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固废基装配式保温墙体及其施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016637A

    公开(公告)日:2022-02-08

    申请号:CN202111293799.4

    申请日:2021-11-03

    Inventor: 李爽 赵建军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固废基装配式保温墙体及其施工方法,该保温墙体的高延性固废基立方体开口免拆模板包裹在复合保温墙体外周;复合保温墙体内部由下至上依次为钢筋混凝土层、保温层和自流平砂浆层;高延性固废基立方体开口免拆模板开口一侧为建筑外立面。解决了传统的建筑施工方式中设计、生产、施工等过程并未建立有机联系,导致施工过程中的联系性较差的问题,本发明通过高延性固废基立方体开口免拆模板代替原有的混凝土保护层,有效降低模板的耗损量和固废材料的堆放量,同时提高墙体的耐腐蚀性、抗冻性能以及抗剪切性能,通过将保温层包裹在固废基立方体开口免拆模板内部,有效避免保温层发生脱落及着火现象。

    用于高层建筑的自爬式外墙缺陷检测装置及其操作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686870A

    公开(公告)日:2021-11-23

    申请号:CN202110812548.6

    申请日:2021-07-19

    Abstract: 一种用于高层建筑的自爬式外墙缺陷检测装置及其操作方法,属于建筑外墙无损检测技术领域。本发明解决了现有的高层建筑外墙缺陷检测困难的问题。控制终端通过所述基座固装在窗户坎墙上,所述外伸臂为伸缩结构,其水平固装在基座的一端,所述运作台位于墙体外侧且与外伸臂的伸出端之间通过所述竖向导轨固接,两个水平导轨均水平安装在运作台内且分别平行于墙体设置,每个水平导轨均为伸缩导轨结构,通过控制终端分别控制水平导轨、竖向导轨及外伸臂的伸缩动作,两台滑车一一对应滑动安装在两个水平导轨上,通过控制终端控制滑车在水平导轨上的移动位置,两个检测设备对应安装在两台滑车上。

    装配式混凝土自复位梁柱转动节点连接结构及拼装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854441A

    公开(公告)日:2021-05-28

    申请号:CN202110026576.5

    申请日:2021-01-08

    Inventor: 王浩然 李爽 刘坤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装配式混凝土自复位梁柱转动节点连接结构及拼装方法,该连接结构的预制钢筋混凝土柱与预制钢筋混凝土梁相互垂直并通过弧形约束钢板与弧形转动钢板的配合进行连接,弧形转动钢板与弧形约束钢板通过矩形摩擦垫片进行固定,无粘结预应力筋横向穿过预制钢筋混凝土柱与预制钢筋混凝土梁形成的整体,且在端部通过若干预应力筋锚具进行固定。解决了如何有效解决干式连接节点耗能不佳,且在强震作用下变形严重的问题,本发明实现预制钢筋混凝土梁和预制钢筋混凝土柱间的连接,以满足实际设计与施工中的需要。

    装配式混凝土框架梁柱自复位转动节点连接结构及拼装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854440A

    公开(公告)日:2021-05-28

    申请号:CN202110026575.0

    申请日:2021-01-08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装配式混凝土框架梁柱自复位转动节点连接结构及拼装方法,该连接结构的预制钢筋混凝土柱与预制钢筋混凝土梁相互垂直并通过L形约束钢板键与L形转动钢板键的配合进行连接,L形转动钢板键与L形约束钢板键通过约束摩擦垫板进行固定,无粘结预应力筋横向穿过预制钢筋混凝土柱与预制钢筋混凝土梁形成的整体,且在端部通过若干预应力筋锚具进行固定。解决了如何有效提高节点的耗能能力,最大限度的降低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损伤和破坏的技术问题,本发明实现预制混凝土梁和预制混凝土柱间的连接,在强震作用下,当预制混凝土梁达到可控的最大转动位置时,发挥自复位作用,使预制梁柱在震后恢复到原来的初始状态。

    一种用于框架结构的自复位减震抗倒塌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10924556B

    公开(公告)日:2021-03-30

    申请号:CN201911310959.4

    申请日:2019-12-18

    Abstract: 一种用于框架结构的自复位减震抗倒塌结构,属于建筑技术领域。本发明解决了现有技术无法同时实现对框架结构的耗能减震及抗连续倒塌的问题。它布置在框架结构的两根梁与两根柱合围区域内,滑动支座与上方的梁固接,且所述滑动支座上水平加工有长孔,两根金属支柱的下端分别与下方的梁铰接,两根金属支柱的上部分别与滑动支座通过长孔滑动连接,每根金属支柱的顶端各绕设有一根SMA丝,每根SMA丝的两端分别位于其所绕设金属支柱的两侧,且均与下方的梁固接。将耗能减震、自复位及抗连续倒塌进行综合设计,减轻框架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破坏,并且在框架结构局部破坏失效时起到支撑作用,避免整体结构的倒塌破坏。

    一种低成本、高性能雨水箱涵组合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549690A

    公开(公告)日:2020-08-18

    申请号:CN202010279136.6

    申请日:2020-04-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低成本、高性能雨水箱涵组合结构及其施工方法,其中雨水箱涵的底板浇筑PVA纤维混凝土;侧墙内外保护层和顶板底部保护层采用掺固废陶瓷粉或掺固废玻璃粉的PVA-ECC材料制为预制板。解决了现有的雨水箱涵混凝土自身脆性大、抗渗能力弱等缺陷,导致结构提前失效,在使用过程中会造成一定的安全隐患,以及大量木制模板使用还得拆卸的问题,本发明通过采用PVA纤维混凝土作为雨水箱涵的底板,可有效提高底板的抗渗性和抗雨水冲刷磨耗性能;采用掺固废陶瓷粉的PVA-ECC材料或掺固废玻璃粉的PVA-ECC材料所制保护层,可以提高施工进度,减少模板使用量,增加结构的抗渗性能,增加顶板的抗弯性能及耐久性,且材料为绿色环保型材料,可以增加结构的可持续型。

    一种高耗能抗拉扭可恢复阻尼器

    公开(公告)号:CN111502376A

    公开(公告)日:2020-08-07

    申请号:CN201910091456.6

    申请日:2019-01-30

    Abstract: 一种高耗能抗拉扭可恢复阻尼器,属于抗震耗能技术领域。本发明解决了现有的可恢复阻尼器存在的耗能小、结构复杂的问题。内套筒穿设在外套筒内,且内套筒上靠近第二推拉杆的一端固设有第二挡板,第二推拉杆的一端部与第二挡板固接,第一推拉杆的一端部穿设在内套筒内,耗能管同轴嵌设在第一推拉杆与内套筒之间,第一推拉杆上沿其周向固设有若干第一夹具,第二推拉杆上沿其周向固设有若干第二夹具,外套筒的外壁固设有若干第三夹具及若干第四夹具,且若干第三夹具与若干第四夹具分别沿外套筒的周向布置,若干第一夹具与若干第三夹具之间、若干第二夹具与若干第四夹具之间一一对应通过形状记忆合金丝连接。

    一种抗剪钢筋
    88.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6836650B

    公开(公告)日:2019-07-30

    申请号:CN201710192630.7

    申请日:2017-03-28

    Abstract: 一种抗剪钢筋,本发明涉及钢板‑混凝土组合结构中的抗剪钢筋,它要解决现有钢筋在往复荷载作用下抗剪承载能力较低的问题。本发明的抗剪钢筋在钢筋的两端均为喇叭锥形钢筋段,钢筋中部的钢筋直径为d,喇叭锥形钢筋段的长度为5d,喇叭锥形钢筋段的钢筋直径向着钢筋端面方向逐渐增大,喇叭锥形钢筋段的端面直径为2~2.5d,在喇叭锥形钢筋段的端面上还设有焊接层。本发明通过优化抗剪钢筋的外形结构,使此抗剪钢筋能够有效提高抗剪钢筋在往复荷载作用下的极限抗剪承载力与极限抗剪滑移量,实现抗剪钢筋在往复荷载作用下的延性破坏。

    一种快速获得结构抗震能力曲线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765023A

    公开(公告)日:2019-05-17

    申请号:CN201910184454.1

    申请日:2019-03-12

    Inventor: 李爽 翟长海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快速获得结构抗震能力曲线的方法,属于建筑抗震能力评估技术领域。所述方法包括步骤一、选择若干条实际地震动,将所述地震动调幅至待分析结构所在场地对应的罕遇地震动水平;计算每条地震动的等强度非弹性位移反应谱,将所有地震动的等强度非弹性位移反应谱进行平均,得到平均谱;步骤二、构造等效地震动;步骤三、利用步骤二中构造的等效地震动进行结构地震反应分析,绘制结构抗震能力曲线;步骤四、重复步骤二和步骤三,获得另外两条等效地震动对应的结构抗震能力曲线,平均后得到最终的结构抗震能力曲线。所述方法具有精度高,计算量小等特点。

    基于中国抗震规范的近断层抗震设计谱修正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256236A

    公开(公告)日:2018-07-06

    申请号:CN201810057679.6

    申请日:2018-01-19

    Abstract: 基于中国抗震规范的近断层抗震设计谱修正方法,涉及建筑结构的抗震设计领域。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我国现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中抗震设计谱对近断层效应的考虑存在不足的问题,进而提出了在规范抗震设计谱基础上考虑近断层效应的修正。修正多遇地震对应的规范抗震设计谱控制参数;将得到的规范设计谱的幅值乘以谱幅值放大系数,将得到的规范设计谱的特征周期Tg调整到特征周期Tg限值;本发明给出了针对50%保证率和84%保证率两种情况的调整系数,调整均是在抗震规范设计谱基础上进行的。本发明的使用范围为近断层区域建筑结构的抗震设计。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