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磷酸锰锂纳米椭球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4183847A

    公开(公告)日:2014-12-03

    申请号:CN201410413701.8

    申请日:2014-08-21

    Applicant: 浙江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的一种磷酸锰锂纳米椭球是由直径3~6纳米的磷酸锰锂单晶颗粒构成的类单晶,纳米椭球的长径为0.8~2.8微米,短径为0.5~1.8微米;其制备方法是以乙二醇构成溶剂热反应所需要的溶剂,以乙酸锰、乙酸锂、磷酸为反应物料,以氢氧化钾为矿化剂,促进形核和生长,在高温高压下,进行热处理,获得磷酸锰锂纳米椭球。本发明磷酸锰锂纳米椭球质量稳定,纯度高,颗粒分散性好,有利于锂离子扩散,提高锂离子电池的电化学性能,且制备工艺过程简单,易于控制,无污染,成本低,易于规模化生产。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磷酸锰锂纳米颗粒的水热合成法

    公开(公告)号:CN104183844A

    公开(公告)日:2014-12-03

    申请号:CN201410413442.9

    申请日:2014-08-21

    Applicant: 浙江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磷酸锰锂纳米颗粒的水热合成法,是以去离子水为溶剂,以锰源、锂源、磷酸为反应物料,以嵌段共聚物为模板剂,氢氧化钾为矿化剂,促进磷酸锰锂形核和生长,在高温高压下,进行热处理,之后在氮气或氩气气氛保护下,550-650℃保温烧结处理,得到磷酸锰锂纳米颗粒。本发明产品质量稳定,纯度高,颗粒分散性好,有利于锂离子扩散,提高锂离子电池的电化学性能,且制备工艺过程简单,易于控制,无污染,成本低,易于规模化生产。

    一种用于土体渗流冲刷特性研究的试验仪器

    公开(公告)号:CN102374958B

    公开(公告)日:2014-06-04

    申请号:CN201110301770.6

    申请日:2011-10-09

    Applicant: 浙江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土体渗流冲刷特性研究的试验仪器,包括取土器部分、冲刷机构部分;取土器部分包括可升降的垂直管状透明盛土容器,盛土容器的底部为活塞;取土器部分还包括能独立于盛土容器升降的盛水容器,盛水容器连接提供压缩空气的装置;所述冲刷机构部分包括处于管状盛土容器上方的平放的冲刷管,冲刷管在盛土容器的正上方设有与盛土容器适配的开口,以供管状盛土容器上升后与冲刷管相接并密封。本发明能够模拟土体渗流冲刷,实现各种不同条件下的试验方案;为研究渗流与冲刷耦合作用下土体颗粒的起动、定性了解渗流冲刷机理、揭示冲刷与土样基本性质之间的定性关系、修正渗流作用下的冲刷公式等提供实验条件。

    一种用于土体渗流冲刷特性研究的试验仪器

    公开(公告)号:CN102374958A

    公开(公告)日:2012-03-14

    申请号:CN201110301770.6

    申请日:2011-10-09

    Applicant: 浙江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土体渗流冲刷特性研究的试验仪器,包括取土器部分、冲刷机构部分;取土器部分包括可升降的垂直管状透明盛土容器,盛土容器的底部为活塞;取土器部分还包括能独立于盛土容器升降的盛水容器,盛水容器连接提供压缩空气的装置;所述冲刷机构部分包括处于管状盛土容器上方的平放的冲刷管,冲刷管在盛土容器的正上方设有与盛土容器适配的开口,以供管状盛土容器上升后与冲刷管相接并密封。本发明能够模拟土体渗流冲刷,实现各种不同条件下的试验方案;为研究渗流与冲刷耦合作用下土体颗粒的起动、定性了解渗流冲刷机理、揭示冲刷与土样基本性质之间的定性关系、修正渗流作用下的冲刷公式等提供实验条件。

    考虑锚泊线动力触底效应的海床沟槽三维形态预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130292B

    公开(公告)日:2025-04-15

    申请号:CN202210706200.3

    申请日:2022-06-21

    Applicant: 浙江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考虑锚泊线动力触底效应的海床沟槽三维形态预测方法,该方法为:步骤1)通过模拟土中段和水中段锚泊线的受力,获得锚泊线在一个循环内扫过的土体范围,经多次循环后得到稳定的锚泊线形态和受力状态;步骤2)基于稳定的锚泊线形态,计算获得锚泊线横向位移最大点和最深点,并将这两个点返回到步骤1)中再次计算,通过反复迭代可获得最终的稳定沟槽轮廓。本发明方法考虑了锚泊线横向运动,用于现场沟槽轮廓描述,也可用于工程三维沟槽轮廓的详细描述,可以为现场沟槽灾害防治提供重要依据。

    一种海洋咸水层CO2地质封存最优深度预测方法及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7995316B

    公开(公告)日:2025-03-14

    申请号:CN202410205724.3

    申请日:2024-02-2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C02封存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海洋咸水层C02地质封存最优深度预测方法及系统,其中,海洋咸水层C02地质封存最优深度预测方法包括如下步骤:获取CO2注入地层深度与咸水层温度之间的第一函数;获取CO2注入地层深度与咸水层压强之间的第二函数;获取咸水层温度、咸水层压强与CO2吸附量之间的第三函数;利用第一函数和第二函数,基于第三函数获得CO2注入地层深度与CO2吸附量之间的第四函数;根据第四函数拟合CO2注入地层深度与CO2吸附量对应的变化曲线,并基于所述变化曲线预测海洋咸水层CO2封存最优深度。本发明所提供的最优深度预测方法及系统,能够为制定海洋咸水层封存C02最优深度的策略提供数据支撑。

    一种岛礁道面基坑分层修复结构及分层灌浆修复施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127871A

    公开(公告)日:2024-06-04

    申请号:CN202410200908.0

    申请日:2024-02-23

    Applicant: 浙江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岛礁道面基坑分层结构及分层灌浆修复施工方法,岛礁道面基坑分层结构包括从下至上依次铺设在基坑内防渗层、基础、基层、面层;所述坑洞还内设有预制桩,所述预制桩贯穿各层,所述预制桩具体采用灌浆装置和预制管进行分层灌浆得到。分层灌浆基坑修复具体施工步骤为:基坑底部铺设防渗层;然后在基坑内垂直打入预制灌浆桩;基础回填道面毁伤材料,并通过预制管底层出浆口向基础灌浆;基层回填5‑40mm碎石,并通过预制管中层出浆口向基层灌浆;面层回填20‑40mm碎石,并通过预制管上层出浆口向面层灌浆;抹平面层。本发明的施工工艺不但可以充分利用道面毁伤材料及节约级配碎石材料,而且可以显著提高地基的稳定性。

    一种土体宏微观孔隙结构分形方法及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6465815B

    公开(公告)日:2023-09-01

    申请号:CN202310729316.3

    申请日:2023-06-2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土力学仿真领域,尤其是一种土体宏微观孔隙结构分形方法及系统,其中,本发明所提供的所述土体宏微观孔隙结构分形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提供待测土体;提供侵入液体,并将所述侵入液体压入所述待测土体;采集侵入液体压入所述待测土体时的数据信息;利用所述数据信息,获得孔隙孔径分界区间;根据所述孔隙孔径分界区间,表征所述待测土体的土体宏微观孔隙结构。本发明基于对液体侵入和土体孔隙特征的关系,利用液体侵入土体过程中的数据信息,通过确定孔隙孔径分界区间实现了土体宏微观孔隙结构的精确分形表征。本发明为土体宏微观孔隙结构的研究和实际应用提供了有效工具,具有准确性、实用性、可靠性和广泛应用性等优点。

    一种土体宏微观孔隙分界孔径的确定及影响评估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482001A

    公开(公告)日:2023-07-25

    申请号:CN202310729251.2

    申请日:2023-06-2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土力学仿真领域,所提出的土体宏微观孔隙分界孔径的确定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提供待界定宏微观孔隙分界孔径的土体样本;固定土体样本的宏微观结构后,施加进液压力将侵入液体压入固定后的土体样本;结合侵入液体的特性与进液压力构建第一转换模型;采集侵入液体压入土体样本内部时的数据信息,并利用数据信息获得进液压力与分形维数的第二转换模型;通过第一转换模型结合第二转换模型,构建分形维数与孔隙直径的对应模型;根据对应模型,确定土体样本的宏微观孔隙分界孔径。本发明为利用土体宏微观孔隙分界孔径模拟预测土体的土体强度、膨胀力曲线、渗透曲线等提供了精准数据参照,有助于筛选出适用于实际工程应用的土体。

    一种土体微观结构持水能力表征方法及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5656481A

    公开(公告)日:2023-01-31

    申请号:CN202211598065.1

    申请日:2022-12-1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岩土工程及土力学领域,尤其是一种土体微观结构持水能力表征方法及系统。其中,本发明所提供土体微观结构持水能力表征方法通过获取待测土体样本的微观形貌,并对该微观形貌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实现了对待测土体样本从宏观分析到微观分析的跨越,获得了土体微观结构的土体饱和度‑吸附力关系曲线,该土体微观结构的土体饱和度‑吸附力关系曲线是在微观上对土体持水能力的精准表征,误差小,测量时间短。同时针对膨润土等具有高膨胀性的微观团聚体,可通过本发明获得表征其微观团聚体的持水特性的饱和度‑吸附力关系曲线,有助于膨润土的吸附性以及力学性质的分析工作,为设计和选取核废物等屏障材料参数提供了精准的数据参考。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