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无线电能传输的双侧T-S补偿拓扑及参数匹配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100345B

    公开(公告)日:2019-05-24

    申请号:CN201610532013.2

    申请日:2016-07-07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无线电能传输的双侧T‑S补偿拓扑及参数匹配方法,包括:依次相连的逆变器、第一T型结构、收发模块、第二T型结构以及整流器;逆变器的连接至直流电源输出端,用于将直流电逆变为交流电后传输给第一T型结构;第一T型结构用于获得稳定的电流并稳定发送端的传输功率;收发模块用于以无线方式将逆变的交流电传输至第二T型结构;第二T型结构用于获得稳定的电流并稳定接收端的传输功率;所述整流器,用于对接收端的交流电进行整流处理,输出相应的直流电。本发明很好的解决了传输功率等级以及功率传输的稳定性问题,实现原边线圈电流和输出电流恒定,不随负载变化;通过参数的匹配实现谐振频率与负载、原副线圈的距离无关。

    利用环糊精提高聚碳酸亚丙酯热稳定性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367993A

    公开(公告)日:2009-02-18

    申请号:CN200810200929.3

    申请日:2008-10-09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超分子化学技术领域的利用环糊精提高聚碳酸亚丙酯热稳定性的方法。步骤为:a:将聚碳酸亚丙酯和环糊精机械搅拌,所述的聚碳酸亚丙酯与环糊精的质量比为10∶1-1∶1;b:将步骤a的产物用去离子水洗涤抽滤,除去未复合的环糊精;c:将步骤b的固体产物置于真空条件下烘焙。本发明工艺流程简单,成本较低,形成的环糊精与聚碳酸亚丙酯的内含复合物玻璃化转变温度相比于纯聚碳酸亚丙酯提高了5-10℃。该产品可应用于生物降解包装材料、药物释放载体、固体电解质、无机填料表面处理剂等领域。

    集成式无线充电线圈
    3.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6920665B

    公开(公告)日:2018-11-16

    申请号:CN201710132556.X

    申请日:2017-03-0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属于无线电能传输技术领域的集成式无线充电线圈,该无线充电线圈包括对称的初级侧和次级侧两部分;每侧由两个不同绕线方式的线圈组成,分别定义为主线圈和副线圈,每个线圈都成双矩形结构;其中次级侧中副线圈与初级侧副线圈线圈成90度角放置;四个线圈通过绕线方式的不同,各线圈之间可以到达增强或者消除互感的效果。本发明用于无线充电时,在不影响电能传输的情况下可以提高线圈的集成度,简化线圈的结构。

    利用环糊精提高聚碳酸亚丙酯热稳定性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367993B

    公开(公告)日:2011-04-13

    申请号:CN200810200929.3

    申请日:2008-10-09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超分子化学技术领域的利用环糊精提高聚碳酸亚丙酯热稳定性的方法。步骤为:a:将聚碳酸亚丙酯和环糊精机械搅拌,所述的聚碳酸亚丙酯与环糊精的质量比为10:1-1:1;b:将步骤a的产物用去离子水洗涤抽滤,除去未复合的环糊精;c:将步骤b的固体产物置于真空条件下烘焙。本发明工艺流程简单,成本较低,形成的环糊精与聚碳酸亚丙酯的内含复合物玻璃化转变温度相比于纯聚碳酸亚丙酯提高了5-10℃。该产品可应用于生物降解包装材料、药物释放载体、固体电解质、无机填料表面处理剂等领域。

    两段式履带机器人的连接机构

    公开(公告)号:CN204701679U

    公开(公告)日:2015-10-14

    申请号:CN201420871249.5

    申请日:2014-12-31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两段式履带机器人的连接机构,包括前车身、后车身、第一轴、第二轴、第三轴、第四轴和第五轴,第二轴和第五轴两端均设有轴承座,第一轴上刚性连接有肩展大带轮,第一轴上的二阶同步轮与第一轴刚性连接,第二轴上的齿轮组与第二轴刚性连接,第二轴通过法兰与后机械臂铰接,第二轴通过凸台上的顶丝与肩展小带轮刚连,后车身上设有第三轴,第三轴通过法兰与后机械臂刚性连接,第三轴上的齿轮组通过凸台上的顶丝与第三轴刚性连接,第四轴通过法兰与后机械臂铰接。本实用新型增加了两段式履带越障机器人的运动自由度,增强了其跨越障碍的能力,可以适应更复杂的地形且连接结构简单、易于操控。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