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铝钢及其连铸方法
    81.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6060590A

    公开(公告)日:2023-05-05

    申请号:CN202310036937.3

    申请日:2023-01-10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高铝钢及其连铸方法。方法包括提供高铝钢钢水;将第一钢种的钢水与高铝钢钢水自第一钢水包依次进行连续浇铸至第二钢水包;高铝钢钢水不作为第一浇注次序的钢水,先后连续浇注第一钢种的钢水、高铝钢钢水;使用纯净钢覆盖剂对浇注至第二钢水包的高铝钢钢水的液面进行覆盖;将高铝钢钢水浇注至使用结晶器保护渣的结晶器中进行结壳,形成含有坯壳的铸坯;将含有坯壳的铸坯从结晶器中拉出进行冷却,得到高铝钢的连铸铸坯。本申请的方法能够稳定顺畅的浇注Al含量为3.0wt%~6.0wt%的高铝钢钢水,连铸粘结报警降速发生率≤0.25次/炉次,未发生漏钢事故。连铸浇注制得的连铸铸坯内部质量好、表面无裂纹、夹渣缺陷,很好的满足轧钢的要求。

    一种LF精炼废渣的回收方法
    82.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6024425A

    公开(公告)日:2023-04-28

    申请号:CN202211631078.4

    申请日:2022-12-19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LF精炼废渣的回收方法,包括提供LF炉的精炼废渣和铁水;出渣装料,将质量比为3~4:1的精炼废渣和铁水进行装料,精炼废渣的熔渣温度为1400℃~1450℃;插入电极,将正极插入铁水中,负极插入精炼废渣中;电场除硫,将电极正极和负极连接至脉冲可调电源上,施加一直流电压;精炼废渣回收,施加直流电压反应≤0.5小时后,得到硫含量降低的精炼废渣,以用于LF精炼。根据本申请实施例,通过将LF炉的精炼废渣和铁水装炉,基于硫在精炼废渣‑金属间迁移为电化学反应的机理,利用电场使精炼废渣中的硫定向迁移至铁水中,降低精炼废渣中的硫含量,实现精炼废渣的回收,在钢水的LF精炼中能够循环使用脱硫后的精炼废渣,降低成本;而含硫铁水也可进一步用于含硫钢的冶炼。

    一种低合金钢的生产方法和低合金钢

    公开(公告)号:CN115161434A

    公开(公告)日:2022-10-11

    申请号:CN202210708935.X

    申请日:2022-06-22

    Abstract: 本申请属于钢铁冶炼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低合金钢的生产方法和低合金钢。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铁水进行转炉冶炼,得到转炉钢水,其中,根据所述转炉钢水的氧含量,添加对应重量和种类的脱氧剂进行预脱氧处理;对所述转炉钢水脱氧合金化,得到待浇铸钢水;将所述待浇铸钢水进行连铸,得到低合金钢坯。取消了现有低合金钢中常用的LF精炼工艺,通过转炉直上连铸模式冶炼低合金钢的生产方法,避免了生产流程长、复杂和成本高现象;通过精确控制预脱氧处理过程,降低了脱氧剂使用量,节约了脱氧剂,降低了脱氧产生的成本;实现了精确控制,避免了后期的成分调节,减少了冶炼步骤,缩短了冶炼周期。

    一种焦粉增碳剂的使用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959173A

    公开(公告)日:2022-08-30

    申请号:CN202210587352.6

    申请日:2022-05-26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焦粉增碳剂的使用方法。本申请提供的焦粉增碳剂的使用方法包括:第一增碳步骤,包括在将钢水从转炉出钢并转入钢包精炼炉的过程中,向所述钢水中加入焦粉增碳剂,搅拌以得到第一增碳钢水;第二增碳步骤,包括向所述第一增碳钢水中同时加入锰铁合金、硅铁合金和所述焦粉增碳剂,以得到精炼钢水,其中,所述焦粉增碳剂的碳吸收率高于86.7%。本申请通过钢水冶炼过程中对焦粉增碳剂加入节点以及使用方法的改进,使焦粉增碳剂的碳吸收率和制备的钢材碳增量均较高,可满足高碳钢种对碳含量的要求,且生产成本较低。

    一种用于异钢种混浇坯的成分变化预测方法及其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0261566B

    公开(公告)日:2021-11-02

    申请号:CN201910538778.0

    申请日:2019-06-20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属于钢铁制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异钢种混浇坯的成分变化预测方法及其系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异钢种混浇坯的成分变化预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采集混浇坯试样,分析所述混浇坯试样的成分变化;获取中间包余钢量和中间包过钢量,根据所述成分变化、所述中间包余钢量以及所述中间包过钢量,拟合混合度函数模型;获取连铸拉速和所述混浇坯试样的宽度,根据所述成分变化、所述连铸拉速以及所述宽度,拟合液芯冲击深度函数模型;根据所述混合度函数模型和所述液芯冲击深度函数模型,预测混浇坯的起始位置和终止位置,不依赖实验室数模计算或水模实验,建立的所述混合度函数模型和所述液芯冲击深度函数模型,其预测准确度高。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