835.1
申请日:2013-09-25
Applicant: 上海海洋大学
IPC: C02F3/3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水体的生态修复方法,尤其涉及一种沉水植物种植水体的生态修复方法。一种沉水植物种植水体的生态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铜锈环棱螺与三角帆蚌的搭配,投放进入水体中,投放密度的范围是2000g/m3-3000g/m3,铜锈环棱螺与三角帆蚌的质量比例为1:1-1:5。本发明根据待修复的水体状况,根据铜锈环棱螺的牧食性与三角帆蚌虑食性的不同作用去灵活合理混搭进行辅助生态修复,从而达到较好的生态修复的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04622853B
公开(公告)日:2017-08-22
申请号:CN201510074010.4
申请日:2015-02-12
Applicant: 上海海洋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化学和生物医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海藻倍半萜类化合物的应用,尤其是在制备抑菌剂方面的应用。该化合物结构式如(I)所示,从海洋红藻冈村凹顶藻(Laurencia okamurai)提取。实验结果显示本发明的化合物具有较强的抗菌活性,尤其是对于无乳链球菌和鳗弧菌有特异性的抑制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03609425B
公开(公告)日:2015-05-27
申请号:CN201310666901.X
申请日:2013-12-10
Applicant: 上海海洋大学
IPC: A01G33/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A40/8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藻类的无菌化培养方法,特别涉及一种浒苔的无菌化培养方法,首先将浒苔幼苗清洗2-3次,吸干表面水分;然后将青霉素G,新霉素及多粘菌素B三种抗生素加入到VSE培养液中,配成抗生素培养液;取上述浒苔幼苗放于抗生素培养液中,培养温度为18-25℃,光照强度为130-150μmol/m2·s,光照周期为12L:12D,充气培养,每隔3-6天更换抗生素培养液,直到发育至成熟藻体为止。本方法是将野外采集的浒苔,在实验室中进行无菌化培养,经过测试,未有杂菌生长,从而大大提高了浒苔后期的实验结果的准确性。本发明方法操作简单,无需改换浒苔培养体系,而且原料易得、价格便宜,成本低。
-
公开(公告)号:CN103609424A
公开(公告)日:2014-03-05
申请号:CN201310606113.1
申请日:2013-11-25
Applicant: 上海海洋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复合型人工藻礁,包括成藻礁和幼苗礁,所述成藻礁包括一实心底座,实心底座上表面镶嵌一形状和大小与上表面相同的金属框架,金属框架内设有贝壳网袋,上表面中心处镶嵌一金属立杆,立杆上端焊接一钢环,金属框架和钢环之间固定若干苗绳,所述幼苗礁紧固在成藻礁实心底座的侧面,幼苗礁上附有海藻幼苗。本发明的上述结构保证了海藻的附着效果,缩短了海藻场的修复周期,提高了藻场修复与重建的成功率,增加了幼苗的附着率,幼苗礁牢固、耐用,且幼苗礁小巧轻便便于搬运;利用废弃贝壳制作的网袋放入金属框架内,通过苗绳上藻体的孢子放散与附着可构成亲生物性礁体。废弃贝壳的资源化利用,具有经济、简便的特点。
-
公开(公告)号:CN104622853A
公开(公告)日:2015-05-20
申请号:CN201510074010.4
申请日:2015-02-12
Applicant: 上海海洋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化学和生物医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海藻倍半萜类化合物的应用,尤其是在制备抑菌剂方面的应用。该化合物结构式如(I)所示,从海洋红藻冈村凹顶藻(Laurencia okamurai)提取。实验结果显示本发明的化合物具有较强的抗菌活性,尤其是对于无乳链球菌和鳗弧菌有特异性的抑制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03663701B
公开(公告)日:2015-02-18
申请号:CN201310444835.1
申请日:2013-09-25
Applicant: 上海海洋大学
IPC: C02F3/3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水体的生态修复方法,尤其涉及一种沉水植物种植水体的生态修复方法。一种沉水植物种植水体的生态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铜锈环棱螺与三角帆蚌的搭配,投放进入水体中,投放密度的范围是2000g/m3-3000g/m3,铜锈环棱螺与三角帆蚌的质量比例为1:1-1:5。本发明根据待修复的水体状况,根据铜锈环棱螺的牧食性与三角帆蚌虑食性的不同作用去灵活合理混搭进行辅助生态修复,从而达到较好的生态修复的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03609425A
公开(公告)日:2014-03-05
申请号:CN201310666901.X
申请日:2013-12-10
Applicant: 上海海洋大学
IPC: A01G33/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A40/8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藻类的无菌化培养方法,特别涉及一种浒苔的无菌化培养方法,首先将浒苔幼苗清洗2-3次,吸干表面水分;然后将青霉素G,新霉素及多粘菌素B三种抗生素加入到VSE培养液中,配成抗生素培养液;取上述浒苔幼苗放于抗生素培养液中,培养温度为18-25℃,光照强度为130-150μmol/m2·s,光照周期为12L:12D,充气培养,每隔3-6天更换抗生素培养液,直到发育至成熟藻体为止。本方法是将野外采集的浒苔,在实验室中进行无菌化培养,经过测试,未有杂菌生长,从而大大提高了浒苔后期的实验结果的准确性。本发明方法操作简单,无需改换浒苔培养体系,而且原料易得、价格便宜,成本低。
-
公开(公告)号:CN103609424B
公开(公告)日:2016-04-06
申请号:CN201310606113.1
申请日:2013-11-25
Applicant: 上海海洋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复合型人工藻礁,包括成藻礁和幼苗礁,所述成藻礁包括一实心底座,实心底座上表面镶嵌一形状和大小与上表面相同的金属框架,金属框架内设有贝壳网袋,上表面中心处镶嵌一金属立杆,立杆上端焊接一钢环,金属框架和钢环之间固定若干苗绳,所述幼苗礁紧固在成藻礁实心底座的侧面,幼苗礁上附有海藻幼苗。本发明的上述结构保证了海藻的附着效果,缩短了海藻场的修复周期,提高了藻场修复与重建的成功率,增加了幼苗的附着率,幼苗礁牢固、耐用,且幼苗礁小巧轻便便于搬运;利用废弃贝壳制作的网袋放入金属框架内,通过苗绳上藻体的孢子放散与附着可构成亲生物性礁体。废弃贝壳的资源化利用,具有经济、简便的特点。
-
公开(公告)号:CN103725034A
公开(公告)日:2014-04-16
申请号:CN201310724620.5
申请日:2013-12-24
Applicant: 上海海洋大学
IPC: C09B61/00 , C07C403/24 , C07D487/2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提取铜藻色素的方法,是将铜藻洗涤干燥和粉碎之后,用酒精浸泡提取;浸提液过滤取滤液,回收酒精后用乙酸乙酯萃取得到色素液;用硅胶树脂色谱柱上样,石油醚或者石油醚与乙酸乙酯的混合液,或者乙酸乙酯,或者甲醇作为洗涤剂洗脱,收集色素组分,浓缩去除溶剂。本方法在色素粗提液加工过程中所用试剂为水和酒精,且酒精回收,无环境污染,色素纯化过程所用有机溶剂也可回收,所提色素性状稳定,生产成本低廉,操作简便,作为食品添加剂或染色剂开发具有广阔的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03663714A
公开(公告)日:2014-03-26
申请号:CN201310714528.0
申请日:2013-12-21
Applicant: 上海海洋大学
IPC: C02F3/3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种植沉水植物修复水体的双层网床,包括上层网片和下层网片;所述上层网片为四边形网片,网孔为正方形,正方形边长为1cm-5cm;所述下层网片为四边形渔网,网孔为正方形,正方形边长为2mm-10mm;所述上层网片和下层网片的四个角分别固定于呈四边形分布的四根桩上;所述上层网片和下层网片间隔3-5cm。根据上层网孔的大小把苦草整成一束,使其刚好能插进网孔,且苦草的根保证可以触到下层网片上。本发明根据待修复水体水位、透明度的变化,连续改变生态位,从而克服透明度对沉水植被恢复的限制,提高修复效果。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