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593387A
公开(公告)日:2025-03-11
申请号:CN202411815079.3
申请日:2024-12-11
Applicant: 广西百定科技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铁路桥梁钻孔施工方法,属于桥梁工程技术领域。该铁路桥梁钻孔施工方法,包括施工准备,所述施工准备进行场地平整、夯实,做好标记;埋设护筒,确保护筒垂直,避免倾斜。采用小冲程开孔,使初成孔的孔壁坚实、竖直、圆顺;钻头进行第一次清孔,将沉渣排除;在钢筋笼和导管安装完毕后,进行第二次清孔;钢筋笼的安装,下放过程中,避免碰撞孔壁;浇灌混凝土,使用导管将混凝土灌注至孔内;检测与验收。通过施工准备、埋设护筒、钻孔、两次清孔、钢筋笼的安装、浇灌混凝土、检测与验收等步骤,实现高质量钻孔作业,提升后续灌注桩成型质量,即提升桥梁的整体支撑性能以及有着良好的防沉降作用。
-
公开(公告)号:CN119373169B
公开(公告)日:2025-03-11
申请号:CN202411946006.8
申请日:2024-12-27
Applicant: 中交路桥建设有限公司 , 江苏省交通工程建设局 , 中交公路长大桥建设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 华设设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IPC: E02D33/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研究水泥土沉淀效应的试验系统及试验方法,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高压旋喷桩施工完成后由于桩身水泥沉淀所导致桩身强度分布不均匀的问题。包括:沉降柱模块、模拟高压旋喷桩施工的高压旋喷桩模拟施工模块、用于高压旋喷桩内水泥土特征颗粒粒径探测的水泥土混合物颗粒粒径探测模块、用于强度测试样品和水泥含量测试样品取样的水泥土混合物取样模块。本发明用于研究高压旋喷桩水泥土混合物特征颗粒随时间的沉降规律、不同深度水泥土混合物的水泥含量随时间的变化规律、水泥含量与28d龄期强度对应规律,实现不同施工参数下沉淀效应的高压旋喷桩成桩质量预测,解决高压旋喷桩施工完成后由于桩身水泥沉淀所导致桩身强度分布不均匀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9195239B
公开(公告)日:2025-03-11
申请号:CN202411667365.X
申请日:2024-11-21
Applicant: 中建材岩土工程江苏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基坑监测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基坑监测装置,包括垫板,所述垫板的顶端贯通设置有一对插接柱,所述垫板的顶端设置有第一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的顶端设置有支架,所述支架的侧面设置有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二连接件远离支架的一端设置有承接块;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基坑监测装置,使用时激光发射器发出的激光线束信号通过另一承接块上的接收器接收;当基坑内壁出现凸出时,激光线束信号发出位置改变,因此激光发射器与接收器的信号对接中止,当信号对接中止时,工作人员的移动设备发出预警;上述监测过程中,可控制承接块之间的距离,因此可提高基坑内壁的监测范围,确保整体监测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19026403B
公开(公告)日:2025-03-11
申请号:CN202411045708.9
申请日:2024-08-01
Applicant: 武汉理工大学
IPC: G06F30/23 , G06F30/27 , G06F30/13 , G06Q50/08 , G01N3/08 , G01N3/24 , E02D33/00 , G06F111/10 , G06F119/14 , G06F119/1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沉桩挤土效应对桩基荷载影响评估方法、介质及系统,属于沉桩挤土效应技术领域,包括:通过在桩基周围不同深度和距离安装多个振动传感器和应变传感器,连续采集振动信号和应变信号,形成振动‑应变信号组。经过预处理和对齐后,利用时频分析方法确定最优时间窗口长度,提取各信号的时频特征。基于建立的动力学方程组,求解出描述桩基周围土体振动传播、应力分布、变形特性及桩土相互作用的多个解析解。将这些解析解和待测特征组作为输入参数,建立沉桩挤土效应数学模型,计算桩周土体的应力‑应变状态,进而评估挤土效应对桩基承载力的影响。最后根据评估结果,计算出桩基的承载力变化指数,确定挤土效应对桩基荷载的影响程度。
-
公开(公告)号:CN119577606A
公开(公告)日:2025-03-07
申请号:CN202510135385.0
申请日:2025-02-07
Applicant: 中国建筑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
IPC: G06F18/243 , G06F18/2131 , G06N5/01 , G06N20/20 , E02D33/00 , E02D17/20 , G01B11/16 , G08B21/18 , G06F123/02
Abstract: 基于大规模网格化位移监测信息的边坡变形趋势时空混合分析方法,涉及岩土工程变形监测技术领域,包括布设检测光纤;采集转动检测单元和检测光纤捕获的监测数据,将网格化的监测数据按矩阵形式排列;对监测数据进行分析,识别出边坡的状态;采用VMD对边坡变形的时间序列进行分解,综合考虑边坡变形的趋势性、周期性和波动性,掌握边坡随时间变形规律;构造边坡变形影响因素的数据集,并划分出训练集和预测集,将训练集带入人工智能模型中,通过不断迭代计算建立模型,利用模型对边坡变形趋势进行分析等步骤,本发明不仅监测精度高,同时还能有效降低成本同时还可以同步开展时间—空间混合分析,实现边坡整体稳定性的精准判断和变形预测的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19571838A
公开(公告)日:2025-03-07
申请号:CN202510054394.7
申请日:2025-01-14
Applicant: 江苏建院营造股份有限公司 , 江苏建院城市发展有限公司
Inventor: 高强 , 魏鹏 , 陈欢 , 孙轲 , 慎赛 , 周诚 , 叶梓 , 陈立 , 李侨玮 , 袁乐天 , 王磊洋 , 杨晨 , 赵正杰 , 朱召月 , 全程 , 余永 , 邵佳 , 石碧金
IPC: E02D17/04 , E02D5/58 , E02D5/52 , E02D33/00 , E02D13/00 , E02D11/00 , E02D15/08 , E02D7/20 , E02D5/3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全回收预应力方桩加格构柱组合立柱桩,属于基坑支护技术领域。本发明的可全回收预应力方桩加格构柱组合立柱桩,将预应力方桩与格构柱有机结合形成立柱桩,预应力方桩作为立柱桩的下段,通过静压施工即可,具有成本低、施工效率高和无污染等优点;同时各桩段中的方桩和格构柱的连接方便牢固,可实现立柱桩的100%回收,实现了低碳、环保、绿色施工的效果;此外,在立柱桩压入土体时利用格构柱连接节实现上下两节格构柱的连接,方便了立柱桩整体压入土体,并在开挖基坑土体后利用自伺服液压转换器取代格构柱连接节,可以逐层通过四向的支撑横梁进行基坑的横向支撑,且支撑横梁的轴向力能够液压自动补偿,施工更加简单高效和安全。
-
公开(公告)号:CN112227431B
公开(公告)日:2025-03-07
申请号:CN202011075057.X
申请日:2020-10-09
Applicant: 中交第二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 , 中交公路长大桥建设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 温州瓯江口大桥有限公司
Inventor: 张永涛 , 陈培帅 , 石章入 , 贺祖浩 , 郑锋利 , 潘济 , 李德杰 , 向自立 , 宣寿通 , 罗会武 , 夏崟濠 , 董伟 , 邱敏 , 姚翔川 , 饶为胜 , 李嘉成 , 张瑞元
IPC: E02D33/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侧摩阻力及侧壁土压力测量装置及其施工方法,包括:箱体,其竖直设置且外侧壁上设有凹槽;传力杆,其与凹槽的内侧壁铰接;拉压力传感器,其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受力端,其分别与传力杆的底面和凹槽的内底面连接;摩擦板,其位于凹槽的开口处并与传力杆的自由端连接,摩擦板与传力杆垂直;两个不透水膜,其与摩擦板配合封闭凹槽并形成密封腔;压力传感器,其设置在箱体的外侧壁上且受力端朝外。本发明通过将传感器设置在装置内部,避免了外部恶劣的施工环境对传感器的影响,保证测量装置的稳定性、准确性和安全性,可实现对侧壁土摩阻力和侧壁土压力的实时测量,并计算得到不同深度土层的摩擦系数。
-
公开(公告)号:CN119531363A
公开(公告)日:2025-02-28
申请号:CN202510089210.0
申请日:2025-01-21
Applicant: 长安大学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基于电容原理的预应力管桩监测装置及方法,属于地基处理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技术无法准确检测预应力管桩每次锤击时的贯入度的问题。所述预应力管桩监测装置包括:支撑平台;沿第一方向延伸的支撑杆,支撑杆包括固定部和伸缩部,伸缩部沿第一方向伸缩,固定部与支撑平台固定连接;第一传感组件,与伸缩部连接;悬吊组件与伸缩部连接,且位于第一传感组件沿第一方向背离支撑平台的一侧;至少部分的悬吊组件沿第二方向延伸;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垂直;悬吊组件包括升降部,升降部沿第一方向可移动设置;第二传感组件与升降部连接,第一传感组件和第二传感组件沿第二方向间隔设置。本申请能够准确检测预应力管桩每次锤击时的贯入度。
-
公开(公告)号:CN119531356A
公开(公告)日:2025-02-28
申请号:CN202411604547.2
申请日:2024-11-12
Applicant: 河海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锚杆检测装置领域,公开了一种NPR恒阻锚杆预紧力施加和实时检测装置,包括锚杆,所述锚杆的一端连接有限定头;传感器组一,其粘贴在锚杆的一端,所述传感器组一的一侧连接有绕接在锚杆上的导线;中间检测仪,其设置有多个,其设置在锚杆的螺纹处,所述中间检测仪的两端与导线相连接;计算机构,其套接在锚杆远离限定头的一端,所述计算机构与位于接近的所述导线的一端相连接;本发明可以多距离、多点位的监测,配合传感器组一等的工作,得到更加精准的数据,可以适应不同的锚杆,确保多项数据的采集,保证锚杆受力处于安全范围内,保证工程的安全,进行实时监测,减少后续重复操作,方便工作的进行。
-
公开(公告)号:CN119531340A
公开(公告)日:2025-02-28
申请号:CN202411641050.8
申请日:2024-11-18
Applicant: 中建生态环境集团有限公司
IPC: E02D3/10 , C02F11/147 , C02F11/00 , B09B3/00 , A01G24/20 , A01G24/22 , G01N33/24 , G01N1/08 , E02D3/12 , E02D3/046 , E02D3/00 , E02D19/10 , E02D19/04 , E02D1/04 , E02D31/02 , E02D31/06 , E02D31/00 , E02D15/00 , E02D17/20 , E02D17/18 , E02D33/00 , E03F5/2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井点振压干化改良淤泥方法,属于淤泥改良应用技术领域,包括S筑围堰、吹泥入围、安装井点管及抽水系统、负压井点降水、夯实土体、泥样采集分析、调理剂配置、打入调理剂、有机质拌合、改良土回用。本发明实现了淤泥原位资源化利用,兼具环保与经济双重效益。通过轻型井点管及配套系统,有效干化并改良淤泥,解决废弃淤泥处理难题,满足工程建设土地需求,成本较机械脱水干化节省49.3%。利用高浓度易溶调理剂和农业腐熟资源,改善土壤性状与肥力,节省回填土成本13%。该方法提高效率和规范性,确保安全与质量,同时结合有机肥和秸秆资源综合利用,生态环保效益显著。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