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7054108A
公开(公告)日:2023-11-14
申请号:CN202311089870.6
申请日:2023-08-28
Applicant: 上海发电设备成套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 国家电投集团北京重燃能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国家电投集团湖北电力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氢混燃气轮机低压模化燃烧试验装置及参数设计方法,所述氢混燃气轮机低压模化燃烧试验装置包括空气供给模块、燃料气供给模块、燃烧试验段模块、试验冷却水模块、排气模块和数据采集与控制模块;所述空气供给模块与燃烧试验段模块和排气模块依次连接;所述燃料气供给模块与燃烧试验段模块连接;所述冷却水模块与燃烧试验段模块循环连接;所述冷却水模块与排气模块循环连接。本发明可用于氢混燃气轮机燃烧室研制的早期阶段对燃烧室部件结构和性能进行快速优化。
-
公开(公告)号:CN107355269B
公开(公告)日:2023-10-20
申请号:CN201710572533.0
申请日:2017-07-13
Applicant: 上海发电设备成套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超临界二氧化碳与氦气联合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氦气循环回路和超临界二氧化碳循环回路;一级He压缩机、中间冷却器氦气侧、二级He压缩机、He回热器、He加热器、He透平、He/sCO2换热器氦气侧构成氦气循环;sCO2压缩机、中间冷却器超临界二氧化碳侧、He/sCO2换热器超临界二氧化碳侧、低温sCO2回热器、高温sCO2回热器、sCO2加热器、sCO2透平、预冷器构成超临界二氧化碳循环。氦气循环为顶循环,超临界二氧化碳循环为底循环,联合循环的热效率比单独的顶循环或底循环高,当顶循环参数较高时,联合循环比分流再压缩方式的超临界二氧化碳循环的热效率还要高,同时降低了制造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09780228B
公开(公告)日:2023-10-17
申请号:CN201910166779.7
申请日:2019-03-06
Applicant: 上海发电设备成套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 国家电投集团河南电力有限公司开封发电分公司 , 国家电投集团河南电力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自带可调内旁路的蝶阀,包括蝶阀阀体,蝶阀阀体内分为阀体内腔室A、阀体内腔室B两个区域;阀体内腔室A的阀座处配合设置蝶板A,阀体内腔室B的阀座处配合设置蝶板B,蝶板A连接阀杆A,蝶板B连接阀杆B;阀杆A和阀杆B嵌套设置,阀杆A在阀杆B内转动实现蝶阀开度的调节。本发明提供的自带内旁路调节特性的新型蝶阀结构,通过两套不同的执行机构控制一种特殊的阀杆形式,能够实现在小开度下的蝶阀的流量线性调节。装置结构简单,性能可靠,适于大范围推广使用。
-
公开(公告)号:CN116776586A
公开(公告)日:2023-09-19
申请号:CN202310715724.3
申请日:2023-06-15
Applicant: 上海发电设备成套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IPC: G06F30/20 , G16C60/00 , G06F119/04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核电汽轮机的转子应力腐蚀与疲劳长寿命监控方法和装置。方法包括:获取核电汽轮机的转子的应力计算基础数据和材料试验基础数据,并基于应力计算基础数据和材料实验基础数据,获取转子的应力腐蚀裂纹扩展寿命、低周疲劳裂纹扩展寿命和高周疲劳裂纹扩展寿命;基于应力腐蚀裂纹扩展寿命、低周疲劳裂纹扩展寿命和高周疲劳裂纹扩展寿命,对转子进行裂纹扩展寿命安全性监控,若转子的裂纹扩展寿命安全性监控未满足监控合格条件,对转子在设计阶段的异常数据进行优化改进。由此,可综合考虑到应力腐蚀、低周疲劳、高周疲劳,来对转子进行裂纹扩展寿命安全性监控,以保证核电汽轮机转子的长寿命安全运行。
-
公开(公告)号:CN116734268A
公开(公告)日:2023-09-12
申请号:CN202310763212.4
申请日:2023-06-27
Applicant: 上海发电设备成套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 盐城热电有限责任公司 , 国家电投集团江苏电力有限公司
IPC: F23G7/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循环流化床锅炉掺烧湿污泥的装置系统及方法,所述装置系统包括循环流化床锅炉、旋风分离装置、返料装置和污泥干化装置;所述循环流化床锅炉、旋风分离装置和返料装置依次连接;所述返料装置包括串联和/或并联连接的一级返料装置和二级返料装置;所述污泥干化装置与二级返料装置相连。本发明通过在旋风分离装置之后设置两级返料装置,将循环流化床锅炉的燃烧过程与换热过程分离,有效缓解了循环流化床锅炉在掺烧污泥时受热面结渣腐蚀积灰的问题;通过控制调节阀,实现循环流化床锅炉掺烧污泥或不掺烧污泥两种工作状态灵活切换,有效节约了厂用电,适合大规模推广应用。
-
公开(公告)号:CN116702593A
公开(公告)日:2023-09-05
申请号:CN202310577507.2
申请日:2023-05-22
Applicant: 上海发电设备成套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 国家电投集团江苏电力有限公司 , 盐城热电有限责任公司
IPC: G06F30/27 , G06N3/084 , F22B35/18 , G06F119/08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计算分析污泥掺烧对锅炉效率影响程度的方法,利用机组历史运行数据和BP神经网络模型,有效筛查机组最佳运行效率数据集,通过在锅炉效率计算模型中代入不同运行数据,分析得到污泥相关数据对锅炉效率影响最大时的锅炉出力,为现场工作提供理论依据。
-
公开(公告)号:CN114543072B
公开(公告)日:2023-08-29
申请号:CN202210134659.0
申请日:2022-02-14
Applicant: 上海发电设备成套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IPC: F22D5/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火电机组给水管道水冲击的自处理装置系统及方法,所述自处理装置系统包括沿着锅炉给水管道依次设置的给水前压力检测装置、给水后压力检测装置和排空装置;在所述给水前压力检测装置和给水后压力检测装置之间还设置有给水旁路管道,在所述给水旁路管道上设置有给水旁路控制装置;所述自处理方法响应快,处理时间短,解决了火电机组锅炉给水管道水冲击问题,可以应用于锅炉给水流量突然变大而引起的非停工况,实现锅炉安全、稳定供水。
-
公开(公告)号:CN107327325B
公开(公告)日:2023-08-29
申请号:CN201710656293.2
申请日:2017-08-03
Applicant: 上海发电设备成套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超临界二氧化碳与液态金属联合循环系统,包括液态金属循环回路和超临界二氧化碳循环回路;第一液态金属泵、热源、高压金属蒸气透平、低压金属蒸气透平、第一发电机、第一金属冷凝器金属侧、第二金属冷凝器金属侧、第二液态金属泵构成液态金属循环回路。sCO2主压缩机、sCO2分压缩机、低温sCO2回热器、高温sCO2回热器、第一金属冷凝器二氧化碳侧、第二金属冷凝器二氧化碳侧、sCO2透平、第二发电机,预冷器,构成超临界二氧化碳循环回路。氦气循环为顶循环,超临界二氧化碳循环为底循环,联合循环的热效率比单独的顶循环或底循环高。且液态金属循环压力低,设备制造难度小,材料成本低,易于推广使用。
-
公开(公告)号:CN116558149A
公开(公告)日:2023-08-08
申请号:CN202310512768.6
申请日:2023-05-08
Applicant: 上海发电设备成套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 上海交通大学
IPC: F25B27/00 , F25B30/06 , F25B39/02 , F25B41/34 , F25B49/02 , F25B41/20 , F24H4/04 , F24H15/305 , F24H15/429 , F24H15/223 , H02S40/3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光伏直驱直膨式PVT双源热泵装置系统及运行方法,所述光伏直驱直膨式PVT双源热泵装置系统包括直膨式PVT集热/蒸发装置、风冷式蒸发装置、气液分离装置、直流变频压缩机、冷凝装置和电子膨胀阀;所述直膨式PVT集热/蒸发装置、气液分离装置、直流变频压缩机、冷凝装置和电子膨胀阀串联形成第一热泵工质回路;所述风冷式蒸发装置、气液分离装置、直流变频压缩机、冷凝装置和电子膨胀阀串联形成第二热泵工质回路;通过辐照仪、电流电压监测模块与温度、压力传感器测控热泵工质回路通断、压缩机的转速与电子膨胀阀的开度,实现了高效热电联产,无需外部电能输入,可稳定输出热水,满足用户日常热水需求。
-
公开(公告)号:CN116557311A
公开(公告)日:2023-08-08
申请号:CN202310345232.X
申请日:2023-04-03
Applicant: 上海发电设备成套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压缩空气储能系统及方法,所述系统包括空气压缩单元、双流轴流透平单元、压缩空气储存设备和冷、热流体储存设备;空气压缩单元包括多级空气压缩机和多级冷却器;所述双流轴流透平单元包括多级双流轴流透平和多级加热器,所述双流轴流透平包括同缸同轴、对称分布的两部分透平,两部分透平的进气口均位于双流轴流透平的中部一侧。本发明所述系统通过对透平的结构进行改进,采用双流轴流透平,将轴流式透平设计为对称的两部分透平结构,能够平衡透平两端的水平推力,有效缩短转子轴的长度,增加装置运行的稳定性,保证压缩空气储能系统的连续稳定运行,提高储能效率;所述系统改进结构简单,操作简便,成本较低,适用范围广。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