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滑扣生物可吸收血管支架

    公开(公告)号:CN219184348U

    公开(公告)日:2023-06-16

    申请号:CN202222651142.7

    申请日:2022-10-09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血管支架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新型滑扣生物可吸收血管支架,包括支架框、支架主体、齿结构;支架植入前为展开的薄片状,头部为中空的支架框,尾部为支架主体和齿结构,支架主体为网格结构。齿结构位于支架主体的尾端上下两侧,由带有多重倾角的斜坡形状的内齿和外齿组成,内齿与外齿的朝向相对,两齿之间存在间隙,使支架框平缓滑动不易损坏,并且固定支架框位置,支架不易脱扣。植入前将支架尾部穿入支架框并卷紧,通过球囊扩张使支架框滑动,越过内齿后停止于两齿间隙处,从而扣紧成鞘管状。本实用新型结构稳定不易脱扣,能为血管提供更大的径向支撑力,安全性强,在治疗血管狭窄性疾病领域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一种孔洞结构的3D打印方法和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4131045B

    公开(公告)日:2022-12-30

    申请号:CN202111392461.4

    申请日:2021-11-23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孔洞结构的3D打印方法,利用激光选区熔化方法进行逐层扫描打印,每一层扫描打印时,先围绕该层的边缘扫描打印至少一周形成封闭区域,然后再对封闭区域内部进行打印;对封闭区域内部进行打印时,首先围绕封闭区域内部孔洞边缘打印至少一周,然后再对其余位置进行打印。通过上述方法所获得的产品,能够在不改变原有设计和参数的基础上,仅通过改变打印时的工艺方法就可大幅提升结构的能量吸收性能。

    一种增材制造超高强塑积的超高强不锈钢材料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055694A

    公开(公告)日:2022-09-16

    申请号:CN202210564215.0

    申请日:2022-05-2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增材制造超高强塑积的超高强不锈钢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一、将合金粉末用选择性激光熔化制造设备进行3D打印,获得含有大量残余奥氏体的增材制造超高强不锈钢;二、将一所得的增材制造超高强不锈钢浸泡在液氮中进行深冷处理;三:将二中经过深冷处理的增材制造超高强不锈钢进行低温回火热处理,实现C元素配分,得到超高强不锈钢材料。本发明在完成3D打印后先对材料进行深冷处理,之后再进行低温回火热处理,能够使得超高强不锈钢材料的屈服强度≥942Mpa,抗拉强度≥1820MPa,总延伸率≥13.1%,强塑积≥23.84GPa%,即同时满足了高强度、高塑韧的需求;同时本发明的制备方法简单,具有较大的工艺窗口,应用前景十分广泛。

    一种增材制造的超高强不锈钢

    公开(公告)号:CN115029646B

    公开(公告)日:2024-01-16

    申请号:CN202210565963.0

    申请日:2022-05-2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增材制造的超高强不锈钢,所述超高强不锈钢采用铁基合金粉末经增材制造制而成,所述铁基合金粉末包括如下质量百分比含量的元素组分:C:0.1%‑0.6%、Cr:10%‑20%、Mn:0.1%‑2%、Si:0.2%‑1.5%、Ni:0.5%‑10.0%、Nb:0.01‑0.1%,Mo:0.05%‑0.6%,余量为Fe。本发明通过在铁基合金粉末中添加C和Ni、Cr元素并调整其相应用量用以稳定超高强不锈钢材料中的奥氏体从而使得所制备出来的超高强不锈钢在具有超高抗拉伸强度的同时,还具有优异的塑性,其中所制备出来的超高强不锈钢抗拉强度高达1550MPa,延伸率高达19.1%;同时本发明用于制备超高强不锈钢的铁基合金粉末成分简单、成本低廉,应用前景广泛。

    一种增材制造超高强塑积的超高强不锈钢材料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055694B

    公开(公告)日:2024-09-13

    申请号:CN202210564215.0

    申请日:2022-05-2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增材制造超高强塑积的超高强不锈钢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一、将合金粉末用选择性激光熔化制造设备进行3D打印,获得含有大量残余奥氏体的增材制造超高强不锈钢;二、将一所得的增材制造超高强不锈钢浸泡在液氮中进行深冷处理;三:将二中经过深冷处理的增材制造超高强不锈钢进行低温回火热处理,实现C元素配分,得到超高强不锈钢材料。本发明在完成3D打印后先对材料进行深冷处理,之后再进行低温回火热处理,能够使得超高强不锈钢材料的屈服强度≥942Mpa,抗拉强度≥1820MPa,总延伸率≥13.1%,强塑积≥23.84GPa%,即同时满足了高强度、高塑韧的需求;同时本发明的制备方法简单,具有较大的工艺窗口,应用前景十分广泛。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