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十字螺旋燃料组件冷却剂通道的结构化网格划分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357901A

    公开(公告)日:2022-04-15

    申请号:CN202111485565.X

    申请日:2021-12-0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十字螺旋燃料组件冷却剂通道的结构化网格划分方法,包括步骤1:建立十字螺旋燃料在不同扭转角度平面上异形截面的结构化拓扑等效划分方法,根据燃料棒的周期性扭转特点,建立合适的连续拓扑结构;步骤2:建立十字螺旋燃料棒束冷却剂通道典型单棒单元的三维几何模型,包括单根燃料棒周围的流体区域,其轴向长度为90°扭转角;步骤3:将单根燃料棒流体区域几何模型进行预处理;步骤4:对经过几何处理后的单根燃料棒流体区域进行结构化六面体网格划分;步骤5:将生成好的单根燃料棒流体区域三维结构化网格进行阵列复制与拼接,完成整个燃料组件冷却剂通道的结构网格划分。

    一种十字螺旋燃料组件冷却剂通道的结构化网格划分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357901B

    公开(公告)日:2024-09-13

    申请号:CN202111485565.X

    申请日:2021-12-0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十字螺旋燃料组件冷却剂通道的结构化网格划分方法,包括步骤1:建立十字螺旋燃料在不同扭转角度平面上异形截面的结构化拓扑等效划分方法,根据燃料棒的周期性扭转特点,建立合适的连续拓扑结构;步骤2:建立十字螺旋燃料棒束冷却剂通道典型单棒单元的三维几何模型,包括单根燃料棒周围的流体区域,其轴向长度为90°扭转角;步骤3:将单根燃料棒流体区域几何模型进行预处理;步骤4:对经过几何处理后的单根燃料棒流体区域进行结构化六面体网格划分;步骤5:将生成好的单根燃料棒流体区域三维结构化网格进行阵列复制与拼接,完成整个燃料组件冷却剂通道的结构网格划分。

    气液两相流相界面密度计算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公开(公告)号:CN113688580A

    公开(公告)日:2021-11-23

    申请号:CN202110826252.X

    申请日:2021-07-2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气液两相流相界面密度计算方法、装置、设备和存介质,针对现有的采用代数相界面密度模型或相界面密度输运方程计算相界面密度的方法存在精度差、适用性差的问题,通过引用对不同的通道结构和流动形式开发的大量的漂移速度模型,在漂移速度模型完备性高、精度高的前提下,利用漂移速度模型获得的相界面密度模型具有较高的精度和对不同通道类型、流型的适用性,对水平或竖直的圆管及棒束通道内的弹状流、搅混流、环状流等复杂流型均具有较好的适用性。克服了代数模型过渡简化精度差与相界面运输运输模型适用性差的缺陷。

    一种运动过程中发生接触的问题的动网格处理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875150A

    公开(公告)日:2018-11-23

    申请号:CN201810523910.6

    申请日:2018-05-2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运动过程中发生接触的问题的动网格处理方法,包括:根据运动部件可能到达的位置,建立多个流体域几何结构,进行网格划分策略研究;根据运动部件和静止部件的相对运动情况,拓展计算域;对拓展后的计算域进行网格划分;设置物理问题求解参数;设置动网格求解参数;进行数值求解;进行后处理。本发明给出了一种简便、高精度的针对运动过程中发生接触的问题的动网格处理方法。本发明可为发生接触的复杂运动问题的计算流体动力学求解提供一种通用解决方法,相对于传统的接触问题的处理方法,本发明实施简便,且具有更高的精度。

    一种基于分离式热管的一体化压水堆非能动余热排出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6816186A

    公开(公告)日:2017-06-09

    申请号:CN201710053771.0

    申请日:2017-01-2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30/40 G21C15/1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分离式热管的一体化压水堆非能动余热排出系统,包括主冷却剂系统、热交换器、热管冷凝段,主冷却剂系统的上充通道通过冷却剂下降管与热交换器的壳侧出口连接,主冷却剂系统的下泄通道通过冷却剂上升管与热交换器的壳侧入口连接,热交换器的蒸发段管束入口联箱通过下降管与热管冷凝段的出口联箱连接,热交换器的蒸发段管束出口联箱通过上升管与热管冷凝段的入口联箱连接,热管冷凝段上端设置有释放阀,冷却剂上升管上设置有常开隔离阀,冷却剂下降管上设置有非能动隔离阀。本发明在提高系统固有安全性的同时,保证对反应堆冷却剂的隔离、满足较长距离热量传递需求并简化系统设计。

    一种闪蒸驱动的全自然循环一体化压水堆

    公开(公告)号:CN108766592A

    公开(公告)日:2018-11-06

    申请号:CN201810522750.3

    申请日:2018-05-2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21C13/02 G21C15/0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闪蒸驱动的全自然循环一体化压水堆,包括反应堆压力容器、置于压力容器内部的直流蒸汽发生器、控制棒驱动机构和反应堆堆芯,压力容器内部被堆芯吊篮筒体分割为圆柱形上升通道和环形下降通道,所述的反应堆压力容器内不设置主泵,冷却剂依靠闪蒸驱动的两相自然循环在上升通道和下降通道中流动,并将反应堆堆芯的热量传递到直流蒸汽发生器。本发明的闪蒸驱动的一体化反应堆运行时,反应堆堆芯出口冷却剂的温度接近相应压力下的饱和温度,冷却剂在上升段内因压力减小而闪蒸产生气泡,利用气泡对冷却剂主流的曳力作用提升反应堆自然循环能力。闪蒸驱动的一体化反应堆具有良好的自稳自调特性,能有效适应无人值守以及远程控制的需求。

    一种船用非能动安全系统可靠性分析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7609313A

    公开(公告)日:2018-01-19

    申请号:CN201710972578.7

    申请日:2017-10-1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船用非能动安全系统可靠性分析方法,属于船用核动力装置的概率安全分析与评价领域。本发明提公的方法过程如下:(1)将复杂的海洋运动视作不确定性参数,结合海洋条件下热工水力分析计算;(2)利用全局敏感性分析方法对不同运行状态下的系统关键参数进行筛选;(3)生成响应面替代模型提高计算效率;(4)将物理失效结果整合到PSA模型中,定量计算不同海洋条件下非能动安全系统的可靠性。本发明提供的方法将复杂的外部运行环境整合到概率安全分析过程中,更加高效、精确、全面地计算非能动安全系统在不同海况下的系统可靠性,拓展了非能动系统可靠性分析方法的适用范围。

    一种船用非能动安全系统可靠性分析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7609313B

    公开(公告)日:2020-09-25

    申请号:CN201710972578.7

    申请日:2017-10-1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船用非能动安全系统可靠性分析方法,属于船用核动力装置的概率安全分析与评价领域。本发明提公的方法过程如下:(1)将复杂的海洋运动视作不确定性参数,结合海洋条件下热工水力分析计算;(2)利用全局敏感性分析方法对不同运行状态下的系统关键参数进行筛选;(3)生成响应面替代模型提高计算效率;(4)将物理失效结果整合到PSA模型中,定量计算不同海洋条件下非能动安全系统的可靠性。本发明提供的方法将复杂的外部运行环境整合到概率安全分析过程中,更加高效、精确、全面地计算非能动安全系统在不同海况下的系统可靠性,拓展了非能动系统可靠性分析方法的适用范围。

    一种基于CAD软件的换热器多孔介质模型孔隙率及渗透率参数处理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7423459A

    公开(公告)日:2017-12-01

    申请号:CN201710168149.4

    申请日:2017-03-21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6F17/5009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计算流体力学及反应堆热工水力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CAD软件的换热器多孔介质模型孔隙率及渗透率参数处理方法。(1)根据换热器的几何设计参数建立用于多孔介质模型的计算域三维几何模型;(2)根据换热器的几何设计参数建立管壳式换热器的壳侧流体区域的三维几何模型;(3)根据多孔介质模型所需要的网格尺度要求,采用CAE软件对(1)中建立的计算域的三维几何模型进行任意形式的网格划分,建立用于CFD分析的网格。本发明采用CAD技术计算复杂的换热器的多孔介质模型孔隙率和渗透率参数,不采用复杂的数学计算,对参数计算快速、准确且便于实施。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