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重构的自动化柔性焊装生产平台及其运转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5252180B

    公开(公告)日:2017-11-07

    申请号:CN201510800321.4

    申请日:2015-11-1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重构的自动化柔性焊装生产平台及其运转方法,包括生产线主体、随行平台、随行夹具、举升机构、焊接机器人、焊接机器人控制中心、夹具转运小车、夹具库以及生产平台控制中心,其中随行平台可在线体上流转,随行夹具位于随行平台上,举升机构位于线体两段,焊接机器人位于线体焊装工位两侧,焊接机器人控制中心控制焊接机器人的运动以及所持焊枪的焊接动作,转运小车负责夹具的更换,夹具库存储生产不同种类总成的夹具,生产平台控制中心控制整个生产平台的运动,包括焊装生产线主体的运行以及举升机构的运行,达到对多类小总成零件的自动化焊接生产的高柔性要求,重新设计生产能力,来实现生产任务生产能力的协调。

    一种锂离子电池极片辊压褶皱检测评价装置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603997A

    公开(公告)日:2024-09-06

    申请号:CN202410662400.2

    申请日:2024-05-2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锂离子电池极片辊压褶皱检测评价装置及方法,该装置设置在极片辊压之后,包括:极片褶皱测量模块和数据分析反馈模块;所述的极片褶皱测量模块包括三轴移动平台、高速工业相机(6)和激光三维扫描仪(7),所述的高速工业相机(6)和激光三维扫描仪(7)安装在三轴移动平台上;通过高速工业相机(6)和激光三维扫描仪(7)获得待测量锂离子电池极片褶皱测量评价的高度信息和灰度信息值,输入数据分析反馈模块,得到该锂电池极片褶皱的严重程度的评价。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极片褶皱测量装置结构精简可靠,综合褶皱表面高度信息和灰度信息共同进行判断,能够判定褶皱表面形貌严重程度,实现极片辊压褶皱缺陷的在线监测。

    免本构模型全局自适应应力计算和反向识别方法及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6976176A

    公开(公告)日:2023-10-31

    申请号:CN202311008184.1

    申请日:2023-08-1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免本构模型全局自适应应力计算和反向识别方法及系统,包括:步骤S1:获取材料在不同加载条件下的应力应变数据集;步骤S2:基于多层次深度学习神经网络将物体进行全局网格化离散处理生成形函数;步骤S3:基于应力应变数据对在相空间内定义代表材料自由能的罚函数,基于罚函数和获取的应力应变数据集建立优化目标,并基于形函数确定相应的力平衡约束条件,建立带约束条件的完整优化问题模型;步骤S4:将带约束条件的完整优化问题模型转化为无约束优化问题,无约束优化问题使用Adam进行求解从而确定全局应力场。

    一种面向多类小总成的自动化柔性焊装生产线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5252179B

    公开(公告)日:2017-03-22

    申请号:CN201510799800.9

    申请日:2015-11-1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面向多类小总成的自动化柔性焊装生产线控制方法,包括线体、举升机构、传送机构、随行平台、焊装机器人、夹具库、线体控制系统。小总成零件自动化焊装生产时,为了实现高节拍的生产效率以及不同零件焊接装配生产的高柔性要求,系统应该有较好的焊接可扩展性;而且由于小总成零件的多样性,生产物流要求简洁通畅,夹具更换要快速可靠性,人员投入要少。因此,采用机器人自动化焊装,采用双层线体、随行夹具与随行平台可分离的布置形式,增加夹具库和转运小车,实现了面向多类型小总成自动化焊装生产线的高柔性焊接性能、还能将自动化程度高和人员投入少有机的融合在一起,是一种理想的小总成自动化焊装生产线,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一种可重构的自动化柔性焊装生产平台及其运转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5252180A

    公开(公告)日:2016-01-20

    申请号:CN201510800321.4

    申请日:2015-11-1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23K37/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重构的自动化柔性焊装生产平台及其运转方法,包括生产线主体、随行平台、随行夹具、举升机构、焊接机器人、焊接机器人控制中心、夹具转运小车、夹具库以及生产平台控制中心,其中随行平台可在线体上流转,随行夹具位于随行平台上,举升机构位于线体两段,焊接机器人位于线体焊装工位两侧,焊接机器人控制中心控制焊接机器人的运动以及所持焊枪的焊接动作,转运小车负责夹具的更换,夹具库存储生产不同种类总成的夹具,生产平台控制中心控制整个生产平台的运动,包括焊装生产线主体的运行以及举升机构的运行,达到对多类小总成零件的自动化焊接生产的高柔性要求,重新设计生产能力,来实现生产任务生产能力的协调。

    多层次深度学习神经网络自适应全局变形视觉测量方法和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6972764A

    公开(公告)日:2023-10-31

    申请号:CN202310907151.4

    申请日:2023-07-2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多层次深度学习神经网络自适应全局变形视觉测量方法和系统,包括:步骤S1:将相机和镜头的光轴与试样表面垂直对齐,记录试样在不同状态下的信息;步骤S2:基于多层次深度学习神经网络对图像中感兴趣区域进行全局网格化生成形函数,从而实现全局变形测量;步骤S3:以零均值归一化最小距离平方标准为损失函数,使用Adam优化神经网络的参数和节点位移,权重和偏差是节点位置的函数,通过对神经网络参数的优化实现网格自适应;步骤S4:根据优化结果导出全局位移场和应变场,实现高精度的自适应全局变形测量。本发明从而实现全局变形测量可以克服传统方法中位移场不兼容的问题,从而提高视觉变形测量的精度。

    面向多类小总成的自动化柔性焊装生产线及其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5252179A

    公开(公告)日:2016-01-20

    申请号:CN201510799800.9

    申请日:2015-11-1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23K37/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面向多类小总成的自动化柔性焊装生产线,包括线体、举升机构、传送机构、随行平台、焊装机器人、夹具库、线体控制系统。小总成零件自动化焊装生产时,为了实现高节拍的生产效率以及不同零件焊接装配生产的高柔性要求,系统应该有较好的焊接可扩展性;而且由于小总成零件的多样性,生产物流要求简洁通畅,夹具更换要快速可靠性,人员投入要少。因此,采用机器人自动化焊装,采用双层线体、随行夹具与随行平台可分离的布置形式,增加夹具库和转运小车,实现了面向多类型小总成自动化焊装生产线的高柔性焊接性能、还能将自动化程度高和人员投入少有机的融合在一起,是一种理想的小总成自动化焊装生产线,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