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1233607A
公开(公告)日:2020-06-05
申请号:CN201811446180.0
申请日:2018-11-29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含有石脑油的原料转化为低碳烯烃和芳烃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将含有石脑油的原料通入湍动流化床反应器中,在所述湍动流化床反应器的反应段与催化剂接触,得到产品气和待再生催化剂;所述产品气从所述湍动流化床反应器的顶部输出,经分离得到低碳烯烃和芳烃;b)所述待再生催化剂下行经所述湍动流化床反应器的汽提段,输入再生器,得到再生催化剂;c)再生催化剂返回所述湍动流化床反应器中。该方法降低石脑油催化裂解技术中热裂解反应的影响,降低产物中甲烷的收率。
-
公开(公告)号:CN109847792A
公开(公告)日:2019-06-07
申请号:CN201711245490.1
申请日:2017-11-30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分子筛催化剂改性装置,所述装置包括依次连接的进料单元1、改性单元2和冷却单元3;其中,所述进料单元包括催化剂进料单元11和改性剂进料单元12,所述催化剂进料单元和所述改性剂进料单元分别将催化剂和改性剂引入所述改性单元2,二者在改性单元充分反应后从所述改性单元排出并进入冷却单元3冷却。本申请还公开了所述的分子筛催化剂改性装置的使用方法,所述使用方法包括,通过进料单元1,将催化剂和改性剂分别引入改性单元2,在改性单元2中催化剂经改性剂改性后,排出至冷却单元3,在所述冷却单元3中降温至温度低于50℃后将冷却后的改性催化剂输出至任意储料装置。
-
公开(公告)号:CN108794294A
公开(公告)日:2018-11-13
申请号:CN201710288532.3
申请日:2017-04-27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流化床反应器,包括第一分布器和第二分布器,第一分布器位于流化床的底部,第二分布器位于第一分布器的气体流向下游。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生产对二甲苯联产低碳烯烃的方法,主要包含以下步骤:(1)物流A由第一气体分布器进入流化床反应器的反应区;(2)物流B由第二气体分布器进入流化床反应器的反应区;(3)反应区内反应物和催化剂接触,生成包含对二甲苯和低碳烯烃的气相物流。本发明通过控制传质,协调、优化了苯烷基化反应和MTO反应间的竞争,使之协同作用,大幅度提高了苯转化率和对二甲苯收率。
-
公开(公告)号:CN108786672A
公开(公告)日:2018-11-13
申请号:CN201710287771.7
申请日:2017-04-27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用于甲醇和/或二甲醚与苯制对二甲苯联产低碳烯烃的快速流化床反应器、装置和方法,解决或改善了甲醇和/或二甲醚与苯生产对二甲苯联产低碳烯烃过程中MTO反应和烷基化反应之间的竞争问题,实现MTO反应和烷基化反应的协同作用,通过控制传质和反应,协调、优化烷基化反应和MTO反应的竞争,使之协同作用,提高苯转化率、对二甲苯收率和低碳烯烃选择性。该快速流化床反应器,包含第一反应器进料分布器和多个第二反应器进料分布器,所述第一反应器进料分布器和多个第二反应器进料分布器沿所述快速流化床反应器的反应区中气体流向依次布置。
-
公开(公告)号:CN107961744A
公开(公告)日:2018-04-27
申请号:CN201610910732.3
申请日:2016-10-19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01J8/24 , B01J8/26 , B01J38/32 , B01J2204/002 , B01J2219/00164 , B01J2219/2419 , B01J2219/242 , C07C1/20 , C07C2529/85 , C07C11/06 , C07C11/0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由含氧化合物制备丙烯、C4烃类的方法及其装置。该方法的主要特征在于生成产物中70wt.%以上的轻组分由快速流化床反应器最下方的反应器进料分布器返回快速流化床反应器的密相区,乙烯和含氧化合物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发生烷基化反应,生成丙烯等产物,80wt.%以上的C5以上烃类循环至催化裂解提升管,发生裂解反应,生成含有丙烯、C4烃类的产物,随后,进入快速流化床反应器的稀相区。本发明所述的方法和装置提高了乙烯烷基化反应速率、反应器单位体积产能高。
-
公开(公告)号:CN103215189A
公开(公告)日:2013-07-24
申请号:CN201210566177.9
申请日:2012-12-24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12N1/12 , C10G3/42 , C10G3/49 , C10G2400/20 , C11B1/00 , C11B3/00 , C12P7/646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新型的不需要额外添加营养物质的微藻循环养殖并联产烯烃的方法,可用于微藻悬液的培养并联产烯烃。该方法主要包括新型的微藻循环养殖方式和利用循环养殖过程联产烯烃。收集到的微藻进行水解处理,得到水相和油相。水相作为微藻循环养殖的营养液加入微藻养殖系统中,提供碳源、氮源、磷源和无机盐,实现循环养殖的目的。分离得到的油相进行裂解制取烯烃。该方法养殖微藻的效率高,生长速度快,不需要额外的氮源和磷源以及无机盐,并联产烯烃,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和工业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02533430A
公开(公告)日:2012-07-04
申请号:CN201010607927.3
申请日:2010-12-28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IPC: C11B1/10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微藻生物技术领域,涉及含油脂的微藻中油脂的抽提技术。本发明提供一种微藻油脂的提取方法,其特征在于:将微藻粉在甲醇、乙酸或者它们的混合溶剂中浸取,然后将甲醇、乙酸或者它们的混合物蒸发,以得到微藻油脂。该方法采用的提取溶剂毒性低,成本低,抽提效率高,过程简单,具有高效、低毒、环保的综合优势。
-
公开(公告)号:CN101780417B
公开(公告)日:2012-04-18
申请号:CN201010110868.9
申请日:2010-02-10
Applicant: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 , 中海油新能源投资有限责任公司 ,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P20/5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甲醇转化制取对二甲苯和低碳烯烃的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本发明所提供的催化剂由过渡金属和稀土金属改性后的沸石分子筛再经硅氧烷基化合物修饰表面酸性和孔结构得到;其中,过渡金属含量为催化剂总重量的0.1-10wt%;稀土金属含量为催化剂总重量的0.1-5wt%;硅氧烷基化合物修饰后以Si计的担载量为催化剂总重量的0.1-8wt%。利用该催化剂实现了在一个反应过程中由甲醇直接制取三大基础化学品乙烯、丙烯和对二甲苯的目的;反应所得的烃类产物中对二甲苯在芳烃中的选择性大于80wt%,乙烯丙烯在C1-C5中选择性大于80wt%。
-
公开(公告)号:CN101121145B
公开(公告)日:2010-10-20
申请号:CN200610160682.8
申请日:2006-12-04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Inventor: 刘中民 , 田鹏 , 许磊 , 杨立新 , 吕志辉 , 齐越 , 何长青 , 魏迎旭 , 张今令 , 孟霜鹤 , 李铭芝 , 袁翠峪 , 王贤高 , 杨越 , 陆晓 , 朱书魁 , 谢鹏 , 孙新德 , 杨虹熠 , 王华 , 李冰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01J37/04 , B01J23/74 , B01J29/84 , B01J29/85 , B01J37/0045 , B01J37/038 , C07C1/20 , Y02P20/52 , Y02P30/42 , C07C11/04 , C07C11/02 , C07C11/06 , C07C11/08
Abstract: 本发明一种含氧化合物转化制烯烃微球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该催化剂体系由氧化硅、氧化磷及氧化铝构成,亦可同时含有碱土金属氧化物及过渡金属氧化物。各组分质量含量为氧化硅2~60%,氧化磷8-50%,氧化铝20-70%,碱土金属氧化物0-10%,过渡金属氧化物0-20%,且满足各组分质量含量之和为100%。其特征在于采用特定的磷酸硅铝分子筛或含过渡金属的磷酸硅铝分子筛(如SAPO-34)作为催化剂活性组分,与其它含各氧化物组分的原料及作为造孔剂的有机化合物(如天然产物田菁粉)混合,制成具有一定固含量的浆料,经充分胶磨后,喷雾干燥并高温焙烧,制成具有适宜粒度分布、磨损指数和较高催化性能的微球催化剂。
-
公开(公告)号:CN100451089C
公开(公告)日:2009-01-14
申请号:CN200510086320.4
申请日:2005-08-31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Abstract: 一种以高烯烃FCC汽油为原料制取乙烯、丙烯和芳烃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使高烯烃FCC汽油与催化剂经一次接触地转化为包含乙烯、丙烯和芳烃的混合产物;乙烯和丙烯的总收率为30-45%,C6-C8芳烃收率为14-30%,(C6-C8芳烃)/(乙烯+丙烯)为0.4-0.8反应条件为温度为500-700℃,压力为0.01-0.8MPa,重量空速为0.5-20hr-1。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