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分割狭缝喷口结构的天然气预混燃烧器

    公开(公告)号:CN108413394A

    公开(公告)日:2018-08-17

    申请号:CN201810299442.9

    申请日:2018-04-0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23D14/02 F23D14/62 F23D14/72 F23D14/78

    Abstract: 一种具有分割狭缝喷口结构的天然气预混燃烧器,本发明涉及一种天然气的燃烧器,具体涉及一种天然气预混燃烧器。它解决了天然气预混燃烧火焰稳定性差,容易发生回火、爆燃和吹熄的问题。它包括预混天然气管道、渐扩连接管道、喷口管排、冷却介质入口集箱和冷却介质出口集箱,所述喷口管排的狭缝喷口内分割为多个矩形喷口。它还包括稳燃装置,稳燃装置由多根平行竖直排成一排的圆管或圆管异型管组成,所述稳燃装置的每根圆管或圆管异型管对应喷口管排形成的一个狭缝喷口,所述圆管异型管的背风面为平面,该平面与狭缝喷口宽度方向的中线垂直;所述圆管或圆管异型管下端与冷却介质入口集箱连通,所述圆管或圆管异型管上端与冷却介质出口集箱连通。

    一种具有三棱柱结构浓缩栅的低阻力百叶窗煤粉浓缩器

    公开(公告)号:CN108151014A

    公开(公告)日:2018-06-12

    申请号:CN201810005464.X

    申请日:2018-01-03

    Abstract: 一种具有三棱柱结构浓缩栅的低阻力百叶窗煤粉浓缩器,属于锅炉燃烧技术领域。浓、淡煤粉气流分流挡板将浓缩器外壳的出口分隔成浓、淡煤粉气流出口,浓、淡煤粉气流出口均与锅炉炉膛连通,N个浓缩栅由浓缩器外壳的入口至浓缩器外壳的出口方向呈错列间隔分布,并依次定义为第1级浓缩栅至第N级浓缩栅,第N级浓缩栅形状为平板状,第1级浓缩栅至第N-1级浓缩栅的形状均为三棱柱状,第N级浓缩栅的迎风面位于浓缩器外壳的出口一侧与浓、淡煤粉气流分流挡板相连接。本发明的三棱柱状的浓缩栅能够有效减小浓缩栅后流体分离形成的回流区,实现较高的浓缩比,同时减少煤粉浓缩器的阻力,可以适用于一次风风机压头较小的风扇磨直吹式制粉系统煤粉锅炉。

    一种煤粉旋流燃烧器
    83.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7575860A

    公开(公告)日:2018-01-12

    申请号:CN201710858888.6

    申请日:2017-09-2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煤粉旋流燃烧器,包括预燃室和燃烧器,燃烧器包括中心风管、一次风管和二次风管,燃烧器的前端伸入至预燃室内部,通过在一次风管的一次出风口设置沿气流方向为渐扩式的圆台型钝体,延长了二次风管的二次风气流与煤粉气流的混合时间,压缩了一次风管口处煤粉燃烧形成的火焰长度,有利于低氮燃烧,同时圆台型钝体的设置使得二次风管的二次风气流在二次出风口形成强烈的回流区,降低了预燃室内的燃烧温度,有效避免了预燃室内结焦现象的产生;而且由于圆台型钝体与预燃室的配合使用,圆台型钝体能够卷吸炉内高温烟气,预燃室能够提高燃烧时的抗干扰能力,进而提高了煤粉的稳燃性能。

    基于低阶燃料自催化作用的两段低温气化装置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7502388A

    公开(公告)日:2017-12-22

    申请号:CN201710813286.9

    申请日:2017-09-11

    Abstract: 基于低阶燃料自催化作用的两段低温气化装置及方法,属于低阶燃料的清洁能源利用领域。热解反应器与流化床气化器及旋风分离器连通,旋风分离器依次连通一级回料管、螺旋回料器、二级回料管及热解反应器。在无载气通入的移动床热解系统内,高碱金属和碱土金属低阶燃料通过与热载体混合受热发生热解,其中部分热解产物发生气化和重整;热解产物直接输送至流化床气化系统内进行原位低温气化,大部分焦炭及全部焦油参与反应;流化床气化系统出口的热载体和合成气通过旋风分离系统分离,热载体进入移动床热解系统,合成气则被排出。本发明利用热解焦原位催化裂解部分焦油及复吸碱金属和碱土金属催化焦炭低温气化,实现了低阶燃料的高效低温自催化气化。

    一种采用固体工质的大范围可调等离子体微推力器

    公开(公告)号:CN107387348A

    公开(公告)日:2017-11-24

    申请号:CN201710822931.3

    申请日:2017-09-13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03H1/0093

    Abstract: 一种采用固体工质的大范围可调等离子体微推力器,属于推力器领域,本发明为解决现有会切场推力器贮供系统体积大,复杂度高和阳极发热造成电能浪费的问题。本发明在陶瓷通道底部设置有贮供复合阳极,所述贮供复合阳极包括阳极、加热丝和导线,阳极的内腔中设置有导热棒并固接在阳极的顶端盖内壁上,阳极的顶端盖上设置有n个出气孔并与内腔连通,n≥8;阳极的内腔中存储固体工质;阳极的底板下方设置有加热腔,加热腔内设置有加热丝;加热腔的底板固接两根引出管;加热丝通过从引出管中穿过的导线与外界电源实现电连接;加热丝对阳极进行加热,热量通过导热棒传递给固体工质,固体工质加热汽化后从出气孔进入陶瓷通道中。

    会切磁场推力器的磁场屏蔽罩

    公开(公告)号:CN106286180A

    公开(公告)日:2017-01-04

    申请号:CN201610902364.8

    申请日:2016-10-17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03H1/0087 H05K9/0071

    Abstract: 会切磁场推力器的磁场屏蔽罩,属于电推进器领域,本发明为解决会切磁场推力器外围磁感应强度过强,对卫星电子设备造成严重干扰的问题。本发明包括底板、筒身和盖子;筒身为均匀直径的圆筒形结构;其下端口设置的底板与筒身为一体加工成型,底板的中心位置设置有陶瓷入口安装孔;筒身的上端口设置有盖子,盖子为圆台形筒状结构,盖子的大端口与筒身的上端口焊接在一起,盖子的小端口作为陶瓷出口安装孔。盖子的圆台母线与其底面的夹角α大于推力器最大羽流角,且盖子的圆台母线与霍尔推力器的放电陶瓷通道出口段圆台母线垂直。

    一种多级会切磁场等离子体推力器的电流均化磁场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04202895B

    公开(公告)日:2017-01-04

    申请号:CN201410440268.7

    申请日:2014-09-01

    Abstract: 一种多级会切磁场等离子体推力器的电流均化磁场结构,它涉及一种电流均化磁场结构。本发明为了解决现有多级会切磁场等离子体推力器的放电通道壁面处的磁场强度太高,磁镜尖端处发射的磁感线太靠近放电通道中轴线而导致的电子分布不均匀,电离率低,以及磁分界面角度较大的问题。本发明的两个固定端板分别安装在外壳的上下表面上,陶瓷套筒竖直安装在外壳内,阳极和通气器安装在陶瓷套筒内壁底端并伸出陶瓷套筒的底端,外壳的内侧壁与陶瓷套筒的外侧壁之间的上下端面上分别设有一个导磁环,永磁体环内设有一个导磁环组成一个组件,多个组件分别水平安装在陶瓷套筒和外壳之间的内腔内,外壳的内侧壁设有多个磁场引导环。本发明用于航天领域。

    一种可在三自由度运动的阴极支架

    公开(公告)号:CN104202896B

    公开(公告)日:2016-07-13

    申请号:CN201410398482.0

    申请日:2014-08-13

    Abstract: 一种可在三自由度运动的阴极支架,它涉及一种阴极支架。本发明为了解决现有阴极支架在不关闭并重新开启真空系统的条件下,不便改变阴极位置和角度的问题。本发明的一种可在三自由度运动的阴极支架,包括第一转速直流减速电机、第二转速直流减速电机、联轴器、传动丝杆、横向定位板、纵向定位板、多个定位丝杆、多个光滑管、多个定位垫片、带槽螺母固定板、平板螺母固定板、伞齿轮配合机构、锥齿轮定位板、直尺、量角器、指针条、锥齿轮短螺杆、阴极基板、绝缘陶瓷板、阴极孔板和多个陶瓷垫片,横向定位板包括相互平行设置的第一横向定位板、第二横向定位板、第三横向定位板和第四横向定位板,纵向固定板包括相互平行设置的第一纵向固定板、第二纵向固定板、第三纵向固定板和第四纵向固定板。本发明用于阴极的实验装置。

    一种磁场位形可调的多级会切磁场等离子体推力器

    公开(公告)号:CN103410694B

    公开(公告)日:2015-10-07

    申请号:CN201310378985.7

    申请日:2013-08-27

    Abstract: 一种磁场位形可调的多级会切磁场等离子体推力器,涉及一种离子体推力器;为了解决现有推力器的磁场位形无法变化的问题,本发明所述外壳的前端为圆桶形结构,其后端为圆桶形结构沿轴向经线切割后得到的肋板阵列结构,顶部螺栓连接板套在外壳前端外侧,底部导磁板嵌入在外壳后端内部,外壳后端的肋条分别穿过所述底部螺栓连接板上的肋条通孔,多组永磁铁模块沿外壳的轴向紧密排列、位于外壳前端圆桶形结构的桶底和底部导磁板之间,底部螺栓连接板通过螺栓与顶部螺栓连接板固定连接,用于夹固多组永磁铁模块,配合陶瓷套筒嵌入在由多组永磁铁模块形成的腔体内;本发明主要应用在航天领域。

    一种基于热声效应的核反应堆非能动测温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4766639A

    公开(公告)日:2015-07-08

    申请号:CN201510136951.6

    申请日:2015-03-2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21C17/112

    Abstract: 一种基于热声效应的核反应堆非能动测温装置,它涉及一种核反应堆非能动测温装置。本发明为了解决堆芯温度中目前仅测量冷却剂温度,热电偶等仪表用于燃料棒温度测量时存在工程难度,导致核反应堆正常运行时燃料棒温度无法直接测量,以及由于热电偶等是不具有完全意义的非能动特性的测量元件,这类测量装置在极端及缺电时可能会失效从而可靠性不高,不利于事故下燃料棒温度的直接监测的问题。本发明热声管的上部为热端部,热声管的下部为冷端部,冷端封口密封安装在热声管的冷端部,热声管的热端部内壁上开设承装槽,板叠无缝隙固定在承装槽内,热声管的热端部与核燃料棒之间通过固定件连接。本发明用于核反应堆核燃料棒测温。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