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0449851C
公开(公告)日:2009-01-07
申请号:CN200510074303.9
申请日:2005-05-25
Applicant: 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4/505 , H01M4/364 , H01M4/525 , H01M10/0525 , H01M2004/02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具备正极、负极、和具有锂离子传导性的非水电解质,所述正极包括作为正极活性物质的具有层状结构的锂过渡金属复合氧化物,所述负极包括可吸留、释放锂的负极活性物质,其特征在于,在锂过渡金属复合氧化物中添加有硼和周期表的Ivb族元素中的至少一种。该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通过将具有层状结构的锂过渡金属复合氧化物用作正极活性物质,可以提高高温耐久性即高温保存特性。
-
公开(公告)号:CN1832228A
公开(公告)日:2006-09-13
申请号:CN200610051591.0
申请日:2006-03-06
Applicant: 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Abstract: 一种电池,在形成有底筒状并收容了浸渍有电解液的螺旋电极体(3)的导电性的外包装罐(1)的开口部,在与该外包装罐(1)绝缘的状态下固定有导电性的封口板(5),从所述螺旋电极体(3)的两个端部分别突出正极(31)和负极(33),在电极(31、33)的突出端分别接合正极集电板(4)和负极集电板(2),并且所述正极集电板(4)和所述封口板(5)被借助导电性的引线(45、46)电连接,另外,所述负极集电板(2)和所述外包装罐(1)被电连接,其特征是,在所述封口板(5)的所述螺旋电极体(3)侧的面上,所述引线(45、46)所焊接的导电性的连接用突起(53、54),在螺旋电极体(3)方向上至少设有1个。
-
公开(公告)号:CN1217589A
公开(公告)日:1999-05-26
申请号:CN98124337.1
申请日:1998-10-29
Applicant: 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2/26 , H01M2/263 , H01M4/808 , H01M6/10 , H01M10/286 , Y02E60/124
Abstract: 一种采用非烧结电极的圆筒状碱性蓄电池是将充填了该糊浆状活性物质的活性物质载体干燥压延后,在垂直方向上对充填了该糊浆状活性物质的活性物质载体上边部分施加超声波振动,将充填在活性物质载体上边部分的活性物质剥落使其露出活性物质载体。在该露出部上载置宽度为1.5mm,厚度为0.06~0.18mm,孔径为0.30~1.00mm的镍金属制带状冲孔金属,用直径为1.5mm的铜制焊条以2mm的间隔进行电阻焊接,制成镍正极板。
-
公开(公告)号:CN100355129C
公开(公告)日:2007-12-12
申请号:CN200410007049.6
申请日:2004-02-26
Applicant: 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4/133 , H01M4/587 , H01M10/0525 , H01M2300/0037
Abstract: 一种具有正极(1)、在活性物质中使用了碳材料的负极(2)、使溶质溶解于非水类溶剂中的非水电解液的锂电池,其特征在于在负极中使用了如下的碳材料,即,根据将由使用了波长514.5nm的氩离子激光器的激光拉曼光谱测定所测定的1360cm-1附近的峰PD分解为半峰宽在100cm-1以上的宽峰PA和半峰宽小于100cm-1的峰PB而求得的半峰宽在100cm-1以上的宽峰PA的峰强度(IA)、由所述的激光拉曼光谱测定所测定的1580cm-1附近的峰强度(IG),所求得的RA值(IA/IG)在0.05以上的碳材料。通过在负极中使用合适的碳材料,就可以获得优良的充放电特性。
-
公开(公告)号:CN1131569C
公开(公告)日:2003-12-17
申请号:CN00123680.6
申请日:2000-08-28
Applicant: 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2/1276 , H01M2/263 , H01M6/10 , H01M10/0431 , H01M10/345 , Y02E60/124 , Y10T29/4911
Abstract: 电极体被安装到电池外壳中,集电体焊到螺旋电极组的上下表面。把集电体焊到电池外壳上之后,柱面体置于集电体的直径上,再焊接叶片;注入电解液后,再将一对电极W1、W2布置在封口体和电池外壳上。在给电极W1、W2之间加以压力的同时,沿放电方向加给电流,使封口体与柱面体周缘侧面间的接触部分被焊接之后,冲压电池外壳的开口边缘,使电池的开口被封闭,再通过给封口体加力,将封口体压入电池外壳中,制成蓄电池。
-
公开(公告)号:CN1121079C
公开(公告)日:2003-09-10
申请号:CN98124337.1
申请日:1998-10-29
Applicant: 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2/26 , H01M2/263 , H01M4/808 , H01M6/10 , H01M10/286 , Y02E60/124
Abstract: 一种采用非烧结电极的圆筒状碱性蓄电池是将充填了该糊浆状活性物质的活性物质载体干燥压延后,在垂直方向上对充填了该糊浆状活性物质的活性物质载体上边部分施加超声波振动,将充填在活性物质载体上边部分的活性物质剥落使其露出活性物质载体。在该露出部上载置宽度为1.5mm,厚度为0.06~0.18mm,孔径为0.30~1.00mm的镍金属制带状冲孔金属,用直径为1.5mm的铜制焊条以2mm的间隔进行电阻焊接,制成镍正极板。
-
公开(公告)号:CN100449850C
公开(公告)日:2009-01-07
申请号:CN200510052847.5
申请日:2005-02-25
Applicant: 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4/505 , H01M4/02 , H01M4/131 , H01M4/364 , H01M4/525 , H01M10/0525 , H01M10/0568 , H01M10/4235
Abstract: 锂二次电池包括正极、负极和使溶质溶解于非水类溶剂的非水电解液,上述正极的正极活性物质由具有尖晶石构造的锂锰复合氧化物,以及至少含有镍并具有层状构造的锂过渡金属复合氧化物构成,在上述非水电解液中添加有以草酸根络合物为阴离子的锂盐。
-
公开(公告)号:CN1604382A
公开(公告)日:2005-04-06
申请号:CN200410011882.8
申请日:2004-09-24
Applicant: 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4/505 , H01M4/131 , H01M4/133 , H01M4/364 , H01M4/525 , H01M10/0525 , H01M10/4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的充放电控制方法,在具有将作为过渡金属至少含有Ni及Mn的锂过渡金属复合氧化物和锂锰复合氧化物的混合物作为正极活性物质而包含的正极、将可以吸贮·放出锂的材料作为负极活性物质而包含的负极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中,通过按照使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的放电输出电压在2V以上而小于3V的方式控制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的放电,在获得良好的循环特性的同时,获得高放电输出特性。
-
公开(公告)号:CN1531124A
公开(公告)日:2004-09-22
申请号:CN200410007049.6
申请日:2004-02-26
Applicant: 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4/133 , H01M4/587 , H01M10/0525 , H01M2300/0037
Abstract: 一种具有正极(1)、在活性物质中使用了碳材料的负极(2)、使溶质溶解于非水类溶剂中的非水电解液的锂电池,其特征在于在负极中使用了如下的碳材料,即,根据将由使用了波长514.5nm的氩离子激光器的激光拉曼光谱测定所测定的1360cm-1附近的峰PD分解为半峰宽在100cm-1以上的宽峰PA和半峰宽小于100cm-1的峰PB而求得的半峰宽在100cm-1以上的宽峰PA的峰强度(IA)、由所述的激光拉曼光谱测定所测定的1580cm-1附近的峰强度(IG),所求得的RA值(IA/IG)在0.05以上的碳材料。通过在负极中使用合适的碳材料,就可以获得优良的充放电特性。
-
公开(公告)号:CN1286503A
公开(公告)日:2001-03-07
申请号:CN00123680.6
申请日:2000-08-28
Applicant: 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2/1276 , H01M2/263 , H01M6/10 , H01M10/0431 , H01M10/345 , Y02E60/124 , Y10T29/4911
Abstract: 电极体被安装到电池外壳中,集电体焊到螺旋电极组的上下表面。把集电体焊到电池外壳上之后,柱面体置于集电体的直径上,再焊接叶片;注入电解液后,再将一对电极W1、W2布置在封口体和电池外壳上。在给电极W1、W2之间加以压力的同时,沿放电方向加给电流,使封口体与柱面体周缘侧面间的接触部分被焊接之后,冲压电池外壳的开口边缘,使电池的开口被封闭,再通过给封口体加力,将封口体压入电池外壳中,制成蓄电池。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