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4945326B
公开(公告)日:2017-03-01
申请号:CN201510354752.2
申请日:2015-06-24
Applicant: 安徽农业大学
IPC: C07D231/40 , A01N43/56 , A01P7/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双吡唑酰胺类衍生物,其特征是它有如下通式: 结构式中R1为:4-H、4-CH3、4-F、4-Cl。R2为:4-H、4-CH3、4-NO2、4-F、4-Cl,并且公开了该双吡唑酰胺类衍生物的制备方法。本发明还公开了双吡唑酰胺化合物衍生物防治小菜蛾中的应用。本发明的吡唑酰胺类衍生物可做潜在的抗虫药物。
-
公开(公告)号:CN105901477A
公开(公告)日:2016-08-31
申请号:CN201610409960.2
申请日:2016-06-03
Applicant: 安徽农业大学
Abstract: 一种谷朊粉辛硫磷残留去除装置,属于化工设备的技术领域,具体是去除谷朊粉辛硫磷残留的装置。其技术方案是:装置由谷朊粉双螺旋搅拌系统、紫外照射系统、电动除尘系统三部分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双螺旋搅拌系统用于盛装谷朊粉,由圆桶和双螺旋片组成;所述紫外照射系统由紫外灯组、灯座和灯轴组成;所述电动除尘系统由罩壳、除尘刷、齿轮组和电动机组成。本发明旨在提出了一种去除谷朊粉辛硫磷残留的装置,此装置工艺流程简单,绿色安全,可以达到高效快速降解辛硫磷残留的效果,适用于自动化流水线生产。
-
公开(公告)号:CN105685777A
公开(公告)日:2016-06-22
申请号:CN201610057177.4
申请日:2016-01-26
Applicant: 安徽农业大学
IPC: A23L5/3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去除谷朊粉中辛硫磷残留的方法,属于食品加工与农产品质量安全领域,能快速有效地去除谷朊粉中的辛硫磷残留,使辛硫磷残留量达到相关国家和地区所规定的谷朊粉中辛硫磷残留限量标准要求。本发明利用紫外光照射处理15min,所用紫外光波长(段)为100-275nm短波紫外线,将谷朊粉直接暴露于紫外光下照射,可使谷朊粉中辛硫磷残留量的去除率达到75%以上。本发明操作简单、成本低廉、使用方便,不仅可以有效地去除谷朊粉中辛硫磷残留,同时具有良好的杀菌和消毒作用,并且对谷朊粉的质量品质不会产生影响,是一种适于推广使用的去除谷朊粉中辛硫磷残留的方法。
-
公开(公告)号:CN104945326A
公开(公告)日:2015-09-30
申请号:CN201510354752.2
申请日:2015-06-24
Applicant: 安徽农业大学
IPC: C07D231/40 , A01N43/56 , A01P7/0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7D231/40 , A01N43/5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双吡唑酰胺类衍生物,其特征是它有如下通式:结构式中R1为:4-H、4-CH3、4-F、4-Cl。R2为:4-H、4-CH3、4-NO2、4-F、4-Cl,并且公开了该双吡唑酰胺类衍生物的制备方法。本发明还公开了双吡唑酰胺化合物衍生物防治小菜蛾中的应用。本发明的吡唑酰胺类衍生物可做潜在的抗虫药物。
-
公开(公告)号:CN104473269A
公开(公告)日:2015-04-01
申请号:CN201410673696.4
申请日:2014-11-21
Applicant: 安徽农业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A23L2/38 , A23L2/52 , A23V2200/00 , A23V2200/02 , A23V2200/10 , A23V2200/30 , A23V2250/7044 , A61K8/498 , A61K8/673 , A61K2800/522 , A61K2800/524 , A61Q19/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提高水性溶液中核黄素光稳定性的方法及其应用。测定并调节水性溶液的酸度和酸缓冲性能,将EGCG投放入水性溶液中,控制EGCG与核黄素的浓度比或倍比范围,保持水性溶液在一定常温范围,非缓冲性溶液,核黄素光稳定性可提高26 %,pH≤7.0的缓冲液可提高264 %~60%。本发明可应用于各类水性溶液如各种饮料,包括功能性饮料和特殊行业人员配备的饮料,如航天员配备的饮料;日用化学品;医用水剂,包括药剂和注射剂。试剂来源天然抗氧化性物质或其人工合成品,方法简单方便,同时可提高水性溶液本身的抗氧化性和防腐性。
-
公开(公告)号:CN102675205B
公开(公告)日:2014-08-20
申请号:CN201210164988.6
申请日:2012-05-25
Applicant: 安徽农业大学
IPC: C07D231/12 , A61K31/415 , A61P35/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吡唑肟醚类化合物及其制备与在抗癌治疗中的应用。本发明的优点在于,吡唑肟醚类化合物具有抑制人源宫颈癌Hela细胞增殖的作用,因此本发明的吡唑肟醚类化合物可做潜在的抗肿瘤药物。
-
公开(公告)号:CN102676398A
公开(公告)日:2012-09-19
申请号:CN201210067829.4
申请日:2012-03-14
Applicant: 安徽农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银杏内生真菌的分离纯化方法。包括以下操作步骤:(1).银杏组织的准备:采集银杏的根、茎、叶,温度4℃条件下保藏;(2).银杏组织的表面消毒与无菌检测;(3).银杏组织内生真菌的分离培养。本发明所描述的银杏内生真菌命名为腐皮镰孢菌(FusariumsolaniT-7),现保藏在国家知识产权局指定的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日期2011年7月20日,保藏编号为CGMCCNo.5089。本发明的银杏内生真菌具有广谱抗菌活性的腐皮镰孢菌T-7(FusariumsolaniT-7)菌株的微生物学地位,同时发现该菌对供试六种植物病原真菌具有较为明显的抑制菌丝生长作用。本发明利用植物内生真菌资源,以求获得抗植物病原真菌病害新型农用抗生素类天然成分。
-
公开(公告)号:CN101497035A
公开(公告)日:2009-08-05
申请号:CN200810246208.6
申请日:2008-12-30
Applicant: 安徽农业大学
IPC: B01J20/28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取代脲类农药分子印迹固相萃取小柱的制备方法,属于食品安全技术领域。本发明将模板分子取代脲类农药、功能单体甲基丙烯酸和交联剂二甲基丙烯酸乙二醇酯,按模板分子∶功能单体∶交联剂摩尔比为1∶2~8∶20,通过悬浮聚合而成取代脲类农药分子印迹聚合物微球;再称量取代脲类农药分子印迹聚合物微球,填充于聚丙烯固相萃取小柱空管内,制得取代脲类农药分子印迹固相萃取小柱。本发明制得的取代脲类农药分子印迹固相萃取小柱用于检测食品和环境中取代脲类农药残留样品提取溶液的选择性纯化、富集。与普通液-液萃取法、C18固相萃取法相比,本发明具有简单、快速、净化效率高等特点。
-
公开(公告)号:CN100411520C
公开(公告)日:2008-08-20
申请号:CN200510039128.X
申请日:2005-04-25
Applicant: 安徽农业大学
Abstract: 一种抗灰霉病的生物杀菌剂,由木霉菌直接发酵制备得到的生物杀菌剂。发酵是在含麦麸或稻糠或马铃薯为基料、几丁质为诱导物和其他基础营养成分的液体培养基中于25~40℃条件发酵5~10天。本生物杀菌剂经口LD50>4640mg/Kg,兑水叶面喷施三天后防效80%,五天后防效99%。本发明工艺简单,使用方便,对环境无污染、无发酵残留,是名副其实的绿色无公害杀菌剂。
-
-
-
-
-
-
-
-
-