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煤巷肩角支护装置
    72.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21032685U

    公开(公告)日:2024-05-28

    申请号:CN202322888125.X

    申请日:2023-10-25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煤巷肩角支护装置,包括肩角支撑部、顶部支撑部、帮部支撑部,所述肩角支撑部为三角形结构,其两个短边分别与顶部支撑部和帮部支撑部固定,所述肩角支撑部通过锚索与煤岩连接紧固,所述顶部支撑部和帮部支撑部分别通过锚杆与煤岩相连。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将肩角支撑部设计为三角形结构,提高了对巷道肩角处的支撑能力,使肩角处的煤体能够得到足够的支撑,巷道帮顶部煤体受力更加均匀,减小其破坏程度及速率,同时将肩角支撑部与顶部支撑部和帮部支撑部搭接相连,实现了顶部、肩角、帮部的一体化锚网索支护方式,使整体结构不易发生错动,提高了巷道的整体支护能力。

    一种锚高预紧力锚索支护装置

    公开(公告)号:CN217783548U

    公开(公告)日:2022-11-11

    申请号:CN202221613217.6

    申请日:2022-06-22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锚高预紧力锚索支护装置,包括锚索杆体、锁具、锁夹片、锚索张拉器;锚索张拉器中间是圆形空腔,空腔内有锁舌,锚索杆体尾部深入锚索张拉器空腔内,锁具、锁夹片依次套设在锚索杆体上,锁夹片位于锁具与锚索张拉器之间;驱动锚索张拉器推动锁具、锁夹片张拉锁紧;锚索支护装置中通过在动力液压系统(掘进机供液压力20‑22MPa)上安装锚索张拉器可升压2.5倍以上,使锚索初始预紧力提高2.5倍以上,增强锚索杆体的预应力,更好地达到锚索主动支护顶板及侧帮的作用,增大锚索支护安全系数,提高锚索支护的主动性和有效性。

    一种用于分层开采支架的可切换式顶梁

    公开(公告)号:CN216077182U

    公开(公告)日:2022-03-18

    申请号:CN202122573738.5

    申请日:2021-10-25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分层开采支架的可切换式顶梁,包括支架底座、掩护支座、顶置梁、液压缸,所述顶置梁通过掩护支座转动连接在支架底座上方,所述支架底座靠近顶置梁的一端设有多个液压缸,所述顶置梁包括顶梁、前梁,所述顶梁与前梁转动固定,所述液压缸的伸缩端与顶梁抵接连接,所述顶梁与前梁底端固定连接有支撑件,所述支撑件一端通过千斤顶柱窝固定连接在顶梁底端,所述支撑件另一端与前梁抵接连接。本实用新型中,通过转动固定的顶梁与前梁可适应不同顶板形状,通过支撑件可对顶梁和前梁的角度进行调节,以提高顶置梁的适配性,通过多个液压缸的设置,有效的将掩护梁承受的压力传递给底座,提高了支护的稳定性。

    注浆装置和压裂封孔装置
    76.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6513343U

    公开(公告)日:2017-09-22

    申请号:CN201621338609.0

    申请日:2016-12-07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注浆装置和压裂封孔装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注浆装置,包括:注浆管、第一封堵装置、第二封堵装置和开关装置,注浆管上设置有第一出浆口、第二出浆口和第三出浆口,第一封堵装置设置在第一出浆口处,第二封堵装置设置在第二出浆口处,注浆管分别与第一封堵装置和第二封堵装置单向连通,开关装置设置在第三出浆口处,开关装置,用于当注浆液进入第一封堵装置和第二封堵装置时,在压裂钻孔的孔口处形成第一封孔层、以及在压裂钻孔的预设位置处形成第二封孔层后,打开第三出浆口,以使注浆液进入压裂钻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注浆装置和压裂封孔装置,对压裂钻孔的封堵效果较好、可避免在煤层压裂的过程中发生孔口跑水、漏水的问题。

    一种井下降温装置
    77.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21032711U

    公开(公告)日:2024-05-28

    申请号:CN202322875566.6

    申请日:2023-10-25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井下降温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外部风机、风筒、制冷器、降温装置,所述外部风机通过风筒与降温装置相连,所述风筒上设有制冷器,所述风筒上设有风袖并通过风袖与降温装置可拆卸连接,所述降温装置能够折叠拼接并与巷道底壁围合形成一个密闭的仓体结构。本实用新型中,将能形成密闭仓体的降温装置通过风袖与风筒相连,且风袖与降温装置设置为可拆卸连接,能够在巷道掘进及工作面回采的工况下,对密闭仓体进行移动,同时将降温装置通过风筒与外部风机相连,并在风筒上设置制冷器,能够为降温装置提供冷量,使得降温装置内形成一个降温环境从而满足人员的降温需求。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