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锂介导合成氨的气体预处理和氨测量气路结构及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8668225A

    公开(公告)日:2024-09-20

    申请号:CN202410629931.1

    申请日:2024-05-2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锂介导合成氨的气体预处理和氨测量气路结构及应用,该气路结构包括:分别连接气体扩散电解池(14)的阴极气体预处理装置、阳极气体预处理装置、气体吸收装置;阴极气体预处理装置包括通过管路依次连接的硫酸溶液洗气瓶a(3)、氢氧化钾溶液洗气瓶a(4)、阴极侧PTFE微孔滤膜(5)与四氢呋喃洗气瓶a(6);阳极气体预处理装置包括通过管路依次连接的硫酸溶液洗气瓶b(9)、氢氧化钾溶液洗气瓶b(10)、阳极侧PTFE微孔滤膜(11)、四氢呋喃洗气瓶b(12)与含有乙醇的四氢呋喃洗气瓶(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气路装置有效排除了测氨过程中的干扰因素,提高了电解池的工作效率和准确性。

    一种局域石墨化多孔碳载体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7393783A

    公开(公告)日:2024-01-12

    申请号:CN202311493292.2

    申请日:2023-11-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局域石墨化多孔碳载体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属于燃料电池催化领域,该碳载体的制备方法包括:浸渍初始无定型碳载体前驱体和金属硝酸盐,并真空干燥;在惰性气体的氛围中高温热处理碳载体催化石墨化,强酸酸洗得到局域石墨化多孔碳载体。本发明通过金属纳米颗粒催化碳载体表面石墨化,降低石墨化处理温度,制备的局域石墨化多孔碳载体中孔结构明显增加,石墨化程度高,有利于碳载体表面孔结构中催化剂颗粒的氧气传输以及提高载体表面稳定性,作为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阴极高传输、高耐久氧还原催化剂载体,应用前景广阔。

    一种离聚物在碳载体上的吸附能力测试系统和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481960A

    公开(公告)日:2023-07-25

    申请号:CN202310397813.8

    申请日:2023-04-14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燃料电池领域,涉及一种离聚物在碳载体上吸附速率测试系统和方法,如下步骤:S1:在石英晶片上制备均匀一致的多孔碳载体层,并在液体腔中加入电解液,组装成为石英晶体微天平测试系统;S2:待石英晶体微天平测试数据稳定后,在液体腔中加入离聚物溶液;S3:通过石英晶片的质量变化量计算离聚物在多孔碳载体层上的吸附速率。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利用石英晶体微天平对微小质量的灵敏性,能够快速响应,精确测量离聚物在碳载体上的吸附能力,有利于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运行过程中的三相界面变化分析。

    一种基于气泡析出造孔的多孔阴极电极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252946A

    公开(公告)日:2025-01-03

    申请号:CN202411687510.0

    申请日:2024-11-25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燃料电池膜电极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基于气泡析出造孔的多孔阴极电极制备方法。该制备方法包括:步骤1:制备常规阴极催化层;步骤2:组装电解电极结构;步骤3:电解阴极催化层,催化位点产生的气体对离聚物薄膜分布以及催化层孔隙结构进行调控。本发明通过精准调控催化位点气泡析出,对离聚物薄膜以及电极孔隙结构进行造孔,调控离聚物分布的同时增大催化层孔隙,增加催化层中氧气分子到达催化位点的传输通道,降低氧气的局域和体相传质阻力。所构成的新型多孔电极结构作为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阴极,和质子交换膜及阳极构成高效氧传质膜电极,应用前景广阔。

    气体表面吸附量和体相溶解量测试方法及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5275278A

    公开(公告)日:2022-11-01

    申请号:CN202210896027.8

    申请日:2022-07-27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气体表面吸附量和体相溶解量测试方法及系统,涉及燃料电池技术领域,包括:步骤S1:在石英晶体微天平晶片上制备不同厚度的离聚物薄膜;步骤S2:测试晶片振动频率变化,根据Sauerbrey方程,得到薄膜内气体的平衡量变化;步骤S3:根据所测平衡量,得到表面吸附量和单位厚度的体相溶解量。本发明能够通过石英晶体微天平对微小质量的敏感性,得到薄膜在不同气体压力或浓度下的气体平衡量变化;其次,能够通过不同薄膜厚度和气体平衡量的关系,分别得到表面吸附量和体相溶解量,实现界面气体吸附规律的离线测试。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