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海藻酸交联结构的锂离子混合电容器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346332A

    公开(公告)日:2019-02-15

    申请号:CN201811209897.3

    申请日:2018-10-17

    发明人: 刘庆雷 王宁 张荻

    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海藻酸交联结构的锂离子混合电容器及其制备方法,所述锂离子混合电容器的负极材料包括多孔金属氧化物/碳复合材料,正极材料包括多孔碳材料;所述多孔金属氧化物/碳复合材料中包括金属氧化物颗粒和多孔碳材料基体,所述金属氧化物颗粒均匀分布在多孔碳材料的基体中;所述多孔金属氧化物/碳复合材料由海藻酸类物质与第一金属阳离子交联的产物或者天然海藻产品经碳化制得;所述多孔碳材料主要由海藻酸类物质与第二金属阳离子交联后的产物或者天然海藻产品经碳化、酸洗、活化制得。本发明充分利用了金属氧化物的高比容量与孔通道的快速传输特性,使整个锂离子混合电容器既能实现高能量密度,又能实现高功率密度。

    基于褐藻egg-box结构的储锂用掺氮多孔碳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585181A

    公开(公告)日:2019-04-05

    申请号:CN201811209913.9

    申请日:2018-10-17

    发明人: 刘庆雷 王宁 张荻

    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褐藻egg-box结构的储锂用掺氮多孔碳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先利用浸泡法将含氮化合物负载在预交联的褐藻前驱体中,然后利用碳化、酸洗的方式制备得掺氮的介孔碳中间体,最后利用化学活化获得掺氮多孔碳材料。本发明利用交联在碳化中间体中引入有序的介孔结构,这些介孔为后续化学活化提供了更高的活化面积,同时通过在前驱体中浸入含氮化合物,精简了传统的掺氮方式,氮元素的掺杂提高了多孔碳材料的表面化学反应活性。因此制备出的掺氮多孔碳材料既传承了褐藻原有的三维多孔通道,又具有人工调控的小介孔和掺氮石墨化碳等特质,作为锂离子混合电容器正极,具有丰富的离子和电子传输通道和良好的表面化学活性。

    一种纳米碳/铝基复合材料大规格锭坯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773466A

    公开(公告)日:2024-10-15

    申请号:CN202310364356.2

    申请日:2023-04-06

    摘要: 本发明公开一种纳米碳/铝基复合材料大规格锭坯制备方法,属于金属基复合材料技术领域。本发明首先通过设计粉末包套,避免传统粉末冶金模压成型过程中模具侧壁摩擦力导致的压力场梯度,辅以温压成型,制备出致密度均匀一致的粉末冶金锭坯;进而,采用多级、分步加热烧结技术,中低温阶段采用电感应辅助快速加热、避免锭坯烧结过程中产生较大温度场梯度,高温阶段切换为控温精准的电阻加热、避免烧结温度波动,最终制备出冶金质量均匀、组织与密度稳定的大规格粉末冶金锭坯。

    一种植物衍生多孔碳的制备方法及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7776182B

    公开(公告)日:2024-05-03

    申请号:CN202410199433.8

    申请日:2024-02-23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植物衍生多孔碳,具体涉及一种植物衍生多孔碳的制备方法及应用,步骤包括:(1)将植物前驱体浸泡于0.01~5mol/L的铁盐或锰盐的溶液中,静置;(2)固液分离,并清洗固体至清洗液无色;(3)将固体浸泡在1~30wt.%的过氧化氢溶液中,静置并发生芬顿反应或类芬顿反应,在固体内部形成微孔和介孔;(4)固液分离,干燥后得到预处理后的植物多孔前驱体;(5)对植物多孔前驱体进行碳化和活化,得到植物衍生多孔碳。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解决现有植物衍生多孔碳的孔结构分布不合理、制备复杂、危险性高的缺陷;本发明的植物衍生多孔碳比表面积大、孔隙结构发达,具有优异的综合电化学性能,且制备简单、安全。

    一种植物衍生多孔碳的制备方法及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7776182A

    公开(公告)日:2024-03-29

    申请号:CN202410199433.8

    申请日:2024-02-23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植物衍生多孔碳,具体涉及一种植物衍生多孔碳的制备方法及应用,步骤包括:(1)将植物前驱体浸泡于0.01~5mol/L的铁盐或锰盐的溶液中,静置;(2)固液分离,并清洗固体至清洗液无色;(3)将固体浸泡在1~30wt.%的过氧化氢溶液中,静置并发生芬顿反应或类芬顿反应,在固体内部形成微孔和介孔;(4)固液分离,干燥后得到预处理后的植物多孔前驱体;(5)对植物多孔前驱体进行碳化和活化,得到植物衍生多孔碳。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解决现有植物衍生多孔碳的孔结构分布不合理、制备复杂、危险性高的缺陷;本发明的植物衍生多孔碳比表面积大、孔隙结构发达,具有优异的综合电化学性能,且制备简单、安全。

    一种三模态构型金属基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187612A

    公开(公告)日:2023-12-08

    申请号:CN202311172954.6

    申请日:2023-09-12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三模态构型金属基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所述的三模态构型是由粗晶区、细晶区及超细晶区三种尺寸的晶粒组织组成,且所述的细晶区与超细晶区的晶粒内部分散有不同体积含量的纳米相。所述的制备方法包括超细晶区用复合粉末、细晶区用复合粉末、粗晶区用复合粉末的制备及其粉末压坯、烧结、变形加工。所述的三模态构型金属基复合材料,具有高模量、高强度、高塑性、高韧性、易加工成型、易塑性变形等优异的力学与加工综合性能,在装备结构轻量化方面具有广泛应用潜力。

    一种纳米碳增强铝合金复合材料挤压型材的在线淬火热处理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111700B

    公开(公告)日:2022-03-04

    申请号:CN202010910175.1

    申请日:2020-09-02

    IPC分类号: C22F1/04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纳米碳增强铝合金复合材料挤压型材的在线淬火热处理方法,包括将纳米碳增强铝合金复合材料型材挤出后所得的挤压型材依次完成在线温度监控、固溶处理、淬火处理、时效处理。通过挤压型材挤出端在线监控型材表面温度,若挤压型材表面温度低于固溶温度,通过原位感应加热系统将温度加热至固溶温度,并保温足够长的时间使得固溶完成;将固溶后的挤压型材放入水槽中进行淬火处理;最后将淬火处理的挤压型材进行离线的人工或自然时效。该方法将挤压型材的成型过程与固溶、淬火热处理依次在线完成,避免了挤压型材的二次高温加热,节省了大尺寸固溶炉,同时还缩短了产品交付周期,具有很好的工程实用价值。

    一种复合材料板材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663921B

    公开(公告)日:2021-12-14

    申请号:CN201910066502.7

    申请日:2019-01-24

    摘要: 本发明涉及材料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复合材料板材及其制备方法。所述制备方法包括:a.将金属基体和纳米碳的复合粉末经粉末冶金制备复合材料锭坯;b.将步骤a所述复合材料锭坯在温度为400℃~550℃下挤压获得挤压板材;c.将步骤b所述挤压板材热处理后,经至少一次的换向热轧得到热轧板,所述热轧开轧温度为420℃~550℃,终轧温度大于350℃;d.将步骤c所述的热轧板,在温度不高于200℃下轧制得到复合材料板材。所述复合材料板材具有各向异性低、综合力学性能好、可规模化应用的优点。

    百子莲SK3脱水素蛋白在降低细胞胁迫伤害及改善超低温保存效果中的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09619094B

    公开(公告)日:2021-05-28

    申请号:CN201811527342.3

    申请日:2018-12-13

    发明人: 张荻 吕珊 吕可 杨舟

    IPC分类号: A01N3/00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百子莲SK3脱水素蛋白在降低细胞胁迫伤害及改善超低温保存效果中的应用;此蛋白具有清除活性氧降低细胞胁迫伤害的能力,可有效改善细胞的冻后恢复生长率,明显提升超低温保存效率。具体方法是应用原核表达的方法富集纯化百子莲SK3型脱水素蛋白(ApSK3),应用Fenton反应证明ApSK3对ROS代谢的调控作用,利用植物超低温保存评价模型验证ApSK3对植物细胞超低温保存的改善效果。具体包括:在超低温玻璃化溶液中添加2μmol/L ApSK3蛋白,使植物冻后存活率提高了约1倍。本发明中公开的方法对清除活性氧、降低细胞胁迫伤害、提升细胞超低温保存冻后活性与保存效率优化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