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复运动式压缩机
    73.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336488A

    公开(公告)日:2002-02-20

    申请号:CN01121035.4

    申请日:2001-06-15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04B39/0055 F04B25/00

    Abstract: 一种往复运动式压缩机,配置多个气体压缩机,各具有汽缸与活塞,各该气体压缩机的活塞利用限制轭机构将设置于驱动源的曲柄轴的旋转运动变换成往复运动,以连动方式运转。气体压缩机不会加大或不会增加数目,便可以增加压缩气体的排出量。在汽缸头安装膨胀式消音管,以降低排出气体的压力脉动,并抑止与降低振动与噪音。更简化对应曲柄轴的飞轮的安装程序,并且可以轻易达到与曲柄轴的轴线一致。在汇集压缩气体而集中排出的情形,因排出气体产生的压力脉动可以被抑止与降低。

    压缩机
    75.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1307764B

    公开(公告)日:2012-06-13

    申请号:CN200810125647.1

    申请日:2002-09-2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04C18/3564 F04C23/001 F04C23/00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压缩机,在密闭容器内具有电动单元、由该电动单元驱动的第一及第二压缩单元、向该第一压缩单元导入制冷剂的制冷剂管、将用该第一压缩单元压缩的中间压的制冷剂气体导入第二压缩单元的制冷剂管、排出用第二压缩单元压缩的高压气体的制冷剂管,第一及第二压缩单元的制冷剂管在相邻接的位置与密闭容器连接,制冷剂管从密闭容器开始的第一段朝相同方向设置,然后第二段再朝向相反的方向弯曲设置;其特征在于,第一压缩单元的制冷剂管在第二压缩单元的制冷管的下侧的位置与密闭容器连接,在各制冷剂管的与密闭容器的连接位置的上方配置着存储器,该存储器与将制冷剂导入第一压缩单元的制冷剂管连接。

    旋转压缩机
    76.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2200129A

    公开(公告)日:2011-09-28

    申请号:CN201110062971.5

    申请日:2011-03-16

    Inventor: 里和哉 佐藤孝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旋转压缩机,通过将制冷剂排出管的开口和排出孔的位置限制在规定位置,能够谋求降低从制冷剂排出管排出的油量。该旋转压缩机在密闭容器内具有:驱动要素和位于该驱动要素下侧且通过该驱动要素的旋转轴被驱动的旋转压缩要素,从位于驱动要素上侧的密闭容器侧面向该密闭容器内插入制冷剂排出管,使该制冷剂排出管朝向侧方开口,并且将被旋转压缩要素压缩的制冷剂从排出孔排出到密闭容器内,之后从制冷剂排出管向外部排出。将排出孔的位置设定在区域(A1)的下方,该区域为相对于经过制冷剂排出管的开口面且与该制冷剂排出管的开口方向正交的线(L1)而位于与该制冷剂排出管的开口方向相反的一侧的区域。

    压缩机
    78.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0443728C

    公开(公告)日:2008-12-17

    申请号:CN200610074371.X

    申请日:2002-09-2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防止由于用于防止弹簧构件的脱落的塞子的固定而引起的性能的恶化的旋转式压缩机,该压缩机包括滚、叶片、弹簧构件、弹簧构件的收纳部、塞子、O型密封圈,滚嵌合在形成于用于构成旋转压缩单元的气缸及电动要素的转轴上的偏心部上并在气缸内偏心地进行旋转,叶片与滚接触并将气缸内划分为低压室侧和高压室侧,弹簧构件用于将叶片经常地向滚侧弹压,弹簧构件收纳部形成在气缸内,并向叶片侧和密闭容器侧开口,塞子位于弹簧构件的密闭容器侧并以间隙配合插入在收纳部内,O型密封圈安装在塞子的周面上并用于密封该塞子与收纳部之间;将气缸与密闭容器间的间隔设定得比从O型密封圈到塞子的密闭容器侧的端部的距离小。

    压缩装置
    79.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0439705C

    公开(公告)日:2008-12-03

    申请号:CN200510108631.6

    申请日:2000-09-12

    Abstract: 一种压缩装置,通过活塞的形状,缸的作用面与活塞的位置,缸与活塞的特定形状,活塞与连杆的连接结构的改进,改善已有的高压压缩机的下述问题,即由于活塞发生位移造成缸内面的磨耗的发生,为了增加排出容积而形成较大的尺寸,活塞与连杆加工困难,顶部间隙较大等问题。本发明的压缩装置包括压缩机构部,该压缩机构部通过马达的旋转,相对缸,以往复运动方式驱动活塞,将吸入的工作流体压缩,产生高压工作流体,压缩机构部在活塞周面上,形成多个迷宫式槽,在其与缸的作用内面之间,形成无润滑的迷宫式密封结构,活塞与缸处于下述位置关系,在活塞的往复驱动的上止点与下止点,活塞的前端外缘与后端外缘实质上不进入缸的作用内面。

    致冷剂循环装置
    80.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1158516A

    公开(公告)日:2008-04-09

    申请号:CN200710154172.4

    申请日:2003-08-2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04C18/3564 F04C23/001 F04C23/008

    Abstract: 一种致冷剂循环装置,该致冷剂循环装置,在高压侧成为超临界压力,在不设置吸收槽下,可以防止压缩机因液体压缩所造成的损害。压缩机在密闭容器内,具备电动组件以及被电动组件所驱动的第一与第二旋转压缩组件,被第一旋转压缩组件压缩且排出的致冷剂被压缩以吸入第二旋转压缩组件中,并且排放到气体冷却器中。中间冷却回路,使从第一旋转压缩组件排出的致冷剂,在气体冷却器放热。第一内部热交换器,使从气体冷却器出来且来自第二旋转压缩组件的致冷剂与蒸发器出来的致冷剂进行热交换。第二内部热交换器,使气体冷却器出来且在中间冷却回路流动的致冷剂与从第一内部热交换器出来且来自蒸发器的致冷剂进行热交换。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