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253679B
公开(公告)日:2025-04-29
申请号:CN202411785438.5
申请日:2024-12-0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考虑快充负荷场景的电动汽车用户侧可调功率计算方法,包括:建立基于非齐次泊松过程设定的电动汽车到站过程模型,估计电动汽车充电起始时的荷电状态;基于序贯蒙特卡洛方法生成快充负荷场景,模拟电动汽车到达、排队和充电过程;对充电场景下单辆电动汽车在接入时段内的可调度能力可行域进行分析,并基于该分析计算充电场景下电动汽车用户侧实时可调功率;对V2G场景下单辆电动汽车在接入时段内的可调度能力可行域进行分析,并基于该分析计算V2G场景下电动汽车用户侧实时可调功率;结合充电场景和V2G场景下电动汽车用户侧实时可调功率,计算规模化电动汽车用户侧聚合商实时可调功率。
-
公开(公告)号:CN119408440A
公开(公告)日:2025-02-11
申请号:CN202411539709.9
申请日:2024-10-31
IPC: B60L53/60 , H02J3/06 , H02J3/00 , B60L53/64 , B60L53/62 , B60L53/63 , G06Q10/04 , G06Q30/0283 , G06Q50/06 , G06N5/0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演化博弈的社区电动汽车充电站目标优化方法及系统,包括:建立代理商与用户之间的信息传递机制,基于所述信息传递机制,获得代理商运营模式,并制定次日各时段电价;根据所述次日各时段电价以及用户充电需求反馈,建立代理商与用户需求之间的演化博弈模型;对所述演化博弈模型进行目标优化,获得最优社区电动汽车充电电价;根据所述最优社区电动汽车充电电价,动态调整充电桩数量与分布、充电速度和/或电网负荷。本发明通过建立代理商和用户之间的演化博弈,以此获得全局最优的定价与购电策略,进而优化充电桩数量与分布、提升充电速度、平衡与稳定电网负荷,提高了充电站利益和用户满意度。
-
公开(公告)号:CN118861898A
公开(公告)日:2024-10-29
申请号:CN202411059305.X
申请日:2024-08-03
Applicant: 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
IPC: G06F18/2431 , G06Q50/06 , G06Q10/0639
Abstract: 一种用于地铁虚拟电厂负荷分类方法,该方法中,采集地铁负荷的时间数据信息,时间数据信息包括12各月份每天24个小时的真实地铁负荷;针对不同的时间数据信息,结合当地地铁负荷的颗粒度,对不同数据来源的数据,建立时间和数据统一性的以六分法为主的负荷分类多分法方法;利用地铁负荷实测基于的数据库,确定当地地铁负荷多分法的分类方法,基于该地铁负荷分类方法,构建针对不同类别地铁负荷的差异化虚拟电厂管理策略;基于所述的地铁虚拟电厂管理策略,利用机器学习技术,仿真并搭建得到地铁虚拟电厂管理云平台模型,实时管理负荷、负荷预测以实现地铁虚拟电厂负荷状态的多系统联合管理。
-
公开(公告)号:CN118246677A
公开(公告)日:2024-06-25
申请号:CN202410385738.8
申请日:2024-04-01
Applicant: 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 , 华东电力试验研究院有限公司 , 复旦大学
IPC: G06Q10/0631 , G06Q30/0201 , G06Q50/06
Abstract: 本发明为一种面向轨道交通综合能源站的储能系统鲁棒优化运行方法,首先利用单列车运行工况特性得到轨道交通能源站负荷曲线,在满足电网运维稳定性约束和储能系统规划方案经济性约束条件下,以储能系统综合日均成本最小为目标函数,采用鲁棒优化方法建立了分时电价机制下考虑源荷不确定性的电池储能系统规划配置及优化运行模型,采用列与约束生成(Column and Constraint Generation,C&CG)算法对鲁棒优化模型进行求解,最终得到系统日前调度运行方法。本方法对交通网络场景下的储能系统的高效规划配置和可靠优化运行提供了技术和机理上的支撑,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
公开(公告)号:CN118152076A
公开(公告)日:2024-06-07
申请号:CN202410566115.0
申请日:2024-05-09
Applicant: 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动汽车充放电运行调控平台,包括:数据采集集群,用于接收并解析外部系统发送的采集数据,所述外部系统包括多元终端、车联网平台和电网调度平台;数据处理集群,用于进行遥信/遥测实时数据的处理分析和周期采样存储;数据存储集群,其中构建有分布式内存数据库,用于实现历史数据大容量存储和高并发访问;微服务集群,用于根据所述数据存储集群中存储的数据,采用微服务架构实现业务应用微服务和平台微服务。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实现海量多元终端及异构网络的接入以及海量数据的有效处理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18137792A
公开(公告)日:2024-06-04
申请号:CN202410248801.3
申请日:2024-03-0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城市轨道交通柔性牵引供电系统双向变流器无源性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在dq旋转坐标系下,建立城市轨道交通柔性牵引供电系统双向变流器的双线性系统状态方程;S2)从能量角度出发设计无源性控制器,通过实现d、q轴电流期望轨迹同步跟踪完成功率补偿。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将基于无源性控制方法运用于城市轨道交通柔性牵引供电系统双向变流器,可保证城市轨道交通柔性牵引供电系统双向变流器直流网压稳定,具有响应快速、稳定性好的特点。
-
公开(公告)号:CN117764007A
公开(公告)日:2024-03-26
申请号:CN202311748583.1
申请日:2023-12-18
Applicant: 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IPC: G06F30/3308 , G01R31/00 , G01R21/00 , G01R19/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兆瓦级充电装置态势检测方法及装置,包括:建立若干与兆瓦级充电装置等效的兆瓦级充电电路模型;对于每个兆瓦级充电电路模型,从工作功率区间中提取若干功率测试点,并在每个功率测试点上测试不同负载阻抗下不同输入电压下兆瓦级充电电路模型和兆瓦级充电装置的输出电压;根据测试数据,拟合得到理论函数和实测函数;基于理论函数与实测函数的误差校正对应兆瓦级充电电路模型,并存入模型库中;获取待测试兆瓦级充电装置的实测函数,并在模型库中检索与所述实测函数最接近的理论函数,采用该理论函数对应的兆瓦级充电电路模型进行仿真检测。本发明实现了兆瓦级充电装置的检测。
-
公开(公告)号:CN117592803A
公开(公告)日:2024-02-23
申请号:CN202311501221.2
申请日:2023-11-10
Applicant: 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 , 华东电力试验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上海交通大学
IPC: G06Q10/0637 , G06Q10/067 , G06Q10/04 , G06Q50/06 , G06Q50/26 , G06Q30/018
Abstract: 本发明设计一种城市车网互动减碳潜力评估方法,包括:步骤S1、根据城市电动汽车与电网互动特性,建立城市电网中电动汽车进行无序充电、参与有序充电以及参与车网互动的行为特性模型;步骤S2、考虑火电机组的稳态二次煤耗特性、深度调峰特性以及暂态变负荷附加煤耗特性,建立火电机组高精度煤耗特性模型;步骤S3、基于机组组合模型,考虑新能源不确定性,以优化时间窗口内系统经济性期望最优为目标函数,建立城市车网互动减碳潜力评估模型框架;步骤S4、结合电动汽车模型与火电机组高精度煤耗特性,在框架基础上建立城市车网互动减碳潜力评估模型,评估城市电网车网互动减碳潜力。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准确度更高。
-
公开(公告)号:CN112801363B
公开(公告)日:2024-01-23
申请号:CN202110106248.6
申请日:2021-01-2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力负荷损失预测方法、介质、电子设备和系统,所述预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获取电力负荷损失数据序列;2)利用R/S法计算所述电力负荷损失数据序列的赫斯特指数H,判断是否该电力负荷损失数据序列是否满足长相关性,若是,则执行步骤3),若否,则返回步骤1);3)计算所述电力负荷损失数据序列的分形维数D;4)基于所述赫斯特指数H和分形维数D,采用预先建立的广义柯西模型预测获得电力负荷损失数据。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预测精度高、适用范围广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13343437B
公开(公告)日:2023-11-24
申请号:CN202110553274.3
申请日:2021-05-20
Applicant: 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 , 华东电力试验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上海交通大学
IPC: G06F30/20 , G06Q50/06 , G06F111/06 , G06F111/1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动汽车快速充电引导方法及系统,包括:构建电动汽车目标充电位选择冲突处理模型;基于所述充电冲突处理模型,构建电动汽车和充电位之间的双边匹配模型,得到所述电动汽车和充电位之间的匹配解;对得到的匹配解进行最优解选择,得到电动汽车和充电位之间的快速匹配,完成电动汽车快速充电引导。同时提供了一种相应的终端及介质。本发明有效缓解用户充电拥挤,提高充电设备利用率,节约充电成本;有效解决充电冲突问题和均衡充电设备利用率,实现电动汽车用户与充电站效用值最大化的同时兼顾个体最优与整体最优。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