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0523448B
公开(公告)日:2022-03-18
申请号:CN201910828457.4
申请日:2019-09-03
Applicant: 广东顺德工业设计研究院(广东顺德创新设计研究院) , 广东永诺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IPC: B01L3/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微滴制备系统及制备方法,一种微滴制备系统,包括微流控芯片,微流控芯片上设有多个连续相入口、多个分散相入口及多个微滴出口,连续相入口、分散相入口及微滴出口通过一一对应连通;气路模块;及驱动模块,连接气路模块并用于封压微流控芯片,以使气路模块分别连通各个连续相入口及各个分散相入口。制备微滴时,气体经气路模块分别对连续相入口及分散相入口进行施加气压,以使连续相入口内的连续相及分散相入口内的分散相流向对应的微滴出口,以实现微滴的制备,操作过程简单;通过在微流控芯片设置多个连续相入口、多个分散相入口及多个微滴出口,实现多个通道制备微滴,适合批量制备。
-
公开(公告)号:CN108753941B
公开(公告)日:2022-03-08
申请号:CN201810650311.0
申请日:2018-06-22
Applicant: 广东顺德工业设计研究院(广东顺德创新设计研究院)
IPC: C12Q1/6876 , C12Q1/680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双重标记磁珠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该双重标记磁珠在醛基葡聚糖包被的纳米氧化铁磁珠表面固定有捕获抗体和固定寡核苷酸片段,在检测时,当捕获抗体捕获有目标微生物时,可以产生第一重信号。该第一重信号的有无可以反映出磁珠通过特异性的捕获抗体有无捕获到微生物。后续进一步可以通过特异性设计的第二扩增引物对对捕获的微生物的特异性核酸区域进行扩增,并借助第二荧光检测探针检测得到第二重信号,该第二重信号的有无即可反映由捕获抗体捕获的微生物是否是目的微生物。通过双重信号进行微生物检测,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显著提高,并且在检测时,首先经由捕获抗体捕获和富集目的微生物,因而检测灵敏度也显著提高。
-
公开(公告)号:CN110665553B
公开(公告)日:2021-11-09
申请号:CN201910908730.4
申请日:2019-09-25
Applicant: 广东顺德工业设计研究院(广东顺德创新设计研究院)
IPC: B01L3/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微滴检测进样系统,包括芯片,具有稀释区域及检测区域;所述芯片设有微滴道及稀释道,所述微滴道自所述稀释区域延伸至所述检测区域,所述稀释道与所述微滴道在所述稀释区域连通;进样针,通过管道与所述微滴道位于所述稀释区域的一端连通;第一输送泵,所述第一输送泵的输出口通过管道与所述稀释道连通;第二输送泵,所述第二输送泵的输出口能够通过管道与所述微滴道位于所述检测区域的一端连通。上述微滴检测进样系统,进样针直接通过管道与芯片连接,微滴样品直接从连接进样针与芯片的管道中流入至芯片上,有效缩短微滴样品从进样针流至芯片的路程,大大减少了对微滴样品的破损和融合,有效提高检测精度。
-
公开(公告)号:CN111013680B
公开(公告)日:2021-09-14
申请号:CN201911269741.9
申请日:2019-12-11
Applicant: 广东顺德工业设计研究院(广东顺德创新设计研究院)
IPC: B01L3/0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微滴生成装置,包括:机架,具有工作台,所述工作台设有用于安装微流控芯片的芯片安装槽,所述芯片安装槽贯穿所述工作台;加压机构,可活动地设于所述机架,所述加压机构能够移动至所述微流控芯片的顶部,用于向所述微流控芯片的蓄液池内通气加压;以及孔板移位机构,可活动地设于所述机架,所述孔板移位机构能够将孔板移送至所述微流控芯片的底部,直至所述微流控芯片底部的出液口与所述孔板上的收集孔对应并连通。本发明的微滴生成装置无需借用移液设备,便可实现微滴的自动转移和收集,可有效避免微滴大量损失。
-
公开(公告)号:CN112801994A
公开(公告)日:2021-05-14
申请号:CN202110159391.1
申请日:2021-02-05
Applicant: 广东顺德工业设计研究院(广东顺德创新设计研究院)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骨龄评估方法和系统。应用于树莓派,所述方法包括:接收骨龄评估请求;根据所述骨龄评估请求获取手骨图像以及所述手骨图像对应的用户性别;将所述手骨图像进行裁剪和直方图匹配,以及将所述用户性别进行数值转换后输送到神经计算棒,通过预先训练好部署在所述神经计算棒中的骨龄评估模型根据所述手骨图像和所述用户性别进行骨龄评估。采用本方法能够提高安全性,同时提高处理速度以提高评估的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2425602A
公开(公告)日:2021-03-02
申请号:CN201910791062.1
申请日:2019-08-26
Applicant: 无锡市人民医院 , 广东顺德工业设计研究院(广东顺德创新设计研究院)
IPC: A01N1/0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离体肺脏机械灌注液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离体肺脏机械灌注液包括基础培养基、人血清白蛋白、聚蔗糖、右旋糖酐、甘露醇和硝酸甘油;离体肺脏机械灌注液中,人血清白蛋白的浓度为5g/L~20g/L,聚蔗糖的浓度为25g/L~70g/L,右旋糖酐的浓度为1g/L~50g/L,甘露醇的浓度为1g/L~15g/L,硝酸甘油的浓度为1g/L~20g/L。本发明的离体肺脏机械灌注液可在较长时间内保持离体肺功能稳定,并减轻肺水肿,进行肺修复,扩大了供肺的使用率,同时降低了白蛋白的使用量,大大降低了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12273373A
公开(公告)日:2021-01-29
申请号:CN202011184595.2
申请日:2020-10-29
Applicant: 无锡市人民医院 , 广东顺德工业设计研究院(广东顺德创新设计研究院)
IPC: A01N1/0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离体肺脏机械灌注液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离体肺脏机械灌注液包括右旋糖酐、哺乳动物白蛋白、无机盐、谷氨酰胺、氨基酸、山梨醇及葡萄糖。该离体肺脏机械灌注液可改善离体肺脏能量代谢,在12h内维持良好的气体交换功能且不对离体肺脏造成损伤。此外,本发明所述离体肺脏机械灌注液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可明显减少离体肺脏机械灌注液消耗,配合电解质置换液使用,在12h的EVLP过程中仅消耗离体肺脏机械灌注液2L,在成本降低的基础上有效延长EVLP实施时间,提高离体肺脏保存时长。
-
公开(公告)号:CN108273451B
公开(公告)日:2021-01-26
申请号:CN201710007690.7
申请日:2017-01-05
Applicant: 广东顺德工业设计研究院(广东顺德创新设计研究院)
Inventor: 姜涛
IPC: B01J13/14 , C08F112/08 , C08F271/02 , C08F220/14 , C08J3/05 , C09K11/06 , C08L25/06 , C08L51/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稀土荧光微球的制备方法。该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使用高分子微球和乳化剂制备高分子微球乳液;将高分子微球乳液与含有稀土荧光配合物的溶胀剂混合,并放入加工频率为1000‑20000转/分钟的均质机中分散乳化10‑200秒得到混合乳液;将混合乳液在30‑80℃的温度及400‑1000转/分钟的条件下搅拌1‑6小时进行溶胀反应;蒸发去除所述溶胀剂,得到稀土荧光微球;其中,制备过程中各物质的重量份数为:高分子微球1份、乳化剂0‑1份、稀土荧光配合物0.05‑0.5份以及溶胀剂2‑20份。该发明获得的稀土荧光微球染色量大、生产时间短、加工效率高且发光亮度高。
-
公开(公告)号:CN107907582B
公开(公告)日:2021-01-26
申请号:CN201711023803.9
申请日:2017-10-27
Applicant: 广东顺德工业设计研究院(广东顺德创新设计研究院)
IPC: G01N27/44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微流控电泳装置的光学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固定在底座上的对焦调节装置;固定在对焦调节装置上实现光现光学检测的光机主体;位于光机主体上方、用于待测样品固定的芯片平台;以及与对焦调节装置和光机主体连接的控制装置;控制装置控制对焦调节装置带动光机主体在第一方向移动,并采集发射光经待测样品的第一系列位移‑光强光谱图,根据第一系列位移‑光强光谱图在第一方向聚焦;还控制对焦调节装置带动光机主体在第二方向移动,并采集发射光经待测样品的第二系列位移‑光强光谱图,并根据第二系列位移‑光强光谱图在第二方向聚焦。该光学检测系统实现自动对焦,无需人工操作中,可操作性强。
-
公开(公告)号:CN109567900B
公开(公告)日:2020-11-13
申请号:CN201811404302.X
申请日:2018-11-23
Applicant: 广东顺德工业设计研究院(广东顺德创新设计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手术成像与切割控制装置及其方法,所述装置包括:切割单元、光学相干层析模块、图像采集模块和处理控制模块;光学相干层析模块用于通过第一光发射端发出第一光信号,并接收由第一光发射端接收的第一光反馈信号;光学相干层析模块还用于获取第二光反馈信号,并将第一光反馈信号和第二光反馈信号进行耦合,产生干涉条纹;图像采集模块用于接收干涉条纹的图像;处理控制模块用于从图像采集模块获取干涉条纹的图像,根据干涉条纹的图像计算获得深度图像,根据深度图像控制切割单元工作。上述手术成像与切割控制装置及其方法能够对病变组织实时成像,医生能够针对待切割组织的深度图像进行深度切割,实现精准切割。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