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体外壳、端子装置、开关装置及控制装置

    公开(公告)号:CN206712131U

    公开(公告)日:2017-12-05

    申请号:CN201720560171.9

    申请日:2017-05-19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通过通用工具来解除爪部的卡止。一对外壳卡止部(22)分别包括:臂部(23)、爪部(24)、外侧凸部(25)和前端突起部(26)。臂部从外壳部的左右方向的两侧部朝向前方突出。爪部从臂部的前端部朝向左右方向的内侧突出,并卡止于安装对象物。外侧凸部从臂部的前端部朝向左右方向的外侧突出。前端突起部从外侧凸部的下表面突出至比臂部的下表面(231)更靠下方的位置。前端突起部的左右方向的内侧面的后端部位于:比臂部的左右方向的外侧面(232)更靠左右方向的外侧。对于主体外壳,使从前端突起部的后侧插入的一字螺丝刀等通用工具的前端抵接于前端突起部的内侧面(260),并使前端突起部朝向左右方向的外侧移动,从而解除爪部的卡止。

    螺线管的驱动控制装置及具备该驱动控制装置的安全开关

    公开(公告)号:CN113785376B

    公开(公告)日:2025-03-11

    申请号:CN202080033829.5

    申请日:2020-04-21

    Abstract: 能够实现节能并且能够降低因温度升高而引起的热风险。螺线管的驱动控制装置100以如下方式构成:具有对可动铁心23A进行吸引的螺线管主体22A,螺线管主体22A将可动铁心23A支承为能够移动,以使得可动铁心23A能够实现被螺线管主体22A吸引的吸引位置和未被螺线管主体22A吸引的非吸引位置。设置有:光断续器28,其对可动铁心23A的状态进行检测;以及电流控制部51,其与光断续器28的检测结果相应地控制向螺线管主体22A的供给电流,以便在可动铁心23A处于非吸引位置或其附近位置的状态下向螺线管主体22A供给驱动电流Imax,在可动铁心23A处于吸引位置或其附近位置的状态下向螺线管主体22A供给小于驱动电流Imax的保持电流Ih。

    按钮开关
    3.
    发明公开
    按钮开关 审中-实审

    公开(公告)号:CN118922903A

    公开(公告)日:2024-11-08

    申请号:CN202380023864.2

    申请日:2023-03-20

    Abstract: 本发明的按钮开关能防止发生触点不一致。在按钮开关1中设置有:按钮20,其能够进行按入操作、且能够进行复位操作;第一及第二触点对C1、C2,它们因按钮20的按入操作而分别转移至分离状态、且因按钮20的复位操作而分别转移至接触状态;以及复位速度增加机构,其以在按钮20的复位操作时对按钮20施加负荷并将该负荷释放、且使得朝向按钮20的复位操作方向的复位速度增大的方式发挥作用。关于各卡合部件241、242的第二倾斜面241a、242a,以使其作为复位速度增加机构而发挥功能的方式设定其倾斜角β。

    致动器单元以及安全开关
    4.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4256022A

    公开(公告)日:2022-03-29

    申请号:CN202111085975.5

    申请日:2021-09-1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不仅仅能够在与插入方向相交叉的任意方向上吸收相对于致动器插入孔的错位而且还能够提高耐久性的致动器单元以及安全开关。在致动器单元(3),设置有:致动器(3A),其具有能够插入于致动器插入孔(20)的前端部(30);以及基座部(3B),其将致动器(3A)的基端部(34)支撑为在与致动器(3A)相对于致动器插入孔(20)的插入方向亦即箭头(A)方向相交叉的箭头(B)方向上借助球轴承(35)而移动自如。致动器(3A)的前端部(30)与致动器插入孔(20)之间的错位是通过致动器(3A)的基端部(34)借助球轴承(35)的移动而被吸收。

    连接装置
    5.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0663139A

    公开(公告)日:2020-01-07

    申请号:CN201880034651.9

    申请日:2018-05-22

    Inventor: 新内秀雄

    Abstract: 连接装置(1)具有壳体(2)、端子部(3)、弹性部件(4)、以及操作部(5)。端子部(3)是导电性的、且固定于壳体(2)。弹性部件(4)安装于壳体(2)。弹性部件(4)利用复原力将电线(91)按压于端子部(3)并对该电线进行夹持。操作部(5)与弹性部件(4)接触,将弹性部件(4)的状态维持为与夹持电线(91)的接线状态相比进一步挠曲的非接线状态。连接装置(1)中,将电线(91)插入于端子部(3)与非接线状态的弹性部件(4)之间,由此将力从电线(91)间接地传递至操作部(5)而使得操作部(5)移动,并使得弹性部件(4)从非接线状态向接线状态转变。由此,能够容易地进行电线(91)相对于连接装置(1)的连接。

    端子装置及端子装置组
    6.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7453085B

    公开(公告)日:2019-06-04

    申请号:CN201710155998.6

    申请日:2017-03-16

    Abstract: 本发明能够抑制固定端子因端子螺钉的旋转而旋转。端子装置(1)包括:端子螺钉(31)、固定端子(32)、壳体主体(33)、移动部(34)、以及移动端子(35)。固定端子(32)包括螺纹孔板部(322)和侧板部(323)。螺纹孔板部(322)具有供端子螺钉(31)自后侧旋合的螺纹孔,并在左右方向上扩展。侧板部(323)自螺纹孔板部(322)的左右方向上的一侧的端部沿着壳体主体(33)的侧面向前方扩展。壳体主体(33)的侧面被安装于壳体主体(33)的主体外壳(2)覆盖。侧板部(323)具有与主体外壳(2)卡合的切口、亦即侧板卡合部(326)。由此,能够抑制在使端子螺钉(31)旋合至固定端子(32)的螺纹孔时,固定端子(32)因端子螺钉(31)的旋转而旋转。

    端子装置
    7.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5659437A

    公开(公告)日:2016-06-08

    申请号:CN201480056396.X

    申请日:2014-10-10

    Inventor: 藤井昌明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R4/34 H01R4/36 H01R9/2458

    Abstract: 端子台(1)的保持部件(3)具有:将端子螺钉(2)保持为能够旋转的板状部(31)、从板状部向下方延伸的滑动部(32)。导体部(4)配置在板状部的下方,具有螺纹孔(41)。主体部(5)具有:壁面部(53)、第一突出部(51)、第二突出部(52),由树脂形成。在壁面部上设置有法线与端子螺钉的轴(21)垂直的面。第一突出部和第二突出部从壁面部向该法线的方向突出。在作为板簧的第二突出部与第一突出部间夹着滑动部的一部分而使保持部件保持为能够沿轴移动。在端子螺钉位于从导体部分离的分离位置时,第二突出部的上侧凹部与设于滑动部的接触部接触,临时阻止保持部件向下方的移动。在端子台中,与设置有金属制的板簧的情况相比,能够减少部件件数。

    零件安装结构
    9.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1777446A

    公开(公告)日:2010-07-14

    申请号:CN200910247092.2

    申请日:2009-12-2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零件安装结构,其在将转动体(2)在固定位置和解除位置之间可自由转动地支撑的支撑体(1)上一体形成了保护部(13)。保护部(13)位于,在转动体(2)的固定位置和解除位置之间,在转动体的半径方向上包含杆(21)的前面的外侧端的范围内。转动体(2)位于固定位置时,保护部(13)的前面(13A)及第1抵接面(13B)的上端位于比杆(21)上端更靠上的位置。转动体(2)位于解除位置时,保护部(13)的前面(13A)及第2抵接面(13C)上端位于比杆(21)上端更靠上的位置。在不具备作为其他零件的挡块的情况下,能够防止由于操作者意料之外的外力作用导致的杆误操作引起的仪器的工作不良,以及由于掉落等的冲击作用导致的破损。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