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8766592A
公开(公告)日:2018-11-06
申请号:CN201810522750.3
申请日:2018-05-28
Applicant: 哈尔滨工程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闪蒸驱动的全自然循环一体化压水堆,包括反应堆压力容器、置于压力容器内部的直流蒸汽发生器、控制棒驱动机构和反应堆堆芯,压力容器内部被堆芯吊篮筒体分割为圆柱形上升通道和环形下降通道,所述的反应堆压力容器内不设置主泵,冷却剂依靠闪蒸驱动的两相自然循环在上升通道和下降通道中流动,并将反应堆堆芯的热量传递到直流蒸汽发生器。本发明的闪蒸驱动的一体化反应堆运行时,反应堆堆芯出口冷却剂的温度接近相应压力下的饱和温度,冷却剂在上升段内因压力减小而闪蒸产生气泡,利用气泡对冷却剂主流的曳力作用提升反应堆自然循环能力。闪蒸驱动的一体化反应堆具有良好的自稳自调特性,能有效适应无人值守以及远程控制的需求。
-
公开(公告)号:CN106816186A
公开(公告)日:2017-06-09
申请号:CN201710053771.0
申请日:2017-01-24
Applicant: 哈尔滨工程大学
IPC: G21C15/1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分离式热管的一体化压水堆非能动余热排出系统,包括主冷却剂系统、热交换器、热管冷凝段,主冷却剂系统的上充通道通过冷却剂下降管与热交换器的壳侧出口连接,主冷却剂系统的下泄通道通过冷却剂上升管与热交换器的壳侧入口连接,热交换器的蒸发段管束入口联箱通过下降管与热管冷凝段的出口联箱连接,热交换器的蒸发段管束出口联箱通过上升管与热管冷凝段的入口联箱连接,热管冷凝段上端设置有释放阀,冷却剂上升管上设置有常开隔离阀,冷却剂下降管上设置有非能动隔离阀。本发明在提高系统固有安全性的同时,保证对反应堆冷却剂的隔离、满足较长距离热量传递需求并简化系统设计。
-
公开(公告)号:CN104916334A
公开(公告)日:2015-09-16
申请号:CN201510319596.6
申请日:2015-06-11
Applicant: 哈尔滨工程大学
IPC: G21C15/18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压水堆核电站分离式热管式非能动余热排出系统,包括蒸汽发生器、换热器、空气冷却塔,蒸汽发生器上分别设置主蒸汽管道、给水管道、排污孔,换热器里安装分离式热管蒸发段,分离式热管蒸发段的上方通过蒸汽管与主蒸汽管道相连,分离式热管蒸发段的下方通过凝水管与排污孔相连,空气冷却塔里安装热管冷凝段,换热器的进口通过下降管与热管冷凝段的出口相连,换热器的出口通过上升管与热管冷凝段的进口相连,空气冷却塔的下端部为冷空气进口,空气冷却塔的上端部为热空气出口,给水管道上设置第一隔离阀。本发明在满足事故初期快速冷却和事故后期长期冷却要求的同时,能够获得较大的换热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204680390U
公开(公告)日:2015-09-30
申请号:CN201520401230.9
申请日:2015-06-11
Applicant: 哈尔滨工程大学
IPC: G21C15/1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30/32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压水堆核电站分离式热管式非能动余热排出系统,包括蒸汽发生器、换热器、空气冷却塔,蒸汽发生器上分别设置主蒸汽管道、给水管道、排污孔,换热器里安装分离式热管蒸发段,分离式热管蒸发段的上方通过蒸汽管与主蒸汽管道相连,分离式热管蒸发段的下方通过凝水管与排污孔相连,空气冷却塔里安装热管冷凝段,换热器的进口通过下降管与热管冷凝段的出口相连,换热器的出口通过上升管与热管冷凝段的进口相连,空气冷却塔的下端部为冷空气进口,空气冷却塔的上端部为热空气出口,给水管道上设置第一隔离阀。本实用新型在满足事故初期快速冷却和事故后期长期冷却要求的同时,能够获得较大的换热效率。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