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装置
    1.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3439188B

    公开(公告)日:2022-11-18

    申请号:CN201980092497.5

    申请日:2019-02-27

    Abstract: 本发明的空调装置具备:热源单元,所述热源单元使热能或冷能产生并输送到制冷剂;热利用单元,所述热利用单元使制冷剂将从热源单元输送的热能或冷能热交换并供给到热负荷;去程配管,所述去程配管将热源单元与热利用单元之间连接,并供制冷剂从热源单元侧向热利用单元侧流动;返程配管,所述返程配管具有多根配管,所述多根配管分别并联地将热源单元与热利用单元之间连接并供制冷剂从热利用单元侧向热源单元侧流动;开闭装置,所述开闭装置设置于返程配管中的至少一根配管,并控制通过返程配管的制冷剂量;以及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进行在制冷运转时将开闭装置开放并在制热运转时将开闭装置关闭的控制。

    制冷循环装置
    2.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2119271A

    公开(公告)日:2020-12-22

    申请号:CN201880093146.1

    申请日:2018-05-15

    Abstract: 提供与以往的制冷循环装置相比提高了期间效率的制冷循环装置。制冷循环装置(100)具备包含压缩机(1)、第一热交换器(3)、第二热交换器(4)并供制冷剂循环的制冷剂回路。制冷剂回路设置成能够切换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在所述第一状态下,第一热交换器(3)作为冷凝器起作用且第二热交换器(4)作为蒸发器起作用,在所述第二状态下,第二热交换器(4)作为冷凝器起作用且第一热交换器(3)作为蒸发器起作用。第一热交换器(3)包含供制冷剂在内部流动的第一传热管(6)。第一传热管(6)具有在作为冷凝器起作用时的制冷剂的流通方向上位于中间位置的下游侧的第一管部(61)。第一热交换器(3)还包含配置在第一管部(61)的内部的第一内容构件(7)。第一管部(61)的内径D1及当量直径M1在第一状态及第二状态下满足D1/2.5

    空气调节装置
    3.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6796045B

    公开(公告)日:2019-08-30

    申请号:CN201480082619.X

    申请日:2014-11-19

    Inventor: 田中航祐

    Abstract: 本发明以得到可在制冷运转时使室内热交换器的传热性能与以往相比提高的空气调节装置为目的。空气调节装置(100)具备:使在室外热交换器(3)和膨胀装置(4)之间的制冷剂配管流动的制冷剂与在膨胀装置(4)和室内热交换器(5)之间的制冷剂配管流动的制冷剂进行热交换的内部热交换器(20);压力检测装置(31);在制冷运转时对流入膨胀装置(4)的制冷剂的温度进行检测的第1温度检测装置(32);在制冷运转时根据压力检测装置(31)以及第1温度检测装置(32)的检测结果控制膨胀装置(4)的开度的控制部(51)。

    制冷循环装置
    10.
    发明公开
    制冷循环装置 审中-实审

    公开(公告)号:CN116685814A

    公开(公告)日:2023-09-01

    申请号:CN202180089921.8

    申请日:2021-01-27

    Abstract: 制冷循环装置(100)具备制冷剂回路(101)和气液分离回路(102)。气液分离回路(102)包括内部热交换器(5)、储液器(6)、第1阀(7)以及第2阀(8)。内部热交换器(5)具有第1通路(51)和第2通路(52)。气液分离回路(102)包括第1流路(P1)和第2流路(P2)。第2流路(P2)构成为从内部热交换器(5)与储液器(6)之间的第1流路(P1)分支,并且合流于第1阀(7)与制冷剂回路(101)之间的第1流路(P1)。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