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2738809B
公开(公告)日:2014-09-17
申请号:CN201210208902.5
申请日:2012-06-25
Applicant: 山东大学
IPC: H02J3/1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10/763 , Y02E40/3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计及风功率分布规律的风电场无功补偿容量优化方法;它利用无功补偿容量优化模型进行优化处理,优化的目标为:无功补偿的投资成本、因无功率引起的风电系统欲行成本引起的风电系统运行成本均达到最小化;进行运行成本和投资成本的计算;其中运行成本中包含了风功率分布结果和功率特性的影响;利用粒子群算法结合潮流计算程序进行优化计算。本发明的有益效果:补偿容量的优化决策方法可在充分保证风电系统无功功率调节连续性的前提下,可风电场的无功补偿具有最好的经济性与最强的针对性。
-
公开(公告)号:CN119253582A
公开(公告)日:2025-01-03
申请号:CN202411235561.X
申请日:2024-09-04
Applicant: 山东大学
IPC: H02J3/00 , G06Q30/0601 , G06Q30/0201 , G06Q50/06 , H02J3/2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含产消者租赁共享储能的主动配电网协同优化决策方法,属于配电网调度技术领域。包括:构建含产消者共享储能的多主体协同交易架构;基于所述多主体协同交易架构,通过多主体两阶段协同定价策略,量化共享储能运营商和产消者的议价能力;以社会效益最大化和合作收益分配最大化为目标,基于预设的约束条件,构建基于改进纳什议价的多主体协同优化模型;结合共享储能运营商和产消者的议价能力对所述多主体协同优化模型进行优化,获取最优能源交易量和最优能源交易价格。提出的DSO‑产消者‑SESO协同决策框架能够实现多主体合作共赢,降低配电网的调度难度;解决了现有电力市场交易中收益分配不均、优化调度难度高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8399388A
公开(公告)日:2024-07-26
申请号:CN202410469713.6
申请日:2024-04-18
Applicant: 山东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考虑无功支撑的电网潮流传输边界求取方法及系统,包括:潮流方程建模与求解;建立基于混合整数线性规划的无功优化模型;包括:电力系统电压调整包括调整发电机无功出力、改变变压器分接头和投切补偿电容器;无功优化模型的目标是对调整发电机无功出力、改变变压器分接头和投切补偿电容器这三种控制变量进行寻优,获取最佳的电压支撑;基于连续潮流求取电网潮流传输边界。本发明考虑了潮流态势逼近传输边界的过程中并联电容器投切、变压器分接头挡位、发电机电压与无功等调节资源的优化调整,运用雅可比矩阵建立了无功优化的混合整数线性规划模型,提高了求解运行边界的精确性。
-
公开(公告)号:CN118052420A
公开(公告)日:2024-05-17
申请号:CN202410451224.8
申请日:2024-04-16
Applicant: 山东大学 , 国网(苏州)城市能源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IPC: G06Q10/0631 , G06Q10/067 , G06Q50/06 , G06Q10/04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综合能源系统优化调度技术领域,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计及多供热网络互动策略的电‑热系统调度方法及系统,本发明将电热综合能源系统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评估,考虑了供热网络的调节能力共享期与还原期,并评估了整个热力系统应对电力系统波动的调节能力,提高了运行的灵活性和经济性。
-
公开(公告)号:CN117913920A
公开(公告)日:2024-04-19
申请号:CN202410308875.1
申请日:2024-03-19
Applicant: 山东大学
IPC: H02J3/46 , H02J3/00 , G06Q10/063 , G06Q50/06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计及机组爬坡速率约束与系统初始状态的调度方法及系统,包括:基于机组爬坡速率约束和对应的系统初始状态对最优前瞻时间尺度的影响机理建立相应的解析化表达;制定最优前瞻时间尺度随机组爬坡速率及系统初始运行状态变化而自动调整的自适应最优前瞻时间尺度决策机制,决策调度周期内各时段最优前瞻时间尺度;基于最优前瞻时间尺度建立含前瞻时间尺度截断的动态经济调度模型,完成电力系统调度求解。
-
公开(公告)号:CN117330963A
公开(公告)日:2024-01-02
申请号:CN202311619558.3
申请日:2023-11-30
Applicant: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宁波供电公司 , 山东大学
IPC: G01R31/367 , G01R31/392 , G06F18/24 , G06F18/27 , G06N3/04 , G06N3/0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储能电站故障检测方法、系统及设备,涉及电力系统技术领域,包括:获取储能电站中待检测电池的电池综合信息,根据电池综合信息建立待检测电池的电池模型;基于电池模型,确定与待检测电池对应的初始状态点矩阵和预测测量值,根据初始状态点矩阵和预测测量值,结合待检测电池的过程噪声参数,对储能电站的待检测电池进行状态估计,确定状态估计值;通过预先构建的故障检测模型,结合状态估计值构建待检测特征集合,根据待检测特征集合,结合预设的组合核函数,对待检测电池进行故障检测,其中,组合核函数包括用于线性组合的第一核函数和第二核函数,第一核函数中引入扰动项和多项式次数,第二核函数中引入控制加权参数。
-
公开(公告)号:CN117273361A
公开(公告)日:2023-12-22
申请号:CN202311283157.5
申请日:2023-09-28
Applicant: 山东大学
IPC: G06Q10/0631 , G06Q10/04 , G06Q50/06 , H02J3/00 , H02J3/46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考虑灵活性互济的综合能源系统日前优化调度方法及系统,分别对净负荷灵活性需求、不同能源系统之间以及能源系统内部灵活性资源的调节能力进行量化分析,以能源系统间灵活性资源为桥梁,实现了多能灵活性的协调互济,从而保障了各能源子系统的灵活性供需平衡,使综合能源系统的运行灵活性满足调度要求在综合能源系统的调度中考虑能源子系统内的灵活性供需关系,并通过协调灵活性资源出力,实现对各个能源子系统灵活性供应和需求的合理分配,能够有效减少灵活性供应不足情况的发生。
-
公开(公告)号:CN113128775B
公开(公告)日:2023-03-31
申请号:CN202110453766.5
申请日:2021-04-26
Applicant: 山东大学 , 国网新疆电力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IPC: G06Q10/04 , G06Q10/0639 , G06Q50/06 , G06F30/20 , G06F111/04 , G06F113/04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综合能源调度领域,提供了一种考虑需求响应和耦合度的综合能源系统调度方法及装置。其中,该方法包括获取综合能源系统的出力及能耗信息,得到设备运行成本;获取弃风量,得到弃风成本;基于需求响应成本、设备运行成本及弃风成本三者之和构成综合能源系统总运行成本,以综合能源系统总运行成本最小为目标函数,构建综合能源经济优化调度模型;在考虑耦合度包含网络约束、能源集站约束和需求响应约束条件下求解综合能源经济优化调度模型,得到综合能源系统中各能源的使用调度指令,以控制各能源的工作状态,以提高需求响应能力和系统运行的可靠性。
-
公开(公告)号:CN115222095A
公开(公告)日:2022-10-21
申请号:CN202210674884.3
申请日:2022-06-15
Applicant: 山东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考虑跨区互动的综合能源系统时空协调调度方法及系统,包括:对存在跨区互动的综合能源系统,以最小化全调度周期运行成本为目标,预测日前调度阶段的风电出力值,并根据随机场景的生成与削减得到日前调度阶段的典型随机场景;通过预测实时调度阶段的风电实时波动值确定当前出力计划,以最小化运行偏差为目标,以典型随机场景为参考,校正当前出力计划,以得到最优运行策略;对综合能源系统中跨区互动的区域,通过设定约束条件,对区域互动线路进行解耦,并通过引入交替方向乘子法进行分布式迭代计算,以得到区域间的最优调度策略。协调不同时间尺度的经济性和准确性,同时采用分布式算法完成区域间的互动优化。
-
公开(公告)号:CN112597633B
公开(公告)日:2022-06-21
申请号:CN202011403992.4
申请日:2020-12-04
Applicant: 山东大学
IPC: G06F30/20 , G06Q10/04 , G06Q50/06 , H02J3/00 , G06F111/04 , G06F111/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考虑多故障场景的电力系统备用优化方法及系统,包括:根据调度日内的负荷预测数据和设备运行故障率统计数据,划分若干独立的故障场景;以总成本最小为优化目标,考虑机组、网络以及故障场景下的约束条件,构建电力系统鲁棒备用优化模型;对所述电力系统鲁棒备用优化模型进行求解,得到电力系统的备用优化方案。本发明构建了考虑多故障场景及故障概率不确定性的电力系统鲁棒随机备用优化模型。可在考虑多故障场景及其不确定性的情况下对系统备用容量进行优化,采用了鲁棒优化的不确定性描述方法,模拟运行更加全面,优化结果更加可靠、综合,提高了电力系统备用配置的工程应用价值。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