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超临界二氧化碳与氦气联合循环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7355269B

    公开(公告)日:2023-10-20

    申请号:CN201710572533.0

    申请日:2017-07-13

    Inventor: 郑开云 黄志强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超临界二氧化碳与氦气联合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氦气循环回路和超临界二氧化碳循环回路;一级He压缩机、中间冷却器氦气侧、二级He压缩机、He回热器、He加热器、He透平、He/sCO2换热器氦气侧构成氦气循环;sCO2压缩机、中间冷却器超临界二氧化碳侧、He/sCO2换热器超临界二氧化碳侧、低温sCO2回热器、高温sCO2回热器、sCO2加热器、sCO2透平、预冷器构成超临界二氧化碳循环。氦气循环为顶循环,超临界二氧化碳循环为底循环,联合循环的热效率比单独的顶循环或底循环高,当顶循环参数较高时,联合循环比分流再压缩方式的超临界二氧化碳循环的热效率还要高,同时降低了制造成本。

    一种超临界二氧化碳与液态金属联合循环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7327325B

    公开(公告)日:2023-08-29

    申请号:CN201710656293.2

    申请日:2017-08-03

    Inventor: 郑开云 黄志强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超临界二氧化碳与液态金属联合循环系统,包括液态金属循环回路和超临界二氧化碳循环回路;第一液态金属泵、热源、高压金属蒸气透平、低压金属蒸气透平、第一发电机、第一金属冷凝器金属侧、第二金属冷凝器金属侧、第二液态金属泵构成液态金属循环回路。sCO2主压缩机、sCO2分压缩机、低温sCO2回热器、高温sCO2回热器、第一金属冷凝器二氧化碳侧、第二金属冷凝器二氧化碳侧、sCO2透平、第二发电机,预冷器,构成超临界二氧化碳循环回路。氦气循环为顶循环,超临界二氧化碳循环为底循环,联合循环的热效率比单独的顶循环或底循环高。且液态金属循环压力低,设备制造难度小,材料成本低,易于推广使用。

    一种压缩空气储能系统及方法
    80.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6557311A

    公开(公告)日:2023-08-08

    申请号:CN202310345232.X

    申请日:2023-04-03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压缩空气储能系统及方法,所述系统包括空气压缩单元、双流轴流透平单元、压缩空气储存设备和冷、热流体储存设备;空气压缩单元包括多级空气压缩机和多级冷却器;所述双流轴流透平单元包括多级双流轴流透平和多级加热器,所述双流轴流透平包括同缸同轴、对称分布的两部分透平,两部分透平的进气口均位于双流轴流透平的中部一侧。本发明所述系统通过对透平的结构进行改进,采用双流轴流透平,将轴流式透平设计为对称的两部分透平结构,能够平衡透平两端的水平推力,有效缩短转子轴的长度,增加装置运行的稳定性,保证压缩空气储能系统的连续稳定运行,提高储能效率;所述系统改进结构简单,操作简便,成本较低,适用范围广。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