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弹性弹簧管
    81.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1503201A

    公开(公告)日:2020-08-07

    申请号:CN202010488070.1

    申请日:2020-06-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弹性弹簧管,包括内杆和外筒,外筒为一侧开口的空腔结构,内杆设置于外筒内,内杆的一端开设有活动槽,内杆的另一端延伸至外筒的外部,活动槽内设有第一活动杆,活动槽的一侧内壁固定设有第一压缩弹簧,第一压缩弹簧的一端与第一活动杆的一端相接触,第一活动杆的另一端与外筒的一侧内壁连接,外筒的一侧内壁对称开设有弧形通槽,弧形通槽与外筒的外壁相连通,弧形通槽内设有第一螺纹杆。本发明的一种高弹性弹簧管,可以调节限位螺母,进而调节第一压缩弹簧与第二压缩弹簧的弹性系数,以及通过限位螺母的限位,防止内杆和外筒相分离,通过设置的弧形通槽,防止内杆和外筒相对转动过度。

    同时具有拉胀-压胀性质的结构、点阵材料与点阵圆柱壳

    公开(公告)号:CN111237365A

    公开(公告)日:2020-06-05

    申请号:CN202010028682.2

    申请日:2020-01-11

    Inventor: 亢战 吴文俊 刘湃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新型结构设计和点阵材料设计领域,涉及一种同时具有拉胀-压胀性质的结构、点阵材料与点阵圆柱壳。首先利用拉伸弹簧的接触非线性产生的局部拉压不对称机理,形成一类在特定方向上单轴拉伸和单轴压缩下均可以产生横向膨胀的二维结构与点阵材料。通过将该类二维结构在两个方向上进行组合,形成拉伸和压缩同时膨胀的三维结构与点阵材料;同时可以利用二维拉胀-压胀结构作为单胞形成点阵圆柱壳。本发明的结构和材料可以作为特定功能材料,在吸能、减振、医疗、波传播、智能元器件等领域具有应用前景。

    性能可调的负泊松比结构
    83.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9798311A

    公开(公告)日:2019-05-24

    申请号:CN201910131488.4

    申请日:2019-02-22

    Inventor: 林盛 刘丛扬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结构设计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性能可调的负泊松比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负泊松比单元,所述负泊松比单元包括四个柔顺曲梁单元和四个连接体,所述连接体为截面为正方形的长方体,四个连接体对称分布且两个相邻的连接体之间通过所述柔顺曲梁单元连接,所述曲梁柔顺单元的端部与所述连接体内侧边的端部连接。本发明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负泊松比结构只能单一方向受力变形且无法调整结构性能的问题。

    可调式减振器
    84.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9185378A

    公开(公告)日:2019-01-11

    申请号:CN201811163683.7

    申请日:2018-10-01

    Inventor: 沈永强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减振工具,特别是可调式减振器,属于减振领域。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可调式减振器,以使减振器的弹性力可以调节,减振器具有更好的通用性。本发明所述的可调式减振器,包括底板和顶板,在底板与顶板之间设置有弹簧,顶板包括主板和副板,弹簧包括主弹簧和副弹簧,在主板与副板之间设置有调节机构,调节机构主要用于控制主板与副板是否联动,主板与副板联动时主弹簧与副弹簧同时工作,可以产生较大的弹性力,主板与副板不联动时,仅主弹簧工作,此时的弹性力较小,该方案使得减振器的弹性力可以调节,优化了减振器的性能。调节机构包括滑杆和定位孔,调节机构结构简单,降低了减振器的制造成本。

    一种不易扭曲变形的弹簧组

    公开(公告)号:CN108662053A

    公开(公告)日:2018-10-16

    申请号:CN201810621685.X

    申请日:2018-06-15

    Inventor: 李益强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弹簧组件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不易扭曲变形的弹簧组,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顶部螺纹连接有螺栓,所述底板的顶部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顶面的中部固定连接有螺纹柱,所述螺纹柱的表面螺纹连接有套管,所述套管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紧固垫圈,所述螺纹柱的顶部搭接有第一限位片。该不易扭曲变形的弹簧组,通过第二弹簧的内部与伸缩柱表面搭接,使第二弹簧不易扭曲,通过第一弹簧的表面与套管的内壁搭接,从而使第一弹簧不易扭曲,转动套管,使套管从螺纹柱表面转出,使第一弹簧露出,便于对弹簧进行更换和维护,从而达到了避免因长期挤压和氧化而变形扭曲的效果,实现了便于更换和维护的效果。

    一种复合式板簧
    86.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8458017A

    公开(公告)日:2018-08-28

    申请号:CN201711045619.4

    申请日:2017-10-31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16F3/00 F16F1/2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复合式板簧,包括盘状板簧和多个片状板簧,多个片状板簧垂直设置于盘状板簧的周边,盘状板簧的板面开设有多个异形通孔,多个片状板簧与盘状板簧圆弧过渡连接。多个异形通孔呈圆形阵列,异形通孔偏离盘状板簧的径向设置,或者沿着盘状板簧的径向设置。本发明可以达到多方位隔振的目的,而且结构简单,应用更加广泛。

    一种叉车减震系统
    87.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7324247A

    公开(公告)日:2017-11-07

    申请号:CN201710461571.9

    申请日:2017-06-16

    Inventor: 项卫锋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6F9/075 F16F3/00 F16F15/04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叉车减震系统,包括车架,车架两端分别设有伸出槽,伸出槽内设有一级减震支点,车架一侧设有一级减震板簧,一级减震板簧呈长条形,一级减震板簧的两端位于一级减震支点的下方,车架上设有二级减震支点,在一级减震板簧上固定有二级减震板簧,二级减震板簧位于二级减震支点下方,一级减震板簧和二级减震板簧的中心位于同一条轴线上,二级减震板簧的长度小于一级减震板簧的长度。该叉车减震系统产生支承力起到双减震的作用,可以有效提高驾驶的舒适性,避免各零部件在长期震动中产生损坏。

    一种基于双层平面弹簧的五维力传感器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06482877A

    公开(公告)日:2017-03-08

    申请号:CN201611059163.2

    申请日:2016-11-2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双层平面弹簧的五维力传感器结构,它包括两层平行分布的平面弹簧结构,每层由中心端、弹性梁结构、外围端构成,包含三组或以上弹性梁结构,梁结构的一端同中心端固联,另一端同外围端固联。两层平面弹簧通过外围端固接并相隔一定距离。每个双层结构共有两个中心端,其中一个同力输入端固联,另一个为固定端。在双层平面弹簧内部,有五套光纤距离传感器或应变片同五组弹性梁结构对应构成测试系统,以测量弹性梁结构变形,从而测量同输入端固接的中心端的三维力和两维力偶。本传感器结构通过设计双层平面弹簧,实现对任意方向力和两维力偶的测量,可用于机器人手指、连续体与柔性机器人、医疗机器人等服务机器人力传感器中。

    一种高精度可拆卸弹簧
    89.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5508484A

    公开(公告)日:2016-04-20

    申请号:CN201511035025.6

    申请日:2015-12-29

    Inventor: 杨建华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16F3/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精度可拆卸弹簧,包括:第一弹簧本体、第二弹簧本体、连接弹簧,所述第一弹簧本体和第二弹簧本体通过连接弹簧连接为一个整体,所述第一弹簧本体和第二弹簧本体之间为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一弹簧本体和第二弹簧本体的结构相同,所述第一弹簧本体上设置有弹力层、抗压力层、可拆卸层和若干弹力珠,所述弹力层、抗压力层之间相互连接,所述弹力珠位于所述可拆卸层的内部。通过上述方式,本发明提供的高精度可拆卸弹簧,提高了阻尼比,且结构设计简单巧妙,成本低,承载力大,完全能够起到抑制弹簧本身共振的作用,是一款实用性能良好的弹簧。

    预压弹簧片及其组合结构与风扇

    公开(公告)号:CN103542027B

    公开(公告)日:2016-04-06

    申请号:CN201210241185.6

    申请日:2012-07-12

    Inventor: 李应良 艾奇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预压弹簧片及其组合结构与风扇,其中预压弹簧片组,提供一预压力给一轴承,其包括一第一本体对接一第二本体。该第一本体具有至少一第一卡合部,至少一第一卡槽及至少一第一凸出部。该第二本体具有至少一第二卡合部、至少一第二卡槽及至少一第二凸出部。其中该第一卡合部迫紧卡合该第二卡槽,该第二卡合部迫紧卡合该第一卡槽,该第一凸出部对应接触该第二凸出部,令该第一本体与该第二本体组合为一体。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