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式摩擦板及具备该湿式摩擦板的湿式多板离合器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2154275B

    公开(公告)日:2023-05-09

    申请号:CN201980034075.2

    申请日:2019-05-2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提升附着于摩擦材表面的润滑油排出性的湿式摩擦板,以及具备该湿式摩擦板的湿式多板离合器装置。湿式摩擦板200为于平板环状的芯板201上具备油沟203及摩擦材210而构成。摩擦材210为于多孔层211的表面形成有摩擦滑动面213及润滑油凹部214。润滑油凹部214是在没有角部等尖角形状所构成的尖锐部分下平滑地形成为连续面,且相对于摩擦滑动面213凹状地凹陷并形成多个。此多孔层211在构成摩擦滑动面213的部分与构成润滑油凹部214的部分中,以彼此相同的形成率形成空洞部212。

    动力传递装置
    72.
    发明公开
    动力传递装置 审中-实审

    公开(公告)号:CN116057294A

    公开(公告)日:2023-05-02

    申请号:CN202180058092.7

    申请日:2021-07-29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能够实现对安装于压力部件的从动侧离合器板供给足够的油的动力传递装置。动力传递装置具备:离合器部件,与能够使车辆的车轮旋转的输出轴(3)连结;及压力部件(5),能够在动作位置与非动作位置之间移动,所述动作位置是使驱动侧离合器板与从动侧离合器板压力接触而成为能够将发动机的驱动力传递给车轮的状态的位置,所述非动作位置是使该驱动侧离合器板与从动侧离合器板的压力接触力释放而能够将发动机的驱动力向车轮的传递切断的位置,从动侧离合器板(7a、7b)安装于第二离合器部件(4b)及压力部件(5),并且压力部件(5)形成有能够使油朝着安装于该压力部件(5)的从动侧离合器板(7b)流动的油流通路。

    动力传递装置
    73.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3167335B

    公开(公告)日:2023-04-11

    申请号:CN201980079057.6

    申请日:2019-12-04

    Abstract: 提供一种动力传递装置,其便于组装轴承保持构件,并且在换档操作期间能够使轴承保持构件稳定地致动。所述动力传递装置具有:离合器构件(4a,4b);压力构件(5);配重构件(8);联动构件(9);以及轴承保持构件(C),所述轴承保持构件联接到致动构件(10)并且保持置于致动构件(10)和压力构件(5)之间的轴承;轴承保持构件(C)由具有开口端的筒状构件形成,并且通过将所述开口端(Ca)装配到形成在第一离合器构件(4a)中的凹部(4d)中进行附接。

    动力传递装置
    74.
    发明公开
    动力传递装置 审中-实审

    公开(公告)号:CN115628269A

    公开(公告)日:2023-01-20

    申请号:CN202211268043.9

    申请日:2019-12-0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动力传递装置,其使得能在产生发动机制动的状态下顺畅地进行离合器操作。压力构件(5a、5b)包括:第一压力构件,其可以借助联动构件(9)的按压力沿对驱动侧离合器板(6)和从动侧离合器板(7)产生接触压力的方向移动;第二压力构件,其可以借助致动构件(10)的致动力沿释放驱动侧离合器板和从动侧离合器板上的接触压力的方向移动;以及反扭矩传递凸轮,在重量构件(8)从外直径位置向内直径位置移动并且第一压力构件跟随联动构件移动的过程中,当旋转力经由输出轴(3)输入至离合器构件(4)时,该反扭矩传递凸轮使第二压力构件相对于第一压力构件移动,以允许保持驱动侧离合器板和从动侧离合器板之间的接触压力。

    动力传递装置
    75.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5574011A

    公开(公告)日:2023-01-06

    申请号:CN202211163254.6

    申请日:2019-12-0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动力传递装置。动力传递装置具有:联接到输出轴(3)的第一离合器构件(4a);附接有从动侧离合器片(7)的第二离合器构件(4b);和反向扭矩传递凸轮,当向第一离合器构件(4a)输入旋转力时,该反向扭矩传递凸轮可以使第二离合器构件(4b)移动并且按压驱动侧离合器片(6)和从动侧离合器片(7)。动力传递装置还包括减震构件(12),该减震构件:置于第一离合器构件(4a)和第二离合器构件(4b)之间;并且可以通过在链接构件(9)移动且压力构件(5)从非工作位置朝向工作位置移动的过程中被压缩,而允许链接构件(9)和压力构件(5)移动,并且施加推动力。

    动力传递装置
    76.
    发明公开
    动力传递装置 审中-实审

    公开(公告)号:CN115427703A

    公开(公告)日:2022-12-02

    申请号:CN202080099677.9

    申请日:2020-09-14

    Abstract: 提供能够在配重构件简易且正确地安装第一球状构件及第二球状构件且能够使制造成本降低的动力传递装置。离心离合器单元(9)具备:保持构件(11);压接构件(12);第一球状构件(14),使一部分从一方的开口(10aa)突出,能够与压接构件(12)的滚动面接触而滚动;及第二球状构件(15),使一部分从另一方的开口(10ab)突出,能够与保持构件(11)的滚动面接触而滚动,贯通孔(10a)从一方的开口(10aa)到另一方的开口(10ab)形成为锥状,并且第一球状构件(14)由该一方的开口(10aa)及另一方的开口(10ab)中的小径的开口的外周缘部防脱。

    湿式摩擦片的制造方法
    77.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5427699A

    公开(公告)日:2022-12-02

    申请号:CN202180030315.9

    申请日:2021-04-2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湿式摩擦片的制造方法,可提高以激光形成的细槽中的润滑油的保持性。湿式摩擦片(200)的制造方法是于第一工序通过造纸加工制造摩擦件(210)后,于第二工序中,于摩擦件(210)上形成细槽(211)。摩擦件(210)是于内部的热硬化性树脂为半硬化的状态下制造。细槽(211)是通过激光形成为剖面形状为V字状。接下来,于第三工序中,于芯板(201)上通过由热硬化性树脂所构成的接着剂配置摩擦件(210)。接下来,于第四工序中,对于摩擦件(210)加热并按压,从而压碎细槽(211)并于槽内表面(212)形成凹凸,使热硬化性树脂完全硬化。

    动力传递装置
    78.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3167337B

    公开(公告)日:2022-09-27

    申请号:CN201980079472.1

    申请日:2019-12-04

    Abstract: 提供了一种动力传递装置,其能够通过抑制动力传递过程中的突然性来提高可操作性。该动力传递装置具有:联动构件(9),其可以将压力构件(5)从不可操作位置移动到可操作位置:释放弹簧(m),其可以施加偏置力,同时允许联动构件(9)和压力构件(5)移动,直到驱动侧离合器片(6)和从动侧离合器片(7)在被压接之前达到接合状态:和离合器弹簧(11),在驱动侧离合器片(6)和从动侧离合器片(7)达到接合状态之后,该离合器弹簧在联动构件(9)移动以使压力构件(5)进一步移动的过程中收缩,并且该离合器弹簧可以在允许联动构件(9)和压力构件(5)移动的同时将压接力施加到驱动侧离合器片(6)和从动侧离合器片(7)。离合器弹簧(11)具有设定负荷,该设定负荷被设定为小于释放弹簧(m)的最大负荷。

    过滤器及其制造方法
    79.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4786798A

    公开(公告)日:2022-07-22

    申请号:CN202180006955.6

    申请日:2021-01-14

    Abstract: 提供了一种能够将多孔树脂牢固且始终如一地保持在支持体上并且在维持杂质阻止率的同时增加透过水量的过滤器及该过滤器的制造方法。提供了能够滤除杂质的过滤器和该过滤器的制造方法,该方法包括:用通过将预定树脂溶解在预定溶剂中制备的树脂溶液含浸包含纤维状结构体的支持体,并将所述支持体在非溶剂液体中浸渍以用所述非溶剂液体置换所述树脂溶液中包含的溶剂,从而在所述支持体内部一体化形成过滤膜,所述过滤膜包含多孔树脂并且能够滤除杂质。

    带轮装置以及离心离合器
    80.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4450499A

    公开(公告)日:2022-05-06

    申请号:CN202080065202.8

    申请日:2020-09-2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提高固定侧套筒的刚性或耐久性的带轮装置以及离心离合器。带轮装置(130)具备通过发动机的驱动力而进行旋转驱动的由固定侧被驱动盘(140)和可动侧被驱动盘(150)构成的被驱动带轮(131)。固定侧被驱动盘(140)在被形成为圆筒状的固定侧套筒(142)的端部形成有固定侧盘(141),并且在形成有该固定侧盘(141)的固定侧连接部分(142a)形成有槽状的凹状凸轮部(144)。可动侧被驱动盘(150)在被形成为圆筒状的可动侧套筒(152)形成有可动侧盘(151),并且凸轮形成筒体(153)嵌合于形成有该可动侧盘(151)的可动侧连接部分(152b)。在凸轮形成筒体(153)形成有与凹状凸轮部(144)滑动自如地嵌合的凸状凸轮部(154)。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