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7330963B
公开(公告)日:2024-04-19
申请号:CN202311619558.3
申请日:2023-11-30
申请人: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宁波供电公司 , 山东大学
IPC分类号: G01R31/367 , G01R31/392 , G06F18/24 , G06F18/27 , G06N3/04 , G06N3/08
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储能电站故障检测方法、系统及设备,涉及电力系统技术领域,包括:获取储能电站中待检测电池的电池综合信息,根据电池综合信息建立待检测电池的电池模型;基于电池模型,确定与待检测电池对应的初始状态点矩阵和预测测量值,根据初始状态点矩阵和预测测量值,结合待检测电池的过程噪声参数,对储能电站的待检测电池进行状态估计,确定状态估计值;通过预先构建的故障检测模型,结合状态估计值构建待检测特征集合,根据待检测特征集合,结合预设的组合核函数,对待检测电池进行故障检测,其中,组合核函数包括用于线性组合的第一核函数和第二核函数,第一核函数中引入扰动项和多项式次数,第二核函数中引入控制加权参数。
-
公开(公告)号:CN115877222A
公开(公告)日:2023-03-31
申请号:CN202310110523.0
申请日:2023-02-14
申请人: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宁波供电公司 , 山东大学
IPC分类号: G01R31/367 , G01R31/385 , G01K13/00
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储能电站故障检测方法、装置、介质及储能电站,该方法包括:获取储能电站中各个电池的电压时间序列、电流时间序列和温度时间序列;根据电压时间序列、电流时间序列、温度时间序列和对应的平均值确定电压差值时间序列、电流差值时间序列和温度差值时间序列;对于每个电池,将相连的电池的电压差值时间序列组合为电压数据矩阵,将相连的电池的电流差值时间序列组合为电流数据矩阵,将相连的电池的温度差值时间序列组合为温度数据矩阵;将电压数据矩阵、电流数据矩阵和温度数据矩阵组合为三通道数据矩阵,将三通道数据矩阵输入训练好的故障检测模型,确定对应的电池是否出现故障。本发明提高了储能电站故障检测的准确性。
-
公开(公告)号:CN117330963A
公开(公告)日:2024-01-02
申请号:CN202311619558.3
申请日:2023-11-30
申请人: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宁波供电公司 , 山东大学
IPC分类号: G01R31/367 , G01R31/392 , G06F18/24 , G06F18/27 , G06N3/04 , G06N3/08
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储能电站故障检测方法、系统及设备,涉及电力系统技术领域,包括:获取储能电站中待检测电池的电池综合信息,根据电池综合信息建立待检测电池的电池模型;基于电池模型,确定与待检测电池对应的初始状态点矩阵和预测测量值,根据初始状态点矩阵和预测测量值,结合待检测电池的过程噪声参数,对储能电站的待检测电池进行状态估计,确定状态估计值;通过预先构建的故障检测模型,结合状态估计值构建待检测特征集合,根据待检测特征集合,结合预设的组合核函数,对待检测电池进行故障检测,其中,组合核函数包括用于线性组合的第一核函数和第二核函数,第一核函数中引入扰动项和多项式次数,第二核函数中引入控制加权参数。
-
公开(公告)号:CN115882454B
公开(公告)日:2023-08-15
申请号:CN202310085800.7
申请日:2023-02-09
申请人: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宁波供电公司
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多元信息融合的源荷功率预测方法及系统,包括基于所获取的目标区域的历史风电功率序列信息,结合第一气象特征信息,通过预先构建的风电功率预测模型,确定风电功率预测结果;基于所获取的历史卫星云图序列信息,结合第二气象特征信息,通过预先构建的光伏功率预测模型,确定光伏功率预测结果;基于所获取的各类负荷设备的负荷序列信息,以及第三气象特征信息,构建为负荷功率特征集,通过预先构建的负荷功率预测模型,确定负荷功率预测结果;根据风电功率预测结果、光伏功率预测结果以及负荷功率预测结果,通过预先构建的综合功率预测模型,确定综合预测结果。本发明能够准确进行源荷功率预测。
-
公开(公告)号:CN115882454A
公开(公告)日:2023-03-31
申请号:CN202310085800.7
申请日:2023-02-09
申请人: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宁波供电公司
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多元信息融合的源荷功率预测方法及系统,包括基于所获取的目标区域的历史风电功率序列信息,结合第一气象特征信息,通过预先构建的风电功率预测模型,确定风电功率预测结果;基于所获取的历史卫星云图序列信息,结合第二气象特征信息,通过预先构建的光伏功率预测模型,确定光伏功率预测结果;基于所获取的各类负荷设备的负荷序列信息,以及第三气象特征信息,构建为负荷功率特征集,通过预先构建的负荷功率预测模型,确定负荷功率预测结果;根据风电功率预测结果、光伏功率预测结果以及负荷功率预测结果,通过预先构建的综合功率预测模型,确定综合预测结果。本发明能够准确进行源荷功率预测。
-
公开(公告)号:CN118399388B
公开(公告)日:2024-10-15
申请号:CN202410469713.6
申请日:2024-04-18
申请人: 山东大学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考虑无功支撑的电网潮流传输边界求取方法及系统,包括:潮流方程建模与求解;建立基于混合整数线性规划的无功优化模型;包括:电力系统电压调整包括调整发电机无功出力、改变变压器分接头和投切补偿电容器;无功优化模型的目标是对调整发电机无功出力、改变变压器分接头和投切补偿电容器这三种控制变量进行寻优,获取最佳的电压支撑;基于连续潮流求取电网潮流传输边界。本发明考虑了潮流态势逼近传输边界的过程中并联电容器投切、变压器分接头挡位、发电机电压与无功等调节资源的优化调整,运用雅可比矩阵建立了无功优化的混合整数线性规划模型,提高了求解运行边界的精确性。
-
公开(公告)号:CN118246710B
公开(公告)日:2024-10-15
申请号:CN202410668552.3
申请日:2024-05-28
申请人: 山东大学 , 国网(苏州)城市能源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IPC分类号: G06Q10/0631 , G06Q50/06
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计及多区域互动策略的电‑热系统调度方法及系统,属于综合能源系统优化调度技术领域。灵活性接纳系统定义为区域互联系统中从其他互联系统处获得灵活性补给的电‑热综合能源系统,灵活性提供系统定义为区域互联系统中为其他互联系统提供灵活性的电‑热综合能源系统,灵活性接纳系统与至少一个灵活性提供系统连接以进行灵活性共享;以灵活性接纳系统和灵活性提供系统的总成本最低为目标,进行计及多区域互动策略的电‑热系统的调度;本发明同时进行功率协同与灵活性互济,构建了计及区域互联的电‑热综合能源系统优化调度模型,充分挖掘了区域互联的电‑热系统的灵活性资源,降低了弃风,保证了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
-
公开(公告)号:CN118628138A
公开(公告)日:2024-09-10
申请号:CN202410540845.3
申请日:2024-04-30
申请人: 山东大学
IPC分类号: G06Q30/0201 , G06F17/16 , G06Q10/0631 , G06Q50/06
摘要: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面向综合能源系统的需求响应协同方法及系统,涉及综合能源系统协同优化技术领域,具体方案包括:获取综合能源系统的拓扑结构和运行数据;基于拓扑结构和运行数据,构建综合能源运营商和综合负荷聚合商的协同调度模型;以降低运营成本并平衡供需关系为目标,对协同调度模型进行求解,得到最优的需求响应协同调度方案;本发明提出了需求响应交换DRX的P2P市场机制,以激励综合负荷聚合商I LA之间进行需求响应DR资源的交易,综合能源运营商I EO和综合负荷聚合商I LA以协同的方式充分利用综合需求响应I DR资源,在供需不平衡得到缓解的同时,实现所有参与者的运营成本降低的双赢局面。
-
公开(公告)号:CN112862158B
公开(公告)日:2023-11-07
申请号:CN202110038683.X
申请日:2021-01-12
申请人: 山东大学
IPC分类号: G06Q10/0631 , G06Q50/06 , H02J3/38 , H02J3/46
摘要: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综合能源系统日前优化调度方法及系统,所述方案通过挖掘天然气管道自身由于传输惯性所具有的存储能力,利用电转气设备将难以消纳的风电转为天然气并存储到管道中,所述调度方法能够以更低的成本释放系统的灵活性来消纳风电;同时,为了验证方法的有效性,本公开建立了由IEEE39节点电网‑比利时20节点天然气网‑20节点供热网组成的仿真系统,通过场景法生成不同的典型风电场景输入到仿真系统中进行分析,结果验证了本方法的经济性和有效性。
-
公开(公告)号:CN114374219B
公开(公告)日:2023-09-15
申请号:CN202111435082.9
申请日:2021-11-29
申请人: 山东大学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合作博弈的园区综合能源系统分布式优化方法及系统,基于博弈论建立多园区主体合作博弈模型,并根据Shapley值进行利益分配。其次,采用交替方向乘子法解耦不同园区系统间的耦连,通过交互迭代实现分布式优化,解决多主体参与下的数据隐私保护问题;引入条件风险价值量化风光出力不确定性,提升系统运行安全与经济性。最后通过仿真算例系统验证了所提模型在提升整体经济效益、保证各主体信息安全性,以及适应不确定性环境影响方面的有效性。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