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619212A
公开(公告)日:2025-03-14
申请号:CN202411727099.5
申请日:2024-11-28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EPR检测平台的燃烧器系统及其控制方法。包括:燃烧器;供风组件,为燃烧器提供风;给料组件,为燃烧器提供燃料;提取机构,用于从燃烧器内提取热解产物;电子顺磁共振检测平台,用于采用电子顺磁共振检测热解产物的自由基类型和浓度,确定燃烧器的燃烧状态;控制单元,用于根据燃烧器的燃烧状态,调控供风系统提供的风量和调控给料系统提供的燃料量。可以实现对燃烧器的闭环控制,提升燃烧器的燃烧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15342373B
公开(公告)日:2025-03-14
申请号:CN202210594006.0
申请日:2022-05-27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基于煤流煤质在线监测的灵活混合式煤粉供应系统,包括磨煤机、燃烧器、一次风机、一级分离器、二级分离器、精煤斗、风粉混合器和乏气风机,磨煤机连接一级分离器,一级分离器通过第一通道连接燃烧器,一级分离器的出料口通过第二通道依次连接二级分离器、精煤斗、风粉混合器和燃烧器,磨煤机的进煤口连接有煤输送系统,一次风机分别通过管线连接磨煤机和风粉混合器,二级分离器的乏气出口连接乏气风机的进风口,乏气风机的出风口分别通过管线连接磨煤机、风粉混合器与燃烧器之前的第二通道管段以及燃烧器。优点:能减少磨煤机和燃烧器之间匹配时间差;对锅炉低负荷燃烧炉火不稳定性响应速度较快;对锅炉调峰响应速度较快。
-
公开(公告)号:CN119574494A
公开(公告)日:2025-03-07
申请号:CN202411667482.6
申请日:2024-11-21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
IPC: G01N21/3563 , G01N25/20 , G06F17/18 , G01N21/3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多项式关联低阶煤红外光谱参数与发热量的方法,属于化学分析技术领域。本发明包括如下步骤:(1)以低阶煤作为研究对象,将其粉碎、干燥,得到煤样;(2)煤样经傅里叶‑红外光谱分析,得到其红外光谱图,并计算红外光谱参数;(3)测定煤样的空气干燥基低位发热量;(4)基于红外光谱参数将煤样分类,利用多项式回归方法分别构建关联模型并加以验证。本发明以资源较为丰富低阶煤为研究对象,提出利用多项式回归关联低阶煤红外光谱官能团结构参数与煤发热量关系的方法,其计算相对简单,针对性强,能快速高效预估低阶煤低位发热量,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9374131A
公开(公告)日:2025-01-28
申请号:CN202411677895.2
申请日:2024-11-22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反馈机制的智能燃烧控制方法、系统及装置,包括:通过接收炉膛燃烧状态参量和拉曼煤质在线检测信号,与预设阈值进行比较,并采取前馈控制策略对供风系统和给粉系统进行控制调整,实现高精度燃烧控制,优化燃烧效率和排放。利用模型预测控制对获取信号进行分析,预测燃烧过程的变化趋势,并动态调整燃烧器的操作参数,以实现快速响应负荷变化,提高燃烧系统的动态性能。通过实时监测和精确控制,确保在低负荷下实现稳定燃烧,减少NOx生成。通过闭环控制系统,不断优化前馈和反馈控制策略,以适应燃烧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扰动和变化。本发明实现多关键变量的提前预判,超前调节,使锅炉保持最佳燃烧状态,提高锅炉燃烧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5791672B
公开(公告)日:2024-09-20
申请号:CN202211184010.6
申请日:2022-09-27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
IPC: G01N21/3504 , G01N21/4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反应池及原位漫反射红外检测器,反应池包括反应池本体、两个电极和两个绝缘垫块,反应池本体的下端中部设有出气口,两个电极与两个绝缘垫块一一对应,两个电极分别通过对应的绝缘垫块绝缘安装在反应池本体内,两个电极上端的水平高度均低于反应池本体上端的水平高度,两个电极分别为高压电极和接地电极;两个电极用以共同托起催化剂层。如此可通过两个电极对催化剂层施加电场,从而可使得催化剂层在反应池内进行热‑电耦合催化反应,而当催化剂层为粉末状时,为了避免催化剂掉落至反应池内底部,故需在反应池内设置筛板来将催化剂层托起,而筛板上的筛孔可供气态产物通过。
-
公开(公告)号:CN115924886B
公开(公告)日:2024-06-04
申请号:CN202211657751.1
申请日:2022-12-22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利用生物质和煤泥制备两亲性纳米生物炭材料的方法。本方法通过在待热解的生物质原料中添加煤泥并在有氧气氛中实施热解,从而调控热解产物生物炭的亲水亲油性。相较于传统的制备“两亲性”纳米材料的方法,此方法具有以下优势:(1)制备流程简单,易于控制产物的亲水亲油性,且不涉及有毒有害物质,安全高效;(2)原料可再生,产物产量高,可实现大规模生产。
-
公开(公告)号:CN115404126B
公开(公告)日:2024-03-19
申请号:CN202211105294.5
申请日:2022-09-09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生物质能利用相关技术领域,其公开了一种利用二氧化碳提高生物质热解油中有机酸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S1:将含有不饱和键的生物质热解油、溶剂和电解质按预设比例混合得到电解液;S2:将所述电解液设于电解池内,在预设温度和预设电流下向所述电解池内持续通入二氧化碳以进行电化学反应;S3:将电化学反应后的液体依次进行旋蒸、酸化和萃取得到高有机酸含量的生物质热解油。本申请通过将二氧化碳固定在有机底物的不饱和键上生成有机酸,显著提高现有的生物质热解油中的有机酸含量。
-
公开(公告)号:CN117470710A
公开(公告)日:2024-01-30
申请号:CN202311427086.1
申请日:2023-10-31
Applicant: 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 , 华中科技大学
Inventor: 夏大伟 , 李敏 , 王星海 , 刘伯康 , 李玲 , 张步庭 , 张少锋 , 张小科 , 曹桂州 , 胡松 , 向军 , 苏胜 , 李寒剑 , 史书怀 , 王放放 , 刘静宇 , 蔡云贵 , 刘恪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考虑环境条件影响取煤过程监测的煤堆密度在线评估装置、方法、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所述装置包括斗轮机,所述斗轮机上设置有取煤用的斗轮,所述斗轮通过皮带秤与所述斗轮机主体相连,所述斗轮上设置有斗轮卫星定位系统,所述斗轮机的主体顶部设置有3D激光轮廓仪、视频监控系统和斗轮机卫星定位系统。基于所述装置本发明通过对煤堆的体积和密度进行综合分析计算,消除因天气、煤场顶棚等原因导致的斗轮卫星定位错误或者偏差,解决了煤堆密度在线评估时精度差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4618515B
公开(公告)日:2023-11-14
申请号:CN202210260645.3
申请日:2022-03-16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
IPC: B01J23/889 , C01B3/32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低温制氢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低温制氢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获取洁净的具有高电阻率的泡沫金属板;2)制备负载Mn和Co的泡沫金属板;3)在所述负载Mn和Co的泡沫金属板上原位生长纳米碳成分,得到待纯化催化剂材料,其中,Mn和Co分散在纳米碳成分的表面,纳米碳成分负载在泡沫金属板上;4)将所述的待纯化催化剂材料进行纯化,得到所述的低温制氢催化剂。泡沫金属板和纳米碳材料具有优异的导热和导电性能,在泡沫金属板两端通电发热,热量和电流同时作用于分散在纳米碳材料上的Mn‑Co活性位上,从而发生热‑电协同催化制氢反应。
-
公开(公告)号:CN116851401A
公开(公告)日:2023-10-10
申请号:CN202310696666.4
申请日:2023-06-13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含碳资源利用和二氧化碳减排领域,公开了一种含碳资源地下封存、转化及再利用方法,以针对固体含碳资源为例,包括以下步骤:(1)将固体含碳资源转化为含碳液体;(2)对聚合特性和/或反应特性进行检测;若检测结果不满足预先设定的要求,则对含碳液体进行调制;(3)将含碳液体灌注入地下封存点,地下封存点位于地下≥800米处,使含碳液体在地下封存点发生固化或反应。本发明通过对封存及转化方法的整体流程设计进行改进,利用调制对含碳液体的聚合特性和/或反应特性进行调制,再将含碳液体灌注入地下封存点,使含碳液体在地下封存点压强条件下发生固化或反应,实现封存与转化。本发明将含碳资源灌注至深层地下,封存持久性长。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