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冷剂泄漏判定装置、控制装置、制冷剂泄漏判定程序以及制冷剂泄漏判定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321360A

    公开(公告)日:2023-12-29

    申请号:CN202180098354.2

    申请日:2021-05-27

    Abstract: 制冷剂泄漏判定装置(300)具备制冷循环装置(100)、连接装置(105A、105B)以及控制装置(200)。制冷循环装置(100)由室内机(100A)和室外机(100B)构成。制冷循环装置(100)具有制冷剂回路(120),进行制冷剂在制冷剂回路(120)中循环的制冷循环。连接装置(105A、105B)具有与制冷剂回路(120)的内部空间连通的连通口,连接对内部空间的制冷剂压力进行计测的压力传感器(104)。控制装置(200)使制冷循环装置(100)实施将制冷剂回路(120)的油收集到压缩机(109)的油回收运转,根据基准压力与在油回收运转之后由压力传感器(104)计测出的制冷剂压力的比较,来判定制冷剂从制冷剂回路(120)的泄漏。

    冷冻空调装置
    3.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4596172A

    公开(公告)日:2015-05-06

    申请号:CN201510016352.0

    申请日:2010-03-1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24F1/32 F24F11/30 F24F11/62 F24F2110/00

    Abstract: 本发明得到可利用通常运行时所获得的运行数据准确计算制冷剂延长配管的内容积、高精度进行制冷剂回路内的制冷剂总量的计算以及制冷剂泄漏检测的冷冻空调装置。每当通常运行中测量到的运行数据所表示的运行状态成为满足运行数据获取条件的状态时,获取此时的运行数据作为初期学习用的运行数据,进行基于初期学习用的运行数据来计算延长配管以外的制冷剂量和延长配管密度的处理,基于由该处理计算出的计算结果数据组来计算延长配管内容积,基于该计算出的延长配管内容积和初期学习用的运行数据来计算基准制冷剂量。并且基于计算出的延长配管内容积和当前的运行数据来计算制冷剂回路内的制冷剂总量,与基准制冷剂量进行比较来判定有无制冷剂泄漏。

    制冷循环装置
    6.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9219726A

    公开(公告)日:2019-01-15

    申请号:CN201680086325.3

    申请日:2016-06-09

    Inventor: 落合康敬

    Abstract: 制冷循环装置通过配管将压缩机、热源侧热交换器、减压装置和利用侧热交换器连接,并通过使制冷剂循环来形成制冷循环,制冷循环装置包括对各个设备的动作进行控制的控制装置,控制装置执行如下特殊运转模式:多个设备所包括的、受控制装置控制的多个重要设备中,使一个重要设备的运转状态从第一状态变化为第二状态,根据此时各个设备的状态来确定异常部位。

    气密试验装置和气密试验方法
    9.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7795303A

    公开(公告)日:2024-03-29

    申请号:CN202180101361.3

    申请日:2021-08-18

    Abstract: 气密试验装置具备差压计和温度计测装置。差压计计测空调机内的制冷剂配管内的流体的压力与气密的基准容器内的流体的压力之间的差压。温度计测装置与制冷剂配管连接,计测制冷剂配管内的流体的温度。温度计测装置具有温度计测用容器和温度取得部。温度计测用容器与制冷剂配管连通,能够在内部封入流体。温度取得部设置在温度计测用容器内,计测流体的温度。温度计测用容器满足温度扩散率为制冷剂配管的温度扩散率以上这一条件和热传导率为制冷剂配管的热传导率以上这一条件中的任意一方或双方。

    制冷循环装置
    10.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0325802A

    公开(公告)日:2019-10-11

    申请号:CN201780087224.2

    申请日:2017-03-01

    Abstract: 制冷循环装置具备:制冷循环回路(10),其具有压缩机(21)、室外热交换器(24)及室内热交换器(29);储液器(26),在将在制冷循环回路中经由压缩机(21)的室外热交换器(24)与室内热交换器(29)之间的区间设为第一区间,并将在制冷循环回路中不经由压缩机(21)的室外热交换器(24)与室内热交换器(29)之间的区间设为第二区间时,所述储液器(26)设置于第二区间;第一阀(23),其设置于第一区间并由电磁阀或电动阀构成;以及第二阀(28),其设置于第二区间中的储液器(26)与室内热交换器(29)之间,并由电子膨胀阀、电磁阀或电动阀构成。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