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交换型换气装置
    1.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0023686A

    公开(公告)日:2019-07-16

    申请号:CN201680090902.6

    申请日:2016-12-13

    Abstract: 本发明的热交换型换气装置(100)具备:分隔壁(21),其具有使比全热交换器(6)靠上游侧的排气风路与全热交换器(6)和加湿器(8)之间的排气风路连通的旁通开口(21a),并且将比全热交换器(6)靠上游侧的排气风路和比全热交换器(6)靠下游侧的供气风路分隔;旁通挡板(18),其使旁通开口(21a)开闭;及控制部(23),其进行如下控制:在第一时刻通过旁通挡板(18)打开旁通开口(21a),在第二时刻通过旁通挡板(18)封闭旁通开口(21a)。

    热交换换气装置
    3.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3807931B

    公开(公告)日:2019-03-08

    申请号:CN201310165719.6

    申请日:2013-05-08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是得到可在抑制高度尺寸的同时确保供气风量并维持热交换效率的热交换换气装置。热交换器(14)的形状在从室内侧侧面(1a)或室外侧侧面(1d)正面观看的状态下,是与壳体(1)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平行的边比与壳体(1)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垂直的边更长的长方形形状,热交换器内部供气路径(6e)和热交换器内部排气路径(7e)中的任意一方沿着热交换器(14)的长边方向形成,另一方沿着热交换器(14)的短边方向形成。

    热交换型换气装置
    5.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0023686B

    公开(公告)日:2021-11-05

    申请号:CN201680090902.6

    申请日:2016-12-13

    Abstract: 本发明的热交换型换气装置(100)具备:分隔壁(21),其具有使比全热交换器(6)靠上游侧的排气风路与全热交换器(6)和加湿器(8)之间的排气风路连通的旁通开口(21a),并且将比全热交换器(6)靠上游侧的排气风路和比全热交换器(6)靠下游侧的供气风路分隔;旁通挡板(18),其使旁通开口(21a)开闭;及控制部(23),其进行如下控制:在第一时刻通过旁通挡板(18)打开旁通开口(21a),在第二时刻通过旁通挡板(18)封闭旁通开口(21a)。

    热交换换气装置
    6.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6796042B

    公开(公告)日:2019-06-14

    申请号:CN201480082525.2

    申请日:2014-10-10

    Abstract: 一种热交换换气装置,具有:加热器连接端子,其连接有外部连接加热器(8),该外部连接加热器设置在与供气风道的屋外侧连接的屋外侧供气管道内,并且对通过供气风道而向热交换器流入的供气流进行加热;温度传感器(6),其对通过供气风道的供气流的温度进行测定;控制部(22),其基于温度传感器(6)的测定结果,对供气送风机(5)及排气送风机(4)的运转、以及外部连接加热器(8)的接通断开进行控制,供气送风机(5)能够以所产生的供气流的风量不同的多个强度进行运转,控制部(22)禁止取得供气送风机(5)以比预先设定的强度小的强度进行运转且外部连接加热器(8)被接通的状态。

    热交换换气装置
    7.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6796042A

    公开(公告)日:2017-05-31

    申请号:CN201480082525.2

    申请日:2014-10-10

    Abstract: 一种热交换换气装置,具有:加热器连接端子,其连接有外部连接加热器(8),该外部连接加热器设置在与供气风道的屋外侧连接的屋外侧供气管道内,并且对通过供气风道而向热交换器流入的供气流进行加热;温度传感器(6),其对通过供气风道的供气流的温度进行测定;控制部(22),其基于温度传感器(6)的测定结果,对供气送风机(5)及排气送风机(4)的运转、以及外部连接加热器(8)的接通断开进行控制,供气送风机(5)能够以所产生的供气流的风量不同的多个强度进行运转,控制部(22)禁止取得供气送风机(5)以比预先设定的强度小的强度进行运转且外部连接加热器(8)被接通的状态。

    热交换换气装置
    8.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3807931A

    公开(公告)日:2014-05-21

    申请号:CN201310165719.6

    申请日:2013-05-08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是得到可在抑制高度尺寸的同时确保供气风量并维持热交换效率的热交换换气装置。热交换器(14)的形状在从室内侧侧面(1a)或室外侧侧面(1d)正面观看的状态下,是与壳体(1)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平行的边比与壳体(1)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垂直的边更长的长方形形状,热交换器内部供气路径(6e)和热交换器内部排气路径(7e)中的任意一方沿着热交换器(14)的长边方向形成,另一方沿着热交换器(14)的短边方向形成。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